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鑫軍 趙晶
近年來,浙江省金華市著力打造“學在金華”教育品牌,將基礎教育的主要任務轉向優質均衡發展,關注學生是否愉悅地學習,是否具有歸屬感和成就感,以“穩基線、抓主線、布長線”為工作方針,以心理健康教育為抓手,探索區域建構良性教育生態的路徑和策略。
一、穩基線,營造安全友善的家校環境
安全友善的成長環境,是良性教育生態的基礎。為了改善師生和親子之間的關系,創設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家校環境,金華市按照“穩基線”的工作方針,著力做好心理危機管理工作,積極推行校園心理危機守門人項目和有準備的教育談話項目。
1.校園心理危機守門人
校園心理危機守門人項目開發了青少年心理危機管理課程體系,內容包括:青少年心理危機概況、心理危機的主要征兆、心理危機評估和轉介技術、心理危機預防宣傳和生命教育,以及心理危機的風險因素、保護因素和觸發因素等。
該課程的實施主要包括3課時、6課時和9課時三種模式,通過案例研討和操作演練的形式,應用于全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資格培訓、班主任培訓、新教師培訓、師德培訓和各類通識培訓體系中。如今,全市有超過70%的教師接受過校園心理危機守門人項目培訓,大大提高了教師校園心理危機管理的知識和技能。
2.有準備的教育談話
有準備的教育談話項目主要通過讀書會、案例研討、成長沙龍和準備清單等形式,開展有助于學生成長的溝通和交流活動,提高班主任和家長的共情教育能力。
金東區和永康市主要以讀書會的形式開展活動。以金東區實驗小學為例,學校每周按照“閱讀—分享—研討—實踐”的流程,組織教師學習和運用師生溝通的理論與技術。通過讀書學習,大大改善了以往教師與學生談話缺乏明確目標和方法的情況,教師開始有意識地設計談話目標、內容和方法,極大地提升了教育談話的效果。
開發區和武義縣主要以案例研討的形式開展活動。以金華市賓虹小學為例,班主任每周定期匯報學生典型案例,由教師、家長和專家共同分析案例學生行為背后的想法和感受。通過深入的案例研討,大家開始將學生的問題行為視為學生情緒和需求的表達,從而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引導學生使用更加積極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蘭溪市和婺城區則主要以家長沙龍的形式開展活動。以蘭溪市云山小學為例,學校不再以教師講、家長聽的形式開家長會,而是通過家長和教師平等對話、合作協商的沙龍形式開展活動。活動中,教師鼓勵家長說出自己的擔心和愿望,并與之一起探討問題解決的辦法,幫助家長樹立信心,助推學生成長。
在實施有準備的教育談話的過程中,很多學校將溝通的重點制作成清單和卡片,內容包括:這次談話的目的是什么?我和學生此時情緒平穩嗎?現在的時間和場合適合談話嗎?什么樣的方法和語氣能夠解決問題?然后,將這些清單和卡片分發給教師和家長,或壓在辦公桌的玻璃板下,或貼在家中墻上,以起到提醒和督促的作用。
學生的健康發展是在與家長、同伴和教師的互動中逐漸進行的。這些人際關系交織成復雜的生態網絡,學生在其中生活和學習,既受到生態網絡的影響,也對生態網絡的發展產生影響。校園心理危機守門人項目和有準備的教育談話項目以提升這一生態網絡的質量為目的,一方面,發揮著心理危機早發現、早預防的作用;另一方面,有效地促進了師生和親子之間良好關系的發展,以及良性教育生態的形成。
二、抓主線,優化全面系統的心理服務
“抓主線”指做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工作,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常態化、規范化和優質化,這是構建良好教育生態體系的內在動力機制。主要通過未成年人心理輔導中心項目和心理服務三室合一項目,為學生的心理健康需求提供服務。
1.未成年人心理輔導中心
目前,金華市已經建成了心理健康三級服務體系。一級服務體系指班級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班主任承擔,通過班團活動和教育談話,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二級服務體系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心理輔導站承擔,通過專兼職心理教師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個別心理輔導、心理健康主題教育等活動,消除學生的心理困惑。三級服務體系指縣(市、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心理輔導中心承擔,通過個別和團體輔導,為廣大師生和家長提供心理健康服務。
金華市未成年人心理輔導中心成立于2017年底,建有體驗室、放松室、輔導室、活動室等10間功能室,輔導隊伍由近百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志愿者組成,并聘請浙江師范大學心理咨詢專家、金華醫院精神科醫生擔任顧問和督導。按照“預約—輔導—整理—回訪—研討—督導”的流程開展心理健康個別輔導服務,同時設有青少年自信心訓練營、教師情緒管理小組和家長成長工作坊等輔導團隊,為學生、家長和教師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公益服務。
