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世恩(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主任醫師) 編輯/丙丁
很多女性到了40歲以后月經周期就開始亂了,月經若是遲遲不來就要注意了,更年期不遠矣。
當月經推遲一周以上不來,或者提前1周多就來,相當于月經周期天數的改變超過一周,且10個月內出現兩次,就提示絕經過渡期來了。通俗地講,就是更年期來了。
這時的月經紊亂,最常見是月經30一40天來一次,或者2一3月來一次,經量可以少或多到血崩。如果閉經超過1年,就正式絕經。
當然,一旦月經推遲2周不來,還是要先排除一下是否懷孕。這種情況雖然少見,但還是要首先排查是否懷孕。

卵巢功能如果減退,雌激素產量就會減少,帶來一系列癥狀。發生在40歲之后稱為絕經綜合征,或更年期綜合征。40歲以前,就是原發性卵巢功能不全,嚴重的算卵巢早衰。最常見的癥狀包括以下這些方面。
自己難受:潮熱、盜汗、心慌、睡眠不佳、關節酸痛、皮膚感覺異常等。
讓別人難受:焦躁、易怒、亂發脾氣等,這也導致了大家對女性“更年期”印象不好。
夫妻之間難受:性生活時陰道疼痛、灼熱、性欲下降等。

病發了才難受:有些病平時悄悄發生,包括骨質疏松、冠心病、中風、老年癡呆等,這些病多數得等到出現嚴重后果才被知曉,有些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月經改變加上這些癥狀,判斷更年期綜合征并不困難。如果還有疑問,可以抽血測一下激素,包括抗苗勒氏管激素AMH<0.086 ng/ml提示絕經狀態;由于絕經過渡期雌激素忽高忽低波動太大,單一檢測雌激素濃度不能說明問題,需要聯合卵泡刺激素FSH升高到20一30 IU/ml以上,甚至更高,可以提示雌激素相對不足;等到FSH>40 IU/ml以上,雌激素真的低,就可以提示絕經狀態。
更年期帶來的不適,不是女性天生就該承受的。古人平均壽命較短,挨不到更年期就去世了,現代人活得長,才有這個問題。所以,現代的問題應該用現代醫學來解決。
既然這一系列的痛苦都是因為雌激素產量不足引起的,只要適當地補充一點雌激素就能解決問題。
當然,如果子宮還在,使用雌激素的同時,還需要補充孕激素來保護子宮內膜。這樣就不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了。
當月經出現上述變化,同時伴有癥狀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用激素來補充治療了。這樣就可以讓身體不出現雌激素的斷檔,持續受到雌激素保護。
如果錯過了最佳時機,但年齡還小于60歲,或者絕經不超過10年,是可以開始補激素的,利遠遠大于弊。
年齡再大點就要小心評估,尤其是70歲以上的就不建議用了。因為這時候才開始用激素,弊大于利。
如果一直用激素的女性每年體檢時沒有新出現問題,可以一直用,哪怕到了70多歲也不用停。
任何藥物都有不良反應,雌激素、孕激素也不例外。但是目前臨床上推薦使用天然的或者接近天然的激素,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就非常小。
主要要說的就是乳腺癌。很多人會過度解讀雌孕激素對乳腺癌的風險,尤其是乳腺外科的醫生。
實際上,在美國進行的十多萬人研究發現,小劑量單獨吃雌激素(沒有子宮者不用加孕激素),乳腺癌風險不增反低,反而是有子宮者加用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對乳腺有輕度影響,所以現在用的激素都盡量選擇天然的或者接近天然的。
從時間上來說,就算是人工合成的孕激素,用藥5一7年之內也不增加乳腺癌的風險。但是,我們不保證不生乳腺癌,畢竟乳腺癌是女性第一高發的癌癥,激素并沒有降低乳腺癌發病率的作用,而且絕大多數的乳腺癌患者都是沒有吃過激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