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燕 雷生
按圖裁剪、縫繡、熨燙、接待顧客、挑試服裝……在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永寧街道朱坪村,農家女易堂智每天用心經營著自己的服裝事業。從小家境貧寒的她,歷經20多年的打拼,終于擁有了自己的服裝廠,每年有30多萬元的利潤,還帶動周邊30多個姐妹實現居家就業。
農家女返鄉
今年45歲的易堂智,是納溪區永寧街道朱坪村6組一個普通農家女。1986年,初中畢業的易堂智就跟隨村里的裁縫師傅學做衣服。經過3個月的學習后,師傅見易堂智心靈手巧,把她推薦到當地一家服裝廠上班。1990年,在父母的支持下,17歲的易堂智用自己打工的積蓄購買了一臺機器和一把尺子,在家中自己開起了制衣店。由于技術過硬,制衣店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1995年,一次車禍讓易堂智受傷嚴重。好在丈夫和她的堅持發揮了作用,在經過了兩年多的醫治后,總算保住了雙腿,但卻欠下7萬多元的債務。“欠下這么大筆債,我要出去打工還債。”1998年的春天,車禍后剛出院的易堂智不顧親人的勸阻,毅然踏上南下深圳的打工之路。
2004年,在深圳制衣行業打拼了6年的易堂智帶著在沿海學到的制衣技術和管理經驗回到家鄉,投入10萬元創建了“納溪智越服裝廠”,把身邊3個留守姐妹組織起來,靠著在深圳打工時積累的人脈,開始替深圳多個服裝廠代工服裝。第一個月下來,加工費收入有5萬余元,除去開支,有5000多元的利潤,這讓易堂智很受鼓舞。
這以后,憑著過硬的制衣技藝和良好的口碑,易堂智的服裝廠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僅解決周邊姐妹就業就有30多人,這些姐妹的工資平均每月都在3500元。“我們在家門口有了工作崗位后,不僅能照顧家中老人和孩子,每月還能有穩定的幾千元收入。”52歲女工劉朝鮮高興不已地說。據悉,易堂智每月工資支出都在15萬元以上。
年入30萬元
“姐妹們,加油哦!今天又接到了一張服裝加工訂單,大家加班加點可能都要做半個月……”國慶節過后剛上班,易堂智又給姐妹分享公司的喜事:和一家中外合資服裝企業簽訂了6000套服裝加工的訂單。
如今,每隔一兩天就接到一筆訂單已成為了易堂智服裝廠的常態。“姐妹們天天有事做,我的企業才能興旺起來,訂單的增加完全是質量過硬的結果。”易堂智說,我是一名裁縫,首先把顧客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哪怕顧客百般挑剔,我都不厭其煩,直至顧客滿意為止。
易堂智在服裝做工上要求非常嚴格,每批產品生產出來后,經過檢測質量不達標的,寧可廢掉也不許出廠。“我們接單加工的服裝主要是出口,所以對質量的要求就更高。”易堂智說,也因為她對質量的高要求,10多年來,她帶領姐妹們加工的服裝沒有因質量問題被退回。
嚴格的服裝質量要求讓易堂智在制衣行業逐漸樹立了好口碑,她的服裝廠業務日漸多了起來,員工也由開始時的5人增至目前的30多人。她所接的服裝訂單種類涉及校服、工裝、舞蹈服裝等多個品種,由于做工考究,不僅走俏瀘州、成都、重慶,還跨出了國門,其中包括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家……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10多年的用心經營,讓易堂智的服裝加工廠現在每天有1萬多元的銷售收入,這兩年加工收入更是每年超過300萬元,除去員工工資及生產成本,易堂智每年也有30多萬元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