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穎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國內很多職業院校紛紛與企業合作,校企聯手增養實用型人才。職業院校財會專業是一個操作性極強且實用性非常強的專業,職業院校實行校企合作能夠讓學生及早實習財會專業知識和技能,對學生的培養十分有利。然而,就我國當前職業院校財會專業校企合作現狀來看,還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因為我國職業教育起步晚,校企合作剛剛開始,效果不大明顯,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進,阻礙校企合作的瓶頸還需要及早打破,為此加強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的研究,成了當前專家學者者研究的主要課題。本文在分析職業院校財會專業校企合作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出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了有效改進校企合作的對策和建議,希望對財會專業的校企保作有所幫助和借鑒。
校企合作是當前是職業院校一種先進的辦學模式,也是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職業院校實行校企合作辦學是十分有意義的。特別是財會專業因其操作性極強的特點,很需要校企合作,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到企業接受鍛,實習,對他們的成長和更好的掌握財會專業知識十分有利,同時學生們在企業的實訓過程中,過早地了解企業財會管理要求,很好地了解企業的財會制度,對他們及早成才十分有利。同時學生們在企業實習期間,企業更多地了解學生,為下一步招聘財會人員做足了準備。為此職業院校財會專業實施校企合作辦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合作的雙方都要極有好處。
分析研究職業院校校企合作,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存在有一定的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這些問題如不及時糾正的改進,將直接影響著校企的進一步合作,影響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
2.1 在校企合作中,企業意愿不強,合作的不積極
財會專業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高素質財會人才,這樣的辦學目的極需實行樣企合作。然而,在實際合作中,多積極性不高。他們普遍認為培養財會專業人才是學校的事,企業只需進校招聘理想的大學生,滿足實際需要即可以了。校企合作企業需要花費時間、資金、人力,所以,企業對校企合作的興趣不大。
2.2 學校辦學體制制約著校企的進一步合作
現在的職業院校大多是公辦的學校,而企業多為私有制企業。職業院校所需經費由國家各級哮政撥付,企業所花費的錢基本上全部為自己掏腰包。面對財政可以供給的學校,企業不愿為其學生實習提供方便,提供資金支持,這樣就影響到校企合作的進一步開展。
2.3 校企合作缺少深度合作
就當前校企合作的情況看,職業院校財會專業所實行的校企合作,實質上只是學生實習和就業兩個層面的合作,這種合作缺乏深度的合作,合作并沒有涉及人才培養的整理個過程。職業院校財會專業校企合作只不過是表面上的合作。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財會專業必走的路,也是學校培養財會專業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那么就要創造成一切條件,深化校企合作。
3.1 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必須滲透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3.1.1 共同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和方案
校企雙方共同在合作之初,企業就要參與到學校的育人工作之中,按照企業所需,制定出要才培訓教材計劃和方案,校企雙方共同分析崗位任職要求,人才建設目標,教學要充分考慮企業的實際要求,實施人才培訓。
3.1.2 共同開發課程體系
職業院校財會專業的課程設計要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來進行。既要讓學生知識夠用,又要考慮到企業的實際需求進行課程設計院和安揸。同時,學校要依靠企業的師資金力量進行教學。總之,課程開發離不開企業的合作,職業院校財會專業要以開放的姿態向企業取經,安排好與企業共建的優質課程。
3.1.3 共同推進學生就業
為了保證財會專業的學生都要能順利就業,合作的企業學生進校到就業要參與到各環節之中。特別要在學生畢業季,合作的校企雙方共同舉行招聘會,學生將會有更大的就業選擇空間。
3.2 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3.2.1 創新實行“校內仿真”模式。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從合作企業獲得真賬實習資料,讓學生學習,學習實帳記錄方法習帳務處理方法,學生在企業財會人員的指導下,按財務工作流程與方法進行實訓。
3.2.2 創新“培訓合作”模式。職業院校會計專業在校企合作中,企業根據自身人才標準來培訓學生,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能滿足企業選拔和使用人才的需要,財會專業的學生通過在企業的實訓,增強實戰經驗,從而為順利就業做好準備。
3.2.3 創新實行.“筑巢引鳳”模式。學校出場地、設備,合作單位來校設點辦公,提供相關業務由單位業務人員指導學生開展業務處理和業務操作,學生在服務的同時達到實訓目的,與記賬公司可采用這種方式。
3.3 建立合作長效機制
職業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并不是一件小事,這樣的合作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要爭得地方政府的激勵,政方政府要給予校企合作更多的優惠政策,保合作的長期性。
總之,職業院校與企業折合作辦學模式是實現雙方互惠互利的一種模式,合作的雙方必須給予高度重視,積極參與其中,建立校企合作管理評價機制和校企合作課程建設設計院機制。只有這樣,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才能實現真正的合作,達到互贏的目的。
基金項目: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B201601”。
(作者單位: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