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丹妮
本文在闡述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下推動高校學科建設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基礎上,主要從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創新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對學科建設的路徑進行探索,以期可以充分發揮出高校在傳承和推動少數民族文化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新時代下,對于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而言,少數民族文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一定要抓好少數民族文化的教育工作,把其和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探究有效融合,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業的穩定、健康發展。本文主要對基于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高校學科建設路徑進行探索。
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下推動高校學科建設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典型性。所選的教育內容應當有一定地代表性。在選取少數民族文化有關教育內容的時候,教育從業者應當嚴格把關,選擇典型性的內容,另外不斷對其擴展,保證教育內容和文化繼承、發展相契合,確保學生能夠實際參與到教學機制的構建中。二是,人文特色。應當將學生視為教育的主體。在少數民族文化教育傳承機制構建方面,教育從業者應當將學生視為主體,遵照人文理念,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教育活動取得更理想地成效。三是,創新性。教育工作者應當采用恰當手段有效發揮少數民蹈文化自身的特性,深入發掘少數民族文化地教育功能,提升學生對其學習的積極性,在教育中有效運用“即興創作”的思想,深化學生主體認知,進而提升少數民族文化教育成效。
本文在闡述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下推動高校學科建設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基礎上,主要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創新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對學科建設的路徑進行探索。具體如下:
2.1科學合理的優化課程設置
高校在對課程進行整體謀劃時,應當保證選修課與專業課維持恰當的比例,科學減少必修課所占課時,增大選修課所占比例,擴展選修課類型,使學生能夠了解更多和其實際需求相符合的知識和技術,進而培養出綜合素質突出的人才。
要想發揚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應當開設多個學科,比如美術學、社會學、地理學、人類藝術學、民族服飾學、音樂學、歷史學等多種學科,拓展學生眼界,唯有如此,才可以更科學、更準確地認識某個民族的文化涵義。另外,課程設立應當以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要為依據,設立與企業需求相一致的技術課程,利于將來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比如音樂剪輯技術、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過程與方式、數據總結和歸納手段、有關計算機軟件的操控能力等。
2.2少數民族文化的教材建設
關于少數民族文化教育活動所使用的教材,應當突出民族性,這樣才可以對少數民族文化進行有效傳承與發展、發揚。目前由高校所使用的教材情況可知,應當進一步做好下述幾方面工作:一是,應當不斷加大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范圍,盡可能增多保護的類型,以維持少數民族文化地完整。二是,增大對少數民族文化教育所用教材進行科學探究的扶持力度,增大資金和資源投入,讓所用教材持續健全與豐富。三是,不斷加大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探究力度,系統分析少數民族文化,例如,少數民族舞蹈特有的肢體動作和動作所折射出的民族文化,這樣才能讓少數民族文化教材的涵義不斷豐富,教材的民族性得以凸顯。四是,有效提高少數民族文化教材建設的水平。例如,以少數民族舞蹈教學為例,可以成立以少數民族舞蹈所用教材為中心的探究小組、科研成果審查單位,將學術研究成果當做教材的理論引導,確保教材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2.3注重學科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是,可以采用課題式的教學犯法。其主要是讓學習者對一兩個細節問題積極進行剖析、探究、處理。一般持續幾個星期。這種課程有課題選擇范圍廣、靈活性強的優勢,大多依據學生自身的喜好與擁有的資源等選擇課題。比如,可選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知識學習中碰到的難以理解的問題、課后練習題等。
二是,可以采用師帶徒的指導性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所側重地引導學生實施學習活動,指導學生編制多種實踐計劃或者發掘有關教學資源;練習怎樣使用多樣化的方式與教材講解教材知識。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讓學生自行聯系有同樣喜好的同學,對某個少數民族文化,制定學習方案,之后得到教師的引導和肯定后,讓學生依據事先編制的方案進行實際學習,親自去收集素材、去體會少數民族文化內涵,最終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以擅長的方式上報給教師。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既能夠有效解決一些高校實踐平臺不足的問題,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提升學生學習少數民族文化的積極性,協助老師更有效地達成教育目標,這是一種效果比較突出的教學方法。
2.4注重少數民族文化專業化師資建設
少數民族文化師資力量,是高校有效開展少數民族文化教育活動的基礎與保障。為此,應當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引入,增大師資團隊建設力度,積極打造一支師資力量強勁的教育團隊。本地少數民族教師力量,唯有依托本地大學院校教學實踐培育,唯有專門培育這方面的人才才可以增強少數民族文化探究,才可以變成擁有少數民族文化編寫能力的強大力量,才可以確保少數民族文化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為此,培育一批既有科研能力、又能教授專業理論知識的高素質教師人才,是教育活動取得理想成效的基礎,是把云南地方少數民族文化更有效地發展和發揚的前提與條件。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