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
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作為塑造個人心理素質、增強個人心理建設的學科,能夠為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以及處理各種事物提供更加成熟的心理狀態。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的內容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但卻又能夠彼此分離,兩者在高校道德素質培養中共同發揮作用并且缺一不可。
在高校的學生中,為中和專業課程的學習,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充分提升,同時響應教育部門相關文件精神,高校課程會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兩項專注于學生心理健康的課程,兩者心理課程之間存在一定的相同點但又存在不同,兩者相互聯系共同推進。但在高校實際教學中卻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不完善的狀況,因此為改變當下心理教學質量不佳的狀況,需要從根本探索兩者之間的關系,尋找恰當的措施來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即為提升當下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預防健康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糾正問題學生的畸形心理、協助大學生正常健康成長的教育課程。其課程安排主要包括對生活環境的接納訓練、各種積極向上心態,如禮貌、樂觀、學習傾聽的講解與培養、努力奮斗的學習工作心態養成、自主分析內心健康狀況能力的掌握等,通過讓學生從認識自己的內心開始,改變原有的不良心理狀態,以更加堅強勇敢的心理素質去遇見未來更好的自己。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則是在學生正確心理狀態下的思想教育,通過對各種政治思想的學習;對當下新聞事實、國內外經濟、政治、文化等動向的分析來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形成正確的三觀。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為學生確定明確的發展方向,讓學生在有科學思想指引下確定自身的發展方向。因此,通過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的系統訓練,協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提高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與道德情操,從而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才。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存在明確的連接關系,首先兩者之間的教育特點存在相同性,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均是探索個體內心,培養積極心理素質的課程。由于兩者均是探索內心的課程,因此在教學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更加偏向感性化,往往采用情景演繹、感情共鳴等方式來帶動學生深入理解所講內容的含義。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同樣存在不同之處,心理健康更加關注于個體的健康成長,防止個體內心出現畸形。而思想政治更加側重于對學生思想層面的建設,讓學生能夠收到科學社會主義的引導,按照自身發展需求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其次心理健康在具體教學匯總更加側重于與學生的實際情感交流、探索內心的活動,而思想政治教學更加側重于對于具體知識點的學習、政治發展方向與未來發展志向的引導。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同樣具有相輔相成、相互依托的關系。個體的發展首先需要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夠正確理解科學的思想政治觀念,進而形成自身專屬的視角與態度。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隸屬于兩個學科僅此分別進行教學,兩者既有共同點也有顯著的不同點。隨著高校學生心理問題逐漸增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局限性同樣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重的挑戰。在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學中主要存在一些問題會導致課堂教學質量較差,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得不到規范。首先在高校課程中存在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學課程安排不合理如其中某一方課程較少而另一課程較多的情況,有些高校甚至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干課程。其次,在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會存在教學方式與本學科特點不相符的情況。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需要學習加時間,但在具體教學中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學均會存在只注重教師講解而忽視各種互動形式,并且在講解過程中知識傳達并不系統科學。此外還會存在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學之間聯系不緊密,課程中相關聯點交流不密切的問題。
4.1 確定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的課程
為提升高校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教學的課程質量,助力學生擁有更加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需要先將兩個課程的課時進行合理安排,防止出現忽視學生心理狀態、過于注重學生的學業成績的現象。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課程安排進行課程調整,確保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每周至少擁有一節課,確保學生能夠不間斷的受到正確的心理引導,塑造科學的思想政治理念。心理健康教學需要知識講解、情感交流相結合、實際案例分析、自我探索等,思想政治教學則更加注重知識的講解、各類事實新聞的討論、典型題型的訓練、關鍵政治時刻模擬等,因此在課程的設置上也可以調整為活動課、探索課、理論課等,讓學生能更加輕松的接受兩門課程的學習。
4.2 依照課程特點進行講解
提高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的課堂教學質量最重要的便是根據兩者的課程特點進行講解,尋找恰當的教學方式來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進行心理健康教學中除講解必備的心理知識外可以適當引入鮮活的實際案例,在課堂上與學生共同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同時為其設計相關的改善方案。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設立“我的情感我來說”的交流活動,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能夠相互訴說各種壓力或者分享自己糟糕的心情,通過分享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來助力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思想政治的教學內容匯總會包括對法治觀念、愛國思想、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的學習,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新聞帶到課堂中來,或者模擬經典的政治事件,讓學生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知識、理念,讓學生能夠鞏固課上所學的政治知識與理念。
4.3 將兩者知識有效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必須將兩者有機結合,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人文關懷的同時,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補效應,進而促進兩者的有機結合。兩者中一方的缺失便會導致學生出現不平衡的發展趨勢,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會令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心理態度的基礎,學生在沒有健康心理時便無法正確看待思想政治中所強調的各種觀點以及明確自身未來發展方向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則會導致學生雖然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但是缺少正確的引導,無法用真理來看待自己面臨的事物,進而出現迷茫或者對世界產生一切過于激進的看法。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共同進行、相互協助進而助力學生的健康發展。
例如,負責心理健康教學與思想政治教學的教師可以在授課開始之前時進行課程講解的協調,確心理健康教學能夠為思想政治提供良好的心理狀態,思想政治教學則能反映相關的心理教育,兩者在相輔相成、共同推進之中提升自身課堂質量。課程教師同樣可以相互聯系設立活動課來為學生提供塑造良好內心環境的機會。
通過對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的具體探究,對兩者之間的相同點、不同點等進行細致分析,便可發現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為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的關系,兩者在高校學生的學習中必不可少并且無法被替代。因此為改變當下心理健康與思想政治的教育現狀可以通過明確心理素質提升教育課程、對心理知識進行科學講解、設立高校心理咨詢室、定期舉辦思想交流活動等措施來達成教學目的,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作者單位:西安翻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