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華
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發布后,教育部發布《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在職業教育領域推行“1+X”證書制度,以指導建設和引入高質量的社會化證書,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評價,其中物流管理首當其沖成為首批試點專業。對X也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其考核內容應該能夠反映典型崗位(群)所需的職業素養、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體現社會、市場、企業和學生個人發展需求,換言之,X證書就是將所學成功的轉化成實踐,其成果直接作用于就業,助力職業發展,所以說物流管理“1+X”使職業教育全面職業了。
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物流企業的轉型升級都對物流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而現在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其能力與對應的企業崗位需求的適應性和吻合度還存在著一定差距,那么職業院校在落實1+X證書制度過程中,就要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教學標準緊密結合,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從而增強就業本領,提升其在崗位任職的持久性與競爭力,那么“1+X”中的X如何來體現呢,作為教學主體的職業院校可以通過教學+實訓來鞏固X,教學中以專業課程為基石,重新塑造課程內容體系,融入X證書的內容,使專業課程更加豐滿,更加立體,而我們所有的專業課程的講授無不是希望其能應用于具體的實踐當中,這就需要我們的實訓課程來承接。物流管理是從供應物流到生產物流到社會物流至逆向物流的過程,而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更高級的運作形態。供應鏈管理就是協調企業內外資源來共同滿足消費者需求,使供應鏈運作達到最優化,以最少的成本,使供應鏈從采購開始到滿足最終客戶的所有過程,當我們把供應鏈上各環節的企業看作為一個虛擬企業同盟,而把任一個企業看作為這個虛擬企業同盟中的一個部門時,同盟的內部管理就是供應鏈管理。只不過同盟的組成是動態的,根據市場需要隨時在發生變化。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可以幫助實現四項目標:縮短現金周轉時間;降低企業面臨的風險;實現盈利增長;提供可預測收入。
英國供應鏈管理專家馬丁.克里斯托弗Martin Christopher在1992年指出:21世紀的競爭不再是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和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這說明了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以及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供應鏈在企業運營中凸顯出其重要地方。國際上一些大的企業,如戴爾、惠普等都都是通過良好的供應鏈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也使得人們更加堅信供應鏈是進入21世紀后企業適應全球競爭的有效途徑。而供應鏈管理方面的人才,首先應該從高校相關專業的培養開始,但是在現在的高校中有關《供應鏈管理》課程的教學,大多數都是以理論講授為主,實踐教學較少。因此開展基于供應鏈運營的實踐教學是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更是凸顯物流管理“1+X”中X的本位特性。
基于“1+X”的智慧供應鏈實訓中心構建,除了完成1的實踐內容,更是強調X的技能養成,我們可以通過構建點、線、面、鏈的全方位供應鏈體系實現X技能的全方位覆蓋,如圖所示:
“1+X”中的X強調的是技能的培養,那么我們可以形成顆粒化的實訓內容,無數個顆粒化構成一個主體,完成一個崗位的技能,以倉儲崗位為例,顆粒化包括ABC分類優化、揀選路徑優化、訂單合并等,構成一個能夠進行倉儲出入庫作業的主體,完成倉儲崗位黨的倉儲優化技能。
倉儲作業中包括不同的崗位,通過崗位之間的聯系,形成線,完成物流作業,比如,接貨員、信息員、搬運工、倉管員形成一個線,前后銜接完成一次作業流程。
面是指跨部門協作,倉儲部門要有運輸部門做銜接,后續還要有客服部門做訂單跟
蹤,而前端要有銷售部門做推廣,多點、多線結合構成面,完成一項任務。
(4)鏈
鏈是指在供應鏈上的多個主體,倉儲中心是鏈上的一個主體,他的上游是供應商,下游是外包企業,終端是消費者,這幾個主體構成了供應鏈,每個主體都不能單獨的存在,終端消費者作為驅動源提出需求,供應商組織生產,向倉儲中心供貨,倉儲中心完成貨物的入庫出庫,然后由外包運輸企業完成貨物的終端配送。
課題:本論文為2019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課題項目高職物流管理專業開放式智慧供應鏈實訓中心建設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JZW2019024。
(作者單位: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