近年來,中心積極探索心理服務標準化、醫教結合和正念教育等重要課題,逐漸發展成為高水準、高質量的未成年人公益心理服務中心。
2.心理服務三室合一
金華市積極開展輔導室標準化建設和示范性建設工作,三年實現學校心理輔導室全覆蓋,學校心理輔導室標準化建設達標率超過70%。然而,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對心理問題具有消極的刻板印象,為了避免負面評價和群體排斥,很多學生和家長不愿走進心理輔導室進行咨詢。因此,雖然很多學校已經建有設備齊全、環境良好的心理輔導室,但前來咨詢的學生卻很少。為消除學生和家長對心理輔導的負面印象,提升學校心理輔導室的利用率和實效性,金華市將學校心理輔導室建成融合學生心理輔導、家庭教育指導和教師心理成長三種功能的心理服務機構,開展“三室合一”項目。
例如,在蘭溪市、東陽市和磐安縣的很多學校,不再掛心理輔導標牌,而是換成“舒心坊”“趣學吧”“安心空間”等名稱。學校心理輔導室也開展了大量具有發展性輔導色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永康市中小學每年都開展校園心理劇表演活動,很多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成立了學生心理社團,開展同伴心理互助活動等。
自“三室合一”項目推進以來,主動走進心理輔導室的人越來越多,學生和教師愿意在課余時間走進輔導室談心,家長也喜歡來輔導室和教師溝通學生的情況。無論是師生還是家長,都不再壓抑和隱藏自己的心理問題,而是能夠自由表達和主動求助,使教育生態變得更加健康。
三、布長線,完善心理社會服務體系
“布長線”即以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為教育目標,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研發和品牌打造工作,增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讓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各界社會人士積極參與心理社會服務體系的建構與完善。在這一環節中,金華市主要通過心悅劇團項目和“美美+家”工作室項目,來滿足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1.心悅劇團
心悅劇團采用一人一故事的校園即興心理劇形式開展活動,開創了一種藝術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悅劇團以“成長自己,服務大眾”為活動宗旨,由金華市近50位教師組成,分擔職責包括團長、藝術總監、領航員、演員、樂師、劇務、攝影、道具、布景、報道等。劇團自成立以來,逐漸形成了系統的標識體系,包括LOGO、團歌、團裝和各種規章制度等。劇團排演操作規范,每月都會進校園、進社區開展公益巡演,至今已演出近20場次。
2019年6月1日,金華市開發區舉行了“萬人齊上思政課”活動,期間心悅劇團表演了精品劇《幸福像花兒一樣》。演出全程現場直播,線上線下觀眾達萬人,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這種輕松活潑又內涵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深受學生、家長和教師的歡迎。
2.“美美+家”工作室
“美美+家”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由蘭溪市50多名心理教師組成,在2個社區和12所學校開設工作室,面向家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工作。工作室是教育系統建構心理社會服務體系的有益探索。蘭溪市將組織、宣傳、紀委、政法、衛健、民政、工會、團委、婦聯、新聞等部門職能進行有效整合,共同參與中小學心理健康工作。如婦聯、民政部門將公投經費向工作室傾斜;衛健、工會、團委加強對義工隊伍的支援;政法部門不僅給工作室提供強有力的法律咨詢服務,還在市綜合治理中心面向普通市民設立了“美美+家”工作室;組織、紀委部門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公務員的身心建設范疇;宣傳、新聞部門強化并擴大了心理健康的宣傳力度和范圍,消除了人們的認識誤區。針對農村薄弱環節,蘭溪市還制定了“聯村導師”制度,將心理健康知識和家庭教育指導送到村里,讓其走進千家萬戶,暢通了服務渠道,達到了全域覆蓋治理,使心理健康服務指導工作落到了實處。如今,一些以前僅靠學校解決不了的問題,如學生夜不歸宿等,在多方協調、共同努力下得到了有效解決。2019年9月,“美美+家”工作室在杭州濱河中學掛牌,開啟了金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走出地方、服務全省的新局面。
從本質上講,教育就是給受教育者提供服務,其服務是否優質,接受服務的人是否獲得了良好體驗,是檢驗教育服務質量高低的重要指標。金華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從學生和家長的立場出發,從根本上優化了教育的各個環節,有效地提升了教育質量。目前,更多學校在考核學生發展時,不再單一地關注學業成績,而是將學習動機、同伴和師生關系、身心健康等因素作為綠色評價指標,構建了一個適合師生共同成長的教育生態系統,實現了區域教育由“上好學”到“樂上學”的跨越。
(責任編輯 ?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