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鴻雁
時代在變,國家對教育的頂層設計也在變,但高考是基礎教育的“指揮棒”不變。教育改革聚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核心素養立意必定成為命制高考試題的靈魂。
不可直接觀測是學科素養基本特征之一。在紙筆測試情況下學生在社會生活情境中,根據運用學科內容完成試題任務的行為表現來推斷其學科素養的發展水平。素養立意下的政治命題路徑是確立主題——依托學科內容——選擇熱點話題——設置問題——生成答案。
素養立意和以往的知識立意和能力立意更能體現學生學科能力及與之相匹配的品質、觀點、態度。試題立意決定著選擇和編輯試題情境、預設設問和編寫答案,是問題設計的中心思想。
素養立意的依據:以“認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作為考查目標,從情境、知識、能力三個維度結合認知要求來確定。公共參與是“法治意識”的必然表現,也是“政治認同”和“理性精神”的必然行為。問題設計無論從哪個素養角度切入,考查哪個知識點和能力目標,最終立意的落點都應是培養和考查人(學生)在情境中的判斷與選擇所體現的責任與擔當。
主觀題立意的要求:明確命題的意圖,避免立意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學科內容是核心素養立意下問題設計的重要載體。核心素養離不開知識的滋養,核心素養的真諦是對學科主干知識整體理解的基礎上,在不同真實情景的遷移和運用。
首先,政治生活內容與公共參與素養的節點整合
公共參與的主體是人,公民的公共參與,就是依法有序參與公共事務、承擔社會責任,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和義務。廣泛的公共參與,彰顯人民主體地位,群眾參與監督政府行使權力,了解相信政府并支持政府工作,是公民政治素養的表現;在認同黨的領導的基礎上,支持擁護黨的領導,落實黨的政策,參與依法治國;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公民要處理好與國外公眾的關系,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提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體現公共參與的國際性。在本層次,問題設計要對必備知識進行語言變式,強化知識的再認與再現。
其次,學科內容系統化
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識框架做“橫向延伸”。尋找知識內部以及該知識間的關聯,以求學生對知識的整體理解與綜合把握。如公民與國家各機關的關系,公民在國家中的主體地位,融合主人翁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權利義務觀,形成責任意識、公德意識、國家意識和參與意識。在此層面,問題設計者要深刻理解知識的內涵與外延,拓展知識的廣度與深度,著眼于知識間的聯系,用問題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推理和引申。
學科知識只有與具體情境相融合,才能體現其價值。用學科知識和技能分析理解情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才能賦予學科知識以實踐意義和實踐價值。
(1)創設試題情境的基本要求是:①有思想:選取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材料,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符合社會生活發展主題;②生活化:讓考生在熟悉真實的情境中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問題;③要有科學性:邏輯清晰分明,圍繞立意,用詞嚴謹,表達流暢有效闡釋情境蘊意;④要公平:素材要有普遍的適應性,要不影響不同地域、民族、教育水平和生活環境的學生的理解與答題;⑤有權威:素材典型,來源權威;⑥時代性:立足于時代,彰顯發展成就,關注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尤其關注新的理論、新的觀點、新的熱點以及事關國計民生的持續性熱點。
(2)情境素材結構化
高質量的試題情境特征有:①要素齊全,如時空背景、主體角色、事件情況、問題沖突等;②價值導向與立意主旨一致;③解決問題的條件和素養目標相匹配;④能為答案提供材料支撐;⑤信息量與考查所要求的核心素養表現水平相契合,處理好顯性和隱性信息、有效和干擾信息;⑥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認識水平緊密相連;⑦表達形式要新穎、多樣和科學,體現思維的思辨性與靈活性。
設置設問要層次鮮明邏輯合理,能引導、激發學生探究問題動機,設問的任務不只是測試核心素養的依托的學科內容,而是學科核心素養。任務指向要清晰明確不能引起歧義。核心素養背景下,既要明確學科任務的具體要求,也要明確它們的差別從而明確指向與角度限制以提高設問的有效性。在設問要求上,可以一個維度、多個維度、新的維度或自己選擇合適的維度;設問可以從宏觀、中觀、微觀切入,但多微觀;設問形式要鮮活靈巧、要有新有變,注重小角度分析問題;設問要高于教材、要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遷移、運用。
學生答案是其核心素養外化的體現,學生根據設問進行思考答題的過程是其核心素養提升和外化的過程,學生答案是檢測學生的核心素養層級的依據。教師編寫參考答案體現試題的主題思想,是評分的關鍵依據也是檢測學生思維能力的標準。答案編制要簡明,要以情境材料信息為支撐;要具有開放性,給學生發揮的空間;不追求固定統一但有共同的評價標準;分條陳述層次分明,還要有整體性;要求考生結合背景材料具體分析,思路清晰,邏輯性強,用多種思維方式論證分析,“重邏輯、忌羅列”。
高質量的主觀題問題設計,除了以上策略外,還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綜合素養,在命制試題中要以語文為基礎、以邏輯為牽引、以學科為引領、以思維為靈魂,廣泛聽取同伴的意見,反復修改,不斷雕琢,才能出精品。
(作者單位:遼寧省撫順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