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姣
教育精準扶貧是黨和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貴州師范院校在全面實施教育精準扶貧背景下,仍然存在貧困對象認定不精準、幫扶形式單一等問題。文章通過以貴州省L大學為例進行調查研究,對貴州師范院校貧困生精準扶貧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闡述了對貴州師范院校貧困生進行教育精準扶貧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脫貧攻堅戰在過去的五年工作中取得決定性進展,據統計,貧困發生率從曾經的10.2%下降到現在的4%以下,成功實現了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黨中央高度重視扶貧建設,特別是十九大以來,黨中央更是在“精準扶貧”指導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堅持大扶貧格局,即脫貧攻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
高校在精準扶貧中起到的作用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各級各地政府部門先后頒布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例如,2013年7月由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此《通知》標志了我國正式開始實施“教育扶貧”工程;黨的十九大又將“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列為“扶貧的五個一批”之一;為了進一步精準落實學生扶貧資助政策,貴州省緊跟中央政策,根據《中共貴州省委 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中共貴州省委辦公廳、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貧困學生資助推進教育精準扶貧的實施辦法》等相關辦法,推進國家政策的實施。
我國高校早已有“獎助貸勤補免”六位一體的學生資助體系,在貴州師范院校實施的過程中,切實減輕了貧困生家庭的部分經濟負擔,但是由于貴州省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聚集地區,師范院校生源百分之七八十來自貧困農村,原有的扶貧資助體系并不能做到精準覆蓋,仍然存在部分貧困生上學難,幫扶資助不到位的情況。教育精準扶貧政策的有效實施,會很大程度提高師范院校貧困生學習的專注度和積極性,為貧困生的未來發展和國家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筆者將以貴州省L高校為例,從三個方面闡述貴州師范院校貧困生教育精準扶貧的現狀,具體如下:
1.1 貧困生精準扶貧身份認定程序
貴州省L高校自國家2015年實施精準扶貧以來,每年首先由持有精準扶貧“貴州省貧困戶登記卡”的學生,向各二級學院提出資助申請,填寫《貴州省精準扶貧資助申請表》,并同時提交《貴州省貧困戶登記卡》復印件、本人身份證(或者戶口本)復印件以及學生資助銀行卡復印件。
各二級學院根據學生提供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核,將審核通過的學生信息錄入《貴州省XX學年教育精準扶貧學生資助申報名單匯總表》,并對新申請精準扶貧的學生進行不少于三個工作日的公示,公示無異議后報學生資助管理科中心。
由此可以看出,只有持有精準扶貧《貴州省貧困戶登記卡》的學生,才可以向二級學院提出精準扶貧申請,這就意味著有部分真正貧困但是又沒有貧困戶登記卡的學生不具備申請精準扶貧資助的資格,例如,家庭突然發生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支柱等情況;同時也有部分貧困生家庭條件得到了改善,但還是繼續持有貧困戶登記卡,并申請了精準扶貧資助;另有一部分貧困生由于申請程序復雜,需要準備各種材料而耽誤了申報時間;更有一些貧困生擔心自己貧困的家庭情況被他人瞧不起而隱瞞實情,放棄申報等,上述種種情況都導致高校資助做不到精準。
1.2 貧困生精準扶貧資助的形式
通過對貴州省L高校的調查發現,在高校中最常見的資助就是資金幫扶,通過國家“獎助貸勤補免”六位一體資助體系與貴州省精準扶貧資助相結合,在經濟上救助了一部分貧困生,為貧困生家長減輕了經濟壓力,但是在貧困生精神層面的幫扶有很大欠缺,一些貧困生認為自己家庭經濟困難,就理所應當拿到補助,更有些學生拿到補助后任意揮霍,購買昂貴物品,沒有感恩之心,精神世界非常貧瘠。
還有一些遭受突發狀況,導致家境突然貧困的學生,在經濟上基本得不到補償的他們,在精神上也很難第一時間得到幫扶,所以單一的經濟資助模式已經難以滿足高校貧困生精準扶貧的要求,尋找新的教育精準扶貧途徑迫在眉睫。
2.1 國家扶貧政策落實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扶貧攻堅新策略,一是全面動員全國全社會力量;二是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是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同時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貴州師范院校因具有通過教書育人提高貧困人口素質進而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特點,在基層扶貧開發中責無旁貸。因此,在貴州師范院校進行教育精準扶貧是貫徹落實國家決策,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一步。
2.2 貴州師范院校教育和科研發展的重要途徑
盡管高校資助工作早已從助學貸款、助學金等政策對貧困生緩解經濟壓力,而貧困生無法順利就業的問題也逐漸成為教育扶貧攻堅階段的重要難點之一。“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貴州師范院校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應結合師范院校專業優勢,提升貧困生的社會競爭力,使師范院校對學生的培養更有助于高校貧困學子改變自身命運,使寒門學子真正實現自身社會價值,最終帶領整個家庭實現脫貧目標。
在科研方面,貴州師范院校參與精準扶貧,并與大學生就業工作相結合,有利于優化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打破科研項目選題的局限,發現現實問題,提升學校的創新活力和綜合能力。
貴州師范院校的精準扶貧工作,不應僅僅依靠完備精準扶貧體系,停留在單一的經濟資助模式上,而是應該具備長遠眼光,結合師范院校培養地方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努力培養具備教育教學能力的中小學教師隊伍人才,加強貴州師范類院校與精準扶貧的互動,擺脫教育精準扶貧所面臨的困境,最終實現精準資助、精準扶貧。
項目基金:“2017年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課題編號:2017B195;“六盤水師范學院思想政治工作專項科研課題”項目合同編號:LPSSYSZZX201812。
(作者單位:六盤水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