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創新實踐能力在本科教學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基于分級分類,設置培養目標、優化教學設計、強化能力拓展、開展系列實踐活動,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促進人才創新能力培養和創業技能鍛煉、語言服務水平提升。
在基礎教學階段,針對接受能力強的優創班、卓越計劃人才班、校企合作班學生,加大其課外學習投入和任務量,強化其語言綜合能力,兼顧應用能力考試技能培養,使其在基礎教學階段前期(大學一年級)就提前達到英語四級水平,為個性化學習創造發展的空間,為“訂單式”人才更深層次的工程技術學習和實踐服務;而對于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則加強對學生讀寫譯等基礎知識的訓練,力爭在基礎階段后期(大學二年級)也能達到相應水平。
教學環節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該更貼合學生實際水平,啟發其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技巧傳授與實踐演練有機結合,使知識有效內化為能力。針對學生聽力缺少語感,對聽音內容缺乏完整語義的理解和建構,適當地增加課外聽力語料的輸入,指導矯正發音后鼓勵學生出聲練習、找伙伴練習;鼓勵多聽英美音的原版,注意模仿,并自己總結規律;詞匯、閱讀常抓不懈,強化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背景信息的輸入;針對在翻譯和寫作技能提升,鼓勵學生多誦讀經典范文,在語境下學習詞匯,提升知識內化后的輸出精準度,使語言的表達更加準確、地道;根據不同作文類型特點多寫多練,通過自評、互評等方式使學生獲得互促性進步和提升。課下,教師通過教學管理平臺,實時掌握學生在線學習時數、進度和學習效果,指導學生自主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
在應用提高階段(大二下學期),實行分級教學,已通過四六級的學生進入拓展班學習。拓展一(四級后學生)教學主要強化實用口語、應用性寫作思維訓練,兼六級備考實訓。教師利用與主題相關的會話、短文聽寫、跟讀訓練、情景模擬、評估測試等視、音頻資源,有意識地傳授聽說策略;口語技能訓練方面,引導學生利用英語聽說學習APP軟件等,通過朗讀、復述、演講等形式加強語音語調的訓練。課上學生通過對話展示,學習功能項目的不同表達方式,課下基于兩人結對或多人分組,圍繞相關話題或情境進行語言實踐活動,鞏固和擴展所學語言功能的常用句型,強化交際技能。拓展二(六級后學生)教學以跨文化課程為主。注重發揮語言教育的復合功能,即在教學過程中既傳授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又啟發對歷史、文化、審美和倫理的感悟與認識,樹立對自己、對他人、對自然、對社會的正確態度,培育良好的人文精神。學生可任意選修語言文化類(英美概況、報刊選讀等)及應用類課程(科技英語閱讀、應用文寫作、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等),滿足其專業化發展需要。教師應側重培養學生自主運用英語進行專業學習、研究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
同時,陸續推出語言應用類、專業英語類等系列選修課程和輔修專業,融入專門用途英語(ESP)課程,例如外貿英語、旅游英語、求職英語等,根據市場與企業需求做到持續更新;也可以按照不同職業的需要,如將商務英語分成市場、銷售、管理等實用課程,在課程中融入東西方文化差異對比與反思,提升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語言服務能力和水平。此外,面向備考研究生的學生、擬出國等特殊需求的學生,推出考試輔導類選修課程,如雅思、商務英語、考研英語等。
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為引領,指導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實踐。配合學校“雙創周”活動和創新創業年會,參與“五佳創業項目”和“十佳創新項目”成果展示、評選。項目組成員介紹各自項目的研究過程、突出特色,展現團隊良好的風貌。開展教授名師創新教育學術報告會、優秀校友創業教育大講堂、卓越學習周系列活動,包括主要面向新生的社會實踐教育、面向大二學生的創新教育、面向大三學生的創業教育、面向畢業生的職業教育等。首先,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協同學習,理解創新教育意義、掌握創新思維的方法、創新創業有效途徑和手段。其次,通過現場聆聽學術前沿演講、專題報告、科普講座等,培育創新意識,激發創新熱情;結合杰出校友的創業親歷和成就,交流互動,引發創業沖動、感悟創業手段和方法。再者,通過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活動,導師持續指導、市場調研、撰寫報告書等,學生親歷創新教育全程、促進創新創業實戰能力開發。選拔出的優勝項目團隊,繼續支持其參加省級、國家級競賽活動;申請創業基金,申辦創業公司。
基于項目的研究性實踐教學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也是實現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有效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有利于滿足人才個性化發展和創新創業的需求,促進“一帶一路”戰略下基于市場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質量、創新創業能力和語言服務水平的提升。
本文系2018年度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遼教函[2018]471號)、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立項課題“高校轉型期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G17DB396);2017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遼寧區域性語言服務問題研究”(L17BYY02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沈陽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