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斐
考試是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流程,有助于更加客觀地檢驗、反饋學生各階段的學習狀況,令他們及時發現自己的缺陷,確保集中性地進行查缺補漏。本文則旨在客觀闡述高職院校進行考試方式改革的必要性、高職院校傳統考試方式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探討今后高職院校考試方式改革和創新的妥善建議。
高職院校的使命,就是針對不同行業領域培養輸送技能應用型人才,避免出現和崗位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等需求相互沖突的現象。而縱觀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尤其是考試方式,存在較多的缺陷問題,不足以落實最新的人才培養標準。所以說,選擇及時理清高職院校考試方式有效的改革和創新方法,顯得十分關鍵。
2.1 更好地引導教與學活動
只有確保考試方式足夠科學有效,才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程度,準確地評價教師的教學水準,為日后教師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弊端并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以及大幅度提升課程教學效率和質量等,奠定基礎。
2.2 令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并檢驗學習成效
考試內容通常都是特定課程中的重點,為了令學生們能夠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教師就須基于課程教學目標來進行設計,包括覆蓋基礎性的理論知識、鍛煉學生的實操技能、規范個體的學習態度、提升他們的職業素養等等。由此可以得知,考試發揮出對課程學習的導向作用,經過考核,學生便能夠及時明確本學期的學習狀況,確保在擅長部分上再接再厲,在薄弱環節上有的放矢地加以鞏固。
2.3 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水準
考試的內容和形式,往往和相關課程有著極為縝密的關聯,所以說學生的考試結果,還會對教師的教學水準產生一定程度的反饋作用。經過對學生各階段考試結果進行細致性分析,不僅僅可以輔助教師深入性檢驗自身的教學水準,同時更可以令其快速發現并處理教學內容、方式上存在的弊端問題,從而大幅度提升自身的教學水準。
歸納來說,在教與學等活動中,考試發揮著較強的導向、檢驗、反饋、激勵作用,基于此,可以令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課程目標、洞察自身學習中的弊端、集中把握關鍵問題和鍛煉實踐技能,確保更加快速地應對各類突發問題。因此,考試是實現教育目的的特殊途徑,考試方法的選擇,對于各類課程的教學質量檢驗、提升等,有著深刻的影響。
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傳統考試模式,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如若不能及時加以有針對性地調整,勢必會影響到各類課程的教學質量,不利于培養時代所需的優質化應用型人才。
3.1 考試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不一致
以往高職院校各類課程的教學,大致上就是集中性地進行理論灌輸,很少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演練,對應的考試,也都重點考察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記憶情況,對于應用能力等則很少考查。長期延續這種考試方式,會令學生產生惰性思維,不能夠做到自主學習和不斷進步。這類現象不足以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已經和高職最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相互沖突。
3.2 考試形式單一
現階段較多高職院校習慣于沿用筆試來對學生進行考核,涉及實驗考核所占的比例較小,一般情況下,筆試成績會被作為學生某課程的最終成績。盡管說筆試卷子中包含選擇、填空、簡單、計算等各式各樣的題型,能夠覆蓋到一系列的理論和概念,可這樣會導致學生盲目地背誦記憶,不能著重鍛煉自身的實踐應用技能。
3.3 考試成績不足以全方位反映出實際情況
正如上述內容強調,一些高職院校習慣于將期末考試成績學生評定學生學習成效的核心依據,而在教學期間欠缺其余過程性考試,這樣的考試是難以全方位映射出學生的學習態度、知識點和技能掌握狀況的。畢竟期末考試只可以反饋出學生對基礎性理論的掌握程度,至于實驗考試則主要就是安排學生集體上機操作,且考試時間有限又存在較強的隨機性。這類消極現象如若不能及時加以調整,將不利于鍛煉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同時更會嚴重打擊學困生的學習熱情。
4.1 規范考試理念
為了充分糾正高職考試模式的種種弊端,著重鍛煉學生的知識掌握、思維創新、實操演練、問題解決等技能,就必須要盡快掙脫傳統考試評價習慣的諸多約束,開發出足以全方位考察、評估學生的考試方法。相比之下,過程考核著重檢驗學生特定階段的學習狀態、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主張考核亦是教學,兩者時刻維持相輔相成的關系,應進一步將考試安排在日常的教學計劃當中,從而強化對不同課程教學過程的引導、控制效果。
4.2 調整考試方案
在此主要以《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課程為例,其屬于集合電氣、電子、自動化等不同專業內容的基礎性課程,重點在于鍛煉學生的非電量測量和傳感器應用等技能,時刻呈現出較強的實踐應用特征。在組織教學改革活動期間,較多高職院校開始掙脫傳統模式約束,開展項目式教學,即預先針對檢測技術中相關的非電量測量設置不同個項目,同時基于一種非電量測量安排幾個工作任務,在確保更加自然地融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訓練環節的同時,鼓勵學生自由分組并彼此參與演練、競爭,令各項目標得以順利落實。整個過程下來,學生便得以在親手制作中掌握產品調試、資料查閱、總結報告編寫、PPT制作等職業技能,形成更加完善的專業素養。在該類的教學模式和內容引導下,教師可以考慮將考核評價流程與之融會貫通,就是說針對學生各個項目的完成狀況進行綜合性考核,并將他們各個項目成績進行綜合平均處理,作為個人的最終成績。
除此之外,涉及過程考核的實效,和教學內容、模式的安排、考核方案的細化實施等緊密關聯,無形之中要求教師擁有更加先進的教學思想、靈活的探索和研究技能。所以教師應該要不定期地外出參與考察和培訓,拓寬個人的視野和思維范疇,同時廣泛接納學生的意見、細致分析各階段的考試結果,以確保日后提供更加有針對性的考試方案,推動高職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4.3 理清考試層次
過程考核可以細化為兩個工序流程,分別為教師考核與學生評價。教師的職責就在于檢驗學生對每個項目的完成度和有關專業技能、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及他們平常在課堂中的表現。如若基于此再拓展出學生自評與互評環節,則可以實時性激勵學生進行自律和彼此監督、學習。對于高職院校來講,各類課程的考核主要包含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基礎,涉及的是本課程的基礎知識點和技能經驗的考核,包括傳感器電路產品的制作與調試技巧、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特征、常見的測試電路等等,都要全面性地反映在學術的報告內容當中;而第二層次則重點考察學生對其余專業課知識點和技能的掌握狀況,包括分析電路中要用到的電路、模電、數電等知識點,篩選焊接元器件環節中要考慮到的電子產品工藝要點等等,以促使學生有針對性地鞏固相關專業知識、技能基礎;至于第三層次則是檢查學生對通用技能的掌握效果,以為他們今后專業路徑拓展,提供保障,包括憑借網絡搜索來查詢有關專業素材、熟練操作word和ppt等常用工具、清晰并準確地進行語言表達、強烈的團隊協作精神、高超的職業素養等等。
歸結來講,過程考試方式有助于透過多個層次來檢驗學生對各類課程理論內容、職業技能的掌握狀況,相比以往單一化的筆試考試形式,更能夠準確和全面地反映出學習的學情,對于學生今后更加細致地把握課程重點、有針對性地展開技能訓練等,有著極為合理的導向功能。
綜上所述,進行考試模式改革和創新,是高職院校深入發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環,在確保針對教學內容、教學模式進行科學人性化地調整之外,更要著重樹立起完善化的考核體系。當下要做的,則是基于高職最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有關課程特征,普及考核主體、內容、層次多元化的過程考核評價模式,借此更好地發揮出對學生學習的導向功能,改善教學效率和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城鄉建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