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燕,潘國琴
(湖州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浙江 湖州 3130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婦女存在不同程度的糖耐量異常,不包括妊娠前已存在的糖尿病患者[1]。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轉變,近年來GDM的發生率逐年升高,增大了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對母嬰健康產生了嚴重威脅[2]。因此對GDM患者進行早診斷、早治療是控制患者血糖,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的關鍵[3]。已有研究指出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中單純空腹血糖增加的孕婦具有較好的預后,但是由于空腹血糖會與反應性高血糖、禁食時間不足等多種因素相關,因而部分患者可能為血糖假性升高,若對此類患者采取干預措施,可能會產生不良心理影響,影響母嬰結局[4]。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單純空腹血糖增加的GDM婦女母嬰結局的相關因素,以期能改善GDM患者的母嬰結局。現分析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湖州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668例單純空腹血糖增加的GDM婦女的臨床資料。年齡為18~40歲,平均(27.18±3.22)歲;確診GDM時間為孕14~38周,平均確診時間為孕(29.10±2.11)周;總妊娠孕周為30~42周,平均孕周為(38.81±2.07)周。根據是否出現不良母嬰結局將668例孕婦分為對照組(n=296)和不良結局組(n=372)。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
納入標準:①經臨床診斷為GDM的患者;②年齡≥18周歲的患者;③妊娠24~28周內行75gOGTT檢查僅有空腹血糖增加的患者;④單胎妊娠患者;⑤臨床資料和隨訪資料完整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肺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合并惡性腫瘤或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③中途失訪患者。
通過電話、門診、微信等方式對患者進行隨訪,回顧性分析患者的母嬰結局等臨床資料和隨訪資料。符合以下情況任意一種即為不良母嬰結局:①不良妊娠結局,包括剖宮產、胎膜早破、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羊水過多、羊水過少、輕度子癇前期、產后出血、重度子癇前期、產后感染;②不良圍產兒結局,包括巨大兒、高膽紅素血癥、胎兒窘迫、新生兒畸形、圍產兒死亡、新生兒窒息。其他收集資料包括年齡、孕前BMI、早孕期空腹血糖、OGTT時間-血糖曲線的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curve,AUC)、75gOGTT、復測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in,HDL-C)、甘油三酯、總膽固醇、超敏C反應蛋白(super c-reactive protein,sCRP)、尿酸(uric acid,UA)。

單純空腹血糖增加GDM婦女剖腹產、胎膜早破、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為其主要不良妊娠結局,圍產兒不良結局主要為巨大兒、高膽紅素血癥和胎兒宮內窘迫,見表1。

表1 不良母嬰結局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adverse 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s
本研究顯示年齡、孕前體重指數、AUC、75gOGTT 1h及2h、糖化血紅蛋白、LDL-C、甘油三酯、總膽固醇、sCRP、UA與單純空腹血糖增加GDM婦女不良母嬰結局有一定相關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t值分別為7.037、4.739、6.389、2.489、2.561、4.385、2.793、2.186、2.549、2.396、2.557,均P<0.05),見表2。

表2 影響不良母嬰結局的單因素分析Table 2 Univariate analysis of adverse 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s
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孕前體重指數≥25kg/m2、AUC≥13mmol·L-1·h-1、甘油三酯高、總膽固醇高、sCRP高為單純空腹血糖增加孕期糖尿病婦女不良母嬰結局的危險因素(OR值分別為1.74、3.52、3.67、2.30、1.99,均P<0.05),見表3。

表3 影響不良母嬰結局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of adverse maternal and fetal outcomes
妊娠期婦女體內胰島素抵抗因素增多,胰島素受體減少,因此妊娠期婦女機體的胰島素敏感性較低,影響了胰島素的分泌,導致血糖升高。同時,由于胎兒從母體內攝取所需葡萄糖等養分,導致葡萄糖消耗量增多,因此妊娠期婦女多發GDM,且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較高[5]。而妊娠早期高血糖會抑制胚胎的發育,減少胎兒宮內血流的供應,影響胎兒發育,此時母體血糖若處于高水平,胎兒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胰島素分泌量增多,脂肪和蛋白合成量增多,多發巨大兒[6]。另外,由于妊娠早期高血糖抑制胚胎發育,胎盤血管異常,胎兒發育受到影響,多發胎兒生長受限[7]。因此GDM婦女空腹血糖增加可能會增大不良母嬰結局的發生率,因而臨床上需要了解不良母嬰結局發生的相關因素,以采取及時有效的干預措施,改善母嬰結局。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單純空腹血糖增加的GDM婦女剖腹產、胎膜早破、早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為主要不良妊娠結局,圍產兒多發生巨大兒、高膽紅素血癥和胎兒宮內窘迫,這些不良母嬰結局可能導致產傷、難產等發生率升高,影響嚴重。胎兒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中,不僅會導致巨大兒和生長受限,胎兒高胰島素血癥也會增加其氧耗量,導致新生兒窒息和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且本研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孕前BMI≥25kg/m2、AUC≥13mmol·L-1·h-1、甘油三酯高、總膽固醇高、sCRP高為單純空腹血糖增加GDM婦女不良母嬰結局的危險因素。胎兒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全部來自于母體,因而母體在妊娠期體內脂代謝和糖代謝會發生顯著變化,本研究中不良妊娠結局患者的甘油三酯高、總膽固醇高,這說明患者體內存在嚴重的胰島素抵抗,進而引起了顯著的血脂代謝變化。因此妊娠早期應積極監測孕婦血脂情況,對存在血脂代謝異常的孕婦應積極給予運動和飲食干預,預防GDM的發生。sCRP是臨床常用的慢性亞臨床炎癥標志物,肥胖患者體內sCRP水平顯著升高,這提示我們sCRP水平與患者體內胰島素抵抗有一定相關性[8]。因此應積極監測并調控孕婦體重,幫助降低其sCRP水平,進而緩解胰島素抵抗,降低不良母嬰結局的發生率。時間-血糖曲線的AUC在糖尿病中應用廣泛,能夠反映OGTT各時間點血糖的幾何平均值,已有研究指出,OGTT時間-血糖曲線能夠較好的預測產后糖尿病發病風險,曲線下降緩慢、峰值較高的孕產婦,產后糖尿病發生率較高[9]。
綜上所述,應對孕前BMI≥25kg/m2、AUC≥13mmol·L-1·h-1、甘油三酯高、總膽固醇高、sCRP高的單純空腹血糖增加GDM婦女加強監控,降低不良母嬰結局的發生率。進一步提示我們,臨床上對于不良母嬰結局高危人群應進行積極監測,給予積極干預,同時避免對非高危人群過度干預,這對于改善母嬰結局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