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文 鄭丹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終身學習思想的提出,高校非學歷教育顯示出其服務社會的優勢。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是新時代高校非學歷教育抓好各項工作的核心目標,高校非學歷教育充分發揮高校學科、科研和師資優勢,通過管理體制市場化、用人機制市場化、聯合社會多方面資源合力發展、銷售方式選擇符合當前市場和客戶需求等市場化運作機制,實現新時代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發展市場化路徑,以此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提升自身辦學能力和水平。
高等學校的繼續教育通常分為兩方面,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學歷繼續教育通常有三種形式,即成人高等教育、現代遠程教育、自學考試。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國家教育終身學習思想的提出,高校非學歷教育顯示出其在服務社會發展、區域經濟、行業建設方面的優勢。中國走進新時代,經濟轉型、知識更新以及學習手段的多元化、現代化,對高校的非學歷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新時代高校如何發展非學歷繼續教育,如何發揮非學歷教育的優勢,是高校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1.1 內部管理方面
1.1.1? 高校非學歷教育統一管理薄弱
目前國內高校承辦非學歷教育的有:繼續教育學院、各專業院系、校辦公司教育產業或培訓中心。多方各行其是,因校方要求不同,出發點也就不同,對外各自宣傳,甚至出現校內不同機構做同一客戶的現象,非學歷教育統一管理薄弱。
1.1.2 高校非學歷教育有機制限制
國內各高校對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同,高校有的只有學歷教育,有的即使有非學歷教育業務,但影響力和規模非常有限,沒有作為重點業務發展,高校內部政策制度方面多數只考慮學歷繼續教育,對非學歷繼續教育沒有制度支持,也沒有明確要求,特別是沒有建立獎勵機制。
1.1.3 高校非學歷教育缺乏專業人才和運營團隊
高校內人才流動大多是體制內循環,教師和行政干部對學歷教育是專家,非學歷教育管理運營人才內部沒有來源。而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服務對象及教學目的截然不同,企業員工和大學生的思維習慣、接受知識方式有很大差別,企業培養目標是希望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學習目的是掌握知識和應對考試,學歷教育的專家不能完全適應非學歷教育,在高校內部非學歷教育的專業人才和運營團隊建立艱難。
1.2 外部環境方面
1.2.1 社會產業的高度精細化
目前國內企業發展已進入新時代,很多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社會產業結構大調整大轉型,市場分割已基本完成,高度精細化正逐步形成。很多企業生存和發展壓力較大,教育等非剛性投入預算明顯減少。
1.2.2 企業教育市場格局已基本形成
國內成長起來一批有影響力的教育機構,一些知名高校繼續教育依據其品牌影響和實力占有了相當的市場,國際教育機構咨詢公司也大批進入國內培訓市場,企業教育市場格局已基本形成。
1.2.3 企業教育要求高度加大
隨著社會和經濟快速發展,知識更新不斷加劇,企業培訓需求已由基本粗放轉向實用精準,教育項目要求從立項論證到落實流程到效果評估已標準化,越來越嚴進嚴出。
1.3 產品開發和銷售方面
1.3.1 高校非學歷教育缺乏專職產品開發團隊
國內高校繼續教育師資多以本校兼職教師為主,社會職業培訓師和企業內部管理技術專家較少。主要師資來源的本校教師一般不是繼續教育學院的專職教師,是從各院系臨時聘請,這部分教師在校內承擔著大量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對非學歷繼續教育課程大多是有時間就接,有時沒時間即使自己很擅長的領域也不接,所以更難抽出時間做高水平產品開發。
1.3.2 高校非學歷教育缺乏專業銷售團隊
各高校非學歷教育工作人員多數是校內行政人員或教師轉崗而來,大多是半路出家,對產品了解不夠深入,對銷售也不是很熟悉,所做的銷售宣傳工作也難成體系,缺乏專業銷售團隊。
2.1 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是新時代高校非學歷教育抓好各項工作的核心目標
產品定位要符合當前市場和客戶的需求,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是新時代高校非學歷教育抓好各項工作的核心目標。目前許多高校非學歷教育市場化多數只停留在理論上無法結合現場。有些基礎性的知識工具拿來就可用,只要結合市場要求稍加整理就可直接推廣,但有些成果方案很具實用性,需要針對特定市場客戶定制開發,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客戶和市場需要的有生命力的特色產品。
2.2 高校非學歷教育有高校學科、科研和師資資源優勢
高校特色學科和科學研究優勢是高校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積累沉淀形成,是社會非學歷教育機構無法企及的資源。但如何整合好這些資源,轉化為產品和方案,還需要有市場化的工作。
高校教師無論從授課經驗上來看,還是從對課堂的掌控能力來看,都相對培訓機構的講師存在一定的優勢。但高校教師多數從事本科生教學,對社會客戶接觸有限,缺乏實戰案例。所以要適應市場和客戶需求,在眾多理論知識為主的高校教師中選派適合市場和客戶需求的講師并非易事,選聘具有這方面潛能的教師進行培養和引導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相對有效的也是長期的工作。
3.1 管理體制市場化
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服務項目和客戶的完全社會屬性決定:其內部管理體制即生成關系必然要適應市場規律才能生存發展。所以其機構的組織架構、財務制度、戰略目標、文化愿景、考核制度、獎懲制度等等要完成企業化市場化。高校現有的學歷教育管理制度無法完全照搬照抄,要另建一套體系。目前看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管理體制的完全市場化運營的為數不多,但很多高校特別是南方高校已先行一步,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3.2 用人機制市場化
用人機制市場化是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發展的另外一個難題,多數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是由繼續教育機構中學歷教育人員分離出來承擔此項工作,受原有知識、經驗、思維和學校體制機制的影響,開辦初期尚可應對,隨著業務廣度和深度推進,市場化要求越來越高,除了內部培養外,外聘專業人才是必不可少途徑,所以高校要給非學歷教育機構以足夠的自主用人權,當然方法手段要合理合規,目前多以第三方人才派遣的方式實現。同時在日常管理中用人方面的薪酬體制、晉級通道、獎勵措施方面實現市場化。
3.3 聯合社會多方面資源合力發展
3.3.1 與行業企業聯合
高校優勢特色專業對社會發展、區域建設發揮著特殊作用,特別是對一些特定行業有著無法取代的影響力,但往往是理論強實踐弱,而行業內企業恰恰相反,是實踐強理論弱,所以高校選擇行業內優秀的企業聯合優勢開發產品方案,既能促進各自能力提升,又可外延形成合力,更有效的服務社會、區域和行業。
3.3.2 與社會教育機構聯合
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有較穩定的專業人才支撐,而且有長期沉淀下來的品牌效應、信譽度,但缺乏國際教育機構完善的體系和管理,也缺少國內教育機構較靈活高效的市場拓展能力,所以高校主動學習和尋求合作,是快速市場化的有效途徑。
3.3.3 與政府協會聯合
高校和政府都有意愿為社會或行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促進就業、發展區域經濟,在人才成為核心競爭力的今天,高校把握機會主動借助政府這個更大的平臺,聯合搞好非學歷繼續教育是當前快速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高校發揮服務社會功能應盡的義務。
3.4 銷售方式選擇符合當前市場和客戶需求
銷售方式選擇要符合當前市場和客戶需求,如前所講高校非學歷繼續教育銷售相對社會機構而言嚴重短板,但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和高標準要求客戶,這項工作非做不可。應對措施是一方面培養團隊營銷能力,另外要揚長避短,選用更為適合市場的大客戶營銷和顧問式營銷模式,相對應也要側重于投入此類非學歷繼續教育項目。
(作者單位:大連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