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志斌 李虹(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呼吸內科) 編輯/甄知

季節性網紅“小龍蝦”成為很多人消夏的標配,小龍蝦雖然好吃,但是吃的時候可一定得注意。最近,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接診了幾天前吃小龍蝦咯血的楊先生。
楊先生今年30多歲,是一名小龍蝦愛好者,近幾日到外地出差時,應友人之邀去品嘗當地美食。酒宴正酣時,楊先生突然被一只“龍蝦殼”嗆了一口,緊接著劇烈咳嗽起來,當即咳出幾口鮮血,友人立即帶楊先生到當地醫院治療,經過簡單的“止血”治療,咯血很快好轉了。返回上海后,楊先生覺得自己身體健康,應無大礙,但家人聽說后,還是不放心,帶楊先生到市六東院呼吸內科就診,并在醫務人員的勸說下,進行住院診療。
入院當晚10點左右,楊先生突然再次咯血,多種止血藥物聯合治療仍然無效,看著床邊的小半盆鮮血,楊先生變了臉色。值班醫生柳毅立即請示呼吸內科常務副主任殷少軍,殷主任對楊先生進行詳細的檢查,發現其咯血窒息,性命堪憂,當機立斷,緊急聯系放射介入科進行止血治療。同時,放射介入科會診醫師與家屬談話,告知介入治療的必要性及緊迫性。醫務處處長、放射介入科主任醫師王建波連夜從奉賢區趕回醫院進行治療。
此時,楊先生和家人又猶豫起來。經過數小時的糾結,終于在凌晨3點同意進行介入手術,此時,患者已咯血近500ml!在DSA手術介入治療中,王建波處長發現供應右肺中葉支氣管動脈明顯迂曲增粗,當即放入彈簧圈,并聯合栓塞劑進行止血,術后造影,病變血管不再顯影,患者咯血停止,觀察后返回病房。
然而,楊先生的磨難并未結束。介入后1小時左右,楊先生再發咯血,值班醫師再次給予“垂體后葉素”等多種止血藥物聯合止血治療,患者的咯血漸有減少,但仍時有反復。
住院期間王建波處長一直不斷來看患者,考慮除已經栓塞的血管外,可能又有血管破裂,建議條件允許時完善胸部增強CT,評估肺部病灶情況,尋找“犯罪”血管。由于患者需從病房到門診進行外出檢查,途中存在大咯血窒息風險,家屬猶豫不決。經過一天的糾結,終于在次日下午同意檢查;宋爽住院總醫師立即聯系放射科,開放綠色通道,并陪同患者外出檢查。



檢查后當晚8點左右,患者再次大咯血,鮮血接連涌出,很快出血量就超過了300ml。情況危急,呼吸科殷少軍主任、孔志斌副主任醫師聯合放射介入科王建波主任、心胸外科李謙平副主任醫師、麻醉科鐘文輝主治醫師多學科閱片及會診討論病情,一致認為:患者肺部仍然有活動性出血,還有另外一條“犯罪”血管發生破裂,隨時可能大咯血窒息,需立即再次介入止血,并隨時做好氣管插管準備。
然而,家屬再次猶豫了,已經介入過一次沒好,再介入治療不好怎么辦?情況危急,家屬存有疑慮,聯系好了120準備轉外院診療。“患者病情危急不適合轉院,途中隨時可因大咯血窒息死亡,患者才30多歲,對于家庭來說都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王建波處長跟呼吸內科殷主任再次溝通,并進一步積極、誠懇地做患者及家屬的思想工作,告知家屬現在做介入手術風險最小、獲益最高!
當晚9點左右,楊先生終于愿意接受再次介入手術,推入DSA室,造影顯示,果然在右下肺又出現了一根血管破裂出血,立即給予栓塞止血治療,隨著栓塞劑的注入,頓感一身輕松,喉嚨里“癢癢”的感覺消失無蹤,咯血停止。術后觀察20分鐘,患者無出血傾向,安返病房。
過了一天,號稱內科“止血刀”的“垂體后葉素”停掉了,患者無咯血;慢慢的,止血藥全部停用,患者仍然沒有咯血。又過了一天,患者可以下床自由活動了,無咯血再發!在呼吸內科、放射介入科、心胸外科多學科共同努力下,這場止血攻堅戰終于取得勝利!
經過這驚心動魄的“止血之戰”,楊先生和呼吸科、介入科的醫生都成了朋友。出院這天,陽光明媚,床位醫生笑著調侃道:“還要吃小龍蝦嗎?”楊先生堅定地搖搖頭:“再見了,小龍蝦!”。
很多時候,患者總是詢問:“醫生,這個病到底為什么?”其實,在醫學上,有非常多的情況,醫生都無法回答。因為很多時候,現實不允許我們一步步地像科學研究一樣去探索驗證。我們能做的、最應該做的,是在危急時刻,用自己的知識、技術去挽救患者的生命!至于原因,我們會努力尋找,如果能夠找到,那是最完美的情況,但當現實不允許我們去尋找原因,解決患者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這場看似由小龍蝦引發的“血案”,真兇