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燕
在新課改背景下,每門學科都提出了相應的學科核心素養。歷史作為初中的一門基礎性的人文學科,也提出了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大學科核心素養。如何有效培育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在歷史課程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所有歷史教師都要探究的重要命題。
歷史知識的測試注重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往往通過精心選擇豐富多樣的素材,創設新穎的情境,考查學生的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和核心價值。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文本解讀能力、概括歸納能力、歷史思維能力和歷史表述能力,而這些恰恰也是當下歷史教學的難點問題。
基于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歷史敘事”為抓手,指導學生開展歷史敘事,研究重大歷史事件,從而實現認識歷史到表達歷史、展示歷史的轉變,以解決歷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也可借此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升學生的歷史總結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培養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一、變換主體,關注素養,達成共識
與普遍意義上所講的教師在課堂上作為教學手段進行的歷史敘事不同,這里的歷史敘事是指學生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置于特定的歷史時空而進行的自主表達。這種主體的變換,是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體認和落實。
以學生為主體的歷史敘事,是學生通過精煉的語言對歷史特定要素進行表達,包括時間、人物、事件、原因、結果等,以文字的形式再現歷史事件或評述歷史人物。通過歷史敘事,讓學生學會科學地記憶歷史要素的方法,能夠發展歷史思維,用歷史專用詞匯進行準確有效地表述,進而提升運用歷史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正確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實現還原歷史和社會人文精神傳承的目的。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在五個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時空觀念是諸素養中學科本質的體現,是諸素養得以達成的途徑和方法;歷史解釋是諸素養中對歷史思維與表達能力的必然要求;家國情懷是諸素養中的價值追求。通過對歷史敘事的探索與闡發,可引領學生研究重大歷史事件,并以學習和思考為兩翼,有效培養學生分析、批判和建設學生思維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等相關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二、整體規劃,判斷學情,梯次推進
一是依據內容的不同,將歷史敘事細分為概述歷史事件、評價歷史人物、描述歷史圖片和綜述歷史特征等類別,讓學生在敘事中見微知著,在集證中體察真相,在評述中感悟情懷,在綜合中洞見規律,在對比中明晰因果,以小切口洞察大道理。
二是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材特點,選擇不同的歷史敘事對象。
三是結合教材和時政熱點梳理相關事件,分年級編列有梯度的習練主題,然后以此為藍本開展歷史敘事教學和活動,并從學生興趣入手,創設情境,提升能力,培育素養。
三、課堂實施,構建模型,研討提升
以課例研究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生成錘煉歷史敘事的教學模式。通過歷史敘事的方法指導,構建有關史料思維、集證辨據、詮釋評價的模型,讓學生在理解、接受、模仿、遷移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和運用史學思想方法,進行歷史敘事。
一是發布主題。創設情境,將敘寫主題置于生活化或真實的場景中,進行相關的歷史小項目研究,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概括要素。即對歷史關鍵詞的提煉總結。如在歷史事件類的敘事中,教師要引領學生使用簡潔的語言總結概括歷史事件的六要素,即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三是融會貫通,敘述歷史。根據具體的史料,結合歷史要素表述出完整的歷史事件,完成知識的構建。這一過程既能使學生理解在特定的歷史時空背景之下形成歷史事件的必然性,又能理解歷史事件之間和六要素之間特有的關聯性,進而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是展示交流。主要是使學生在分享展示中體驗成功、發現問題、改進提升。教師主要進行方法指導、遷移訓練,借助梳理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關聯性,引導學生分析特定歷史事件形成的必然性和規律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史觀。
四、多元實施,基于興趣開展特色活動
一是在學生掌握方法之后,再開展特色課堂活動,以每節課前“歷史上的今天——歷史敘事論壇”的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展示評價中形成示范。定期整理所有的重大歷史事件,并建立與重大歷史事件的關聯,引導學生認知時代背景下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形成歷史事件的必然性結論,密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
二是借助研學旅行和學科特色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歷史體驗中概括歷史、總結歷史,形成歷史認知。通過對自然文化遺產、博物館、展覽館、科研機構和能反映現代化建設成就的企業等的體驗探究,讓學生走出課堂,在了解社會、參與社會的同時開展研究性的歷史敘事活動。這種環境下的體驗生成融匯了學生的所觀、所聞、所思和所悟,也讓歷史敘事更加生動、具有更鮮活的色彩。例如,在參觀博物館之后,可開展以“國家寶藏”為主題的文物推薦歷史敘事:一件件精美絕倫的文物,沉睡千年之后,機緣巧合重見天日。它是怎么被手工藝人精心制作出來的?它的主人是誰?又輾轉經歷了哪些人和事?如今它靜靜地矗立在博物館的一角,孤獨而驕傲,等待著你去欣賞它的絕代芳華。哪一件文物給了你極其深刻的印象?你愿意推薦給大家嗎?請說說它的歷史,談談你的感悟。
三是結合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節慶活動等,開展豐富的歷史敘事展評活動,并以“國家寶藏文物推薦”“永恒記憶”“我和我的祖國”“名人傳”等趣味專題敘事活動來豐富敘事途徑,強化歷史敘事的效果。例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之際,筆者組織了一次“永恒的記憶——建國七十周年歷史敘事展”:七十周年的風風雨雨,讓我們的國家一步一步走向繁榮和富強;縱觀歷史,飽經苦難的中華民族正一步步走向復興;感懷歷史,回顧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所走過的每一個瞬間,都歷歷在目,請擷取你最難忘的人物或事件,以“永恒的記憶”為題展開歷史敘事。
經過研究實踐,筆者發現歷史敘事是達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諸要素的良好途徑。唯物史觀是歷史敘事的出發點;將人、事、物置于特定的時空之中進行理解分析,可以辨明因果聯系,彰顯敘事的真實性。通過歷史敘事,培養了學生的歷史思維,鍛煉了學生的歷史解釋和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家國情懷。
(責任編輯 ?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