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璘
語言是在特定的環境中,為了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因此特定的環境必然會在語言上打上特定的烙印。此外,語言是人們思想交流的工具,但又因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所使用的語言各不相同,導致彼此之間直接進行交流存在困難,即使使用相同的一種語言,也會由于人們分布的地區不同導致產生不同的方言,有的方言存在較大的差別,彼此之間很難流暢地交流。比如,蘇聯國家共通語言俄語與各加盟共和國自身語言的差異,中國北方方言與南方方言的差異等。這種差異易導致民族隔閡的產生。
語言作為上層建筑,不僅僅與文化有緊密的聯系,更與經濟政治相互聯系。在古羅馬帝國時期,遼闊的疆域將各個民族的文化歷史用武力作為帷幕包裹起來,卻忽略了語言的統一性,最終導致不可一世的羅馬帝國轟然倒塌。1835年,英國人意識到語言對政治地位具有鞏固的作用,開始對英屬印度推行英語教育,使具有數千年歷史的古印度人逐漸遺忘自己的語言與文化。據統計, 2007年以印地語作為母語的人數僅占總人數的57.47%, 而如今該數字僅為44%。2016年,烏克蘭最高拉達(議會)中兩大黨團議員因一名議員在政府報告演講中使用俄語而產生肢體沖突。因此看出,這些國家將語言的沖突作為一大需要改變的事物是因為希望提升本民族文化社會地位,建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從而在國際競爭中發揮出更大作用。
此外,語言與政治地位也有密切的聯系,根據統計,2018年使用俄語的人數有2.6億,而在蘇聯時期,俄語不僅作為蘇聯各加盟共和國通用語言、世界各族人民的交流工具之一,而且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享有較高的國際地位,表現了以語言為代表的國家的強盛。而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各自用本國語言進行和平演變,美國通過在歐洲建立廣播站,來達到和平演變的目的,使得以美國為主的西方文化不斷滲透,這一行為加速了蘇聯的解體。作為當時世界的兩大語言英語和俄語不斷相互抗爭,但隨著蘇聯的解體,以及后來俄羅斯自身經濟實力的下降,昔日俄語的地位也隨之下降,導致俄語的政治地位再也無法和英語相提并論了。
一、俄羅斯語言的發展
公元前998年,基輔大公符拉基米爾決定將基督教即希臘東正教作為國教,從而奠基了俄羅斯一千多年的思想基礎,基輔羅斯為了宣傳并鞏固東正教,從拜占庭引進大量宗教書籍及其他書籍,使人們的思想得以解放,也進一步推動了俄羅斯語言的發展。可以說此時期,基輔大公的宗教政策使俄羅斯語言進一步發展,俄羅斯語言在口語傳播的基礎上開始進行文字傳播。例如大主教伊拉里昂的《法律與神恩講話》《修道院長丹尼伊爾巡禮記》以及《俄羅斯編年序史》《伊戈爾遠征記》。
1240年蒙古人入侵,使得原俄羅斯土地劃分為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不僅語言有所區別,文化也有差異,如今這三個部分分別為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其間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的《拔度攻占梁贊的故事》《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行傳》《頓河彼岸之戰》等著作開始問世,這表明,形勢政策的變化可以推動俄羅斯語言及文學的變化,從宗教題材轉而描寫現實,表達出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
16世紀初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收復了普斯科夫和梁贊,統一的俄羅斯國家形成,雖然莫斯科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是歷史的進步,但在發展中不可避免地伴隨種種矛盾與沖突,特別是君主與封土諸侯間奪取權力的斗爭,相應地也出現了政論文如《關于康斯坦丁大帝的傳說》以及“伊凡四世與庫爾布斯基宮的通信”,政府政治體系的改變以及政治局勢的緊張,使得俄羅斯語言從愛國主義中抽離出來轉而成為對政治的描寫。
隨著彼得一世的登基,大量的改革使得俄國開始躋身于歐洲強國的行列,但從政治與經濟上看,俄國仍然是一個相對落后的國家,農奴制度的存在、地主商人與平民的沖突,使得羅蒙諾索夫登上俄語的舞臺,他不僅創立了俄羅斯本土的古典主義,大量的頌詩歌頌英明的君主與俄國軍事上的勝利,還熱情頌揚彼得及其改革。政府的大量改革使得俄國社會不斷向前發展,俄語也在此刻由政治評論轉為對君主的歌頌。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政治政策與經濟體系均向西方靠攏,科技的迅速發展,以及西方文化的滲透,使得俄羅斯變化巨大,而媒體的廣泛使用,成為宣傳俄羅斯作家及其作品的重要手段,大量的民主派作家紛紛上鏡,在節目和電臺中大肆宣揚自己的文學作品。
政治體制的改變使得俄羅斯語言文學經歷了由宗教的宣揚轉為政治的描寫再轉為對君王的歌頌,到最后轉為自身利益的訴求的過程。
二、俄語的使用現狀
蘇聯政府為了推行民族統一化政策,雖然將俄語作為官方語言并擴大俄語在各加盟共和國的適用范圍,卻忽視了各民族自身的語言,在此期間內,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各原加盟共和國教授本民族語言的學校大幅度減少,致使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后各加盟共和國為了將自身與蘇聯劃分,強調突出獨立國家地位,紛紛改用本民族語言作為官方通用語言,但也導致另一種極端,即:過分強調本民族的優越性,而忽視了其他語言的優點。甚至在拉脫維亞的憲法中明確規定:如果拉脫維亞公民不能熟練掌握運用拉脫維亞語,就沒有成為國會議員的資格。這一對俄語具有明顯排擠的法律,與把他們自身民族語言作為官方語言的法律以及希望通過排俄來向西方示好的行為是同時進行的,這不僅僅引起當地講俄語人的反感以及原本在拉脫維亞就不受重視的俄羅斯人的厭惡,更遭到來自歐盟、北約的譴責警告,要求修改相關歧視性法律,并稱這些法律將會阻礙其進入北約以及歐盟的步伐。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斗爭中有一個優勢,即蘇聯時期使用俄語的程度之高,不僅如此,在原經互會成員國以及華約國家,俄語的普及程度也相當高,掌握俄語的人數也相當多。在蘇聯解體后,烏克蘭宣布獨立,并在其憲法中規定:烏克蘭語為國家語言;保障俄語和其他少數民族語言的自由發展、使用和保護。雖然在2017年9月5日,烏克蘭議會通過的教育法新版本中明確禁止在教育系統中使用除烏克蘭語以外的其他民族的語言以及俄語,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烏克蘭東部和南部仍有80%以上的烏克蘭公民使用俄語。因此,俄語是俄羅斯提高其政治影響力以及文化影響力的有力工具。2016年,俄羅斯頒布了《2030年前俄羅斯聯邦國家文化政策戰略》,希望通過此戰略來捍衛俄羅斯文化安全,傳播俄羅斯文化精華,傳承俄羅斯文明并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俄羅斯強國。
三、結語
俄羅斯語言的發展受俄語相關國家根據自身條件而制定的政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俄語影響政策的制定,政策的制定又因俄語的變化而改變。雖然俄語的發展面臨著一些困難,但我們應該相信,隨著俄羅斯經濟與科技的發展、相關政策的制定,俄語也一定會重新走向輝煌。
(作者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