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華
在尊重知識,崇尚科學的美好時代,做一名可親可敬的教師顯然是教師最幸福榮耀的一件事。教師要做到知行統一,表里如一,遵守教師的職業道德。堅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不同的職業發展階段,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能夠認識到精湛的師藝會成就高尚的師德; 深刻領會習近平十九大報告精神,全面加強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教師要做到終身學習,與時俱進。
師德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修養而成的一種獲得性的內在精神品質。三十多年的教育和與教學實踐中本人覺得好的師德就會在學生中樹立威信,教師如能讓學生喜歡自己就會更有尊嚴和幸福感!學生喜歡的老師常見的有如下類型:友善,尊重,耐心,專業,廣博,端莊,公正,幽默,寬容,人品好,理念超前,為人誠信等。
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重難點要及時反饋和矯正。老師要及時把針對性練習布置下去,然后高效反饋,準時矯正,使學生對課堂上的問題及時得到矯正,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輕松快樂地投入到下一個環節的學習。段段清學生們才能胸有成足底學下去,才會形成良性循環。否則,老師的教學只是趕進度學生就會一塌糊涂!
老師要敬業、真誠、勤奮、示范、勇于探索、刻苦鉆研、業務精湛等獨特的個人魅力,彰顯自己的師德,學生才會有信心,有尊嚴,學生能感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教育才會良性循環!
職業發展的各個方面讓我們更好地實現職業發展一體化,教師發展的不同階段對道德品質有不同的要求。我們要認識到教師理論的教育價值,并將之體現在職業發展的方向和實踐中。具體介紹如下:
2.1在教師職業生涯中提升師德。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應具有聰慧性強,有恒心,自律性,樂群性和穩定性。就是說教師工作要機智,變通性強,遇到問題學生要因材施教,遇到不講道理的家長要冷靜靈活地處理,不要激化矛盾,理性處理問題往往會事半功倍!為人師表,做學生的楷模!
2.2 能充分認識自身的發展情況,能理智地對自身的成長進行評估。今天的目標就是20年后的你,教師的自身的發展水平應有一定的標準,應該是“跳一跳,夠得著”老師們給自己規劃的目標不宜太高或過寬。即要符合性格,興趣和愛好等方面適合自己的自身優勢,使自己經過努力就能夠實現的 ,即讓自己累并快樂著!
2.3能對自己職前和職后發展一體化既終身學習。職前師范教育階段要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包括:基礎能力即智慧能力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職業能力即教育能力,教學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自學能力即擴張能力及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新時代教師要適應環境的發展變化,不斷學習。入職階段,從師范生到教師是一個巨大的角色轉變,缺少實戰經驗的新教師在充滿變數和挑戰的實地場景會遇到強烈的“現實震撼”,產生強烈的挫折感,這就需要新教師及時進行自我教育,向老教師學習,及時調整自己心態和各種不適,迅速適應教師工作,使得自己迅速站上講臺到站穩講臺再到站好講臺,最終成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師!
2.4教師良好的師德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在教師良好品德的形成過程中,知情意這三個方面協調地發展。教師良好品德的形成經歷從不成熟走向成熟,從萌芽階段到形成階段再到完善階段。
教師的成長過程并非一帆風順,也是迂回曲折的,要注意制定自己職業生涯規劃,不斷學習教育心理學理論,積極參與各種培訓,積極進行教改科研活動。
師德和師藝的關系:師德是師藝的動力支持,也是師藝發展的基礎,教師教學過程中只有把兩者完美統一起來才會發揮師德的精神引領和師藝的技術價值,才會成為魅力教師。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上巨大的不幸與失敗是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反過來精湛的師藝是高尚的體現。教師的語言藝術是以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和責任擔當為前提的。師生心心相印,心有靈犀來自教師的語言藝術,更來自教師高尚的師德!精湛的師藝成就高尚的師德;高尚的師德會促進精湛的師藝;精湛的師藝會激發更高尚的師德;師德是教師職業和專業發展的內在精神,而教教學藝術則是外顯。總之,教師在提升教學技術的過程中堅持一高尚師德為基礎。
師藝包括語言藝術,肢體藝術和媒體藝術。教師的語言藝術是以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和責任擔當為前提的。教師的語言技巧要在詢問、體諒、認同、選擇、回避、模仿等方面思考做到內心對話,伺機切入,減少沖突,中肯的批評,協商改進,總結強化六個方面去運用,所以精湛的師藝一定是高尚師德的體現。
雖然當今學生的特點是不好教,個性強,自控力弱,自私任性,但多數是好的,愛國,樂觀,陽光正能量國強必須少年強。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關于師德師師風的系列論述,倡導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要求新時代的廣大教師要按照“四有”好教師的標準,努力提高師德師風。做一名有才華又有高尚師德的人民教師。
(作者單位: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