綠洲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2019年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產品成果推介會于2019年10月18日在江西省農科院高安基地舉行,《農村百事通》記者謝思和、田玲應江西省農科院農業應用微生物研究所書記、所長張誠研究員的邀請參加了本次推介會。
10月18日,在占地6000畝的省農科院高安基地,艷陽高照,空氣清新,景色優美,參會人員一邊饒有興味地欣賞美景、交流溝通,一邊悠閑漫步走向農業應用微生物所的食用菌種植基地暨本次推介會新產品、新技術展示現場。配合著張誠所長嫻熟的內容介紹,首先映入參會者眼簾的是形態各異的靈芝盆景,它們有的凌空欲飛,有的像寶塔層層疊疊,有的如大雨傘似欲遮蔽云天,一幅幅美麗的圖畫讓參會者盡收靈芝展示之美。一排排長得齊整整的香菇,似乎在向人們展示著他們的妙姿曼舞,也表達著科技的威力。在珍稀品種展示區,黑皮雞樅、虎奶菇更是吸足了參會者專注的目光。
現場參觀之后,參會人員又在會議廳享受了一場關于食用菌技術研發、應用、推廣的知識盛宴。據悉,省農科院農業應用微生物所近年來相繼取得了非常豐厚的研究成果。在新品種方面,有香菇新品種贛香1號(國品認菌2007012),茶樹菇新品種贛茶AS-1(國品認菌2008036),金針菇新品種航金菇1號(贛認金針菇201101)、航金菇2號(贛認金針菇201102),等等;在新技術方面,完成了金針菇誘變育種研究、茶樹菇新品種贛茶AS-1及產業化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虎奶菇新品種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江西省農科院農業應用微生物研究所作為江西省在微生物研究領域的最高研究機構,近年來還完成了地方標準及技術規程的制定9項、申請發明專利9項及發表數量眾多的研究論文。
推介會還特別邀請了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華中農業大學邊銀丙教授來授課。邊教授指出,發展食用菌要樹立適地適時的理念,宜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市場需求、消費習慣適度規模發展;要善于學習和利用新技術,對于珍稀新品種如羊肚菌等需要冷靜觀察,不宜一哄而上;北方適宜發展低溫型食用菌,南方適宜發展高溫型食用菌,只有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才能降低成本,揚優成勢;一般而言,食用菌的市場在于鮮銷和初加工后銷售,對于精深加工有許多人有誤解,其實精深加工沒有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研發投入是難以實現的,而這個投入也不是一般企業能承受的。邊教授的授課對我省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猶如一劑效用持久、效果優良的方藥,將對我省食用菌從業者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也是食用菌之花開得有力量的助力劑。
參加本次推介會的還有廣昌縣農業農村局等江西省食用菌主產縣農業主管部門領導和農技人員,有江西中田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15家江西省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和種植合作社。
溫馨提示:食用菌作為營養豐富、市場廣闊的大眾食品,早已進入尋常百姓的餐桌。食用菌的發展大勢如何?如何把準生產、加工方向?在種植的規模化、機械化方面有什么考量指標?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食用菌從業者非常關心的問題,為了滿足他們的閱讀需要,本刊計劃通過采訪行業專家、企業家等,在《農百訪談》欄目里推出系列訪談。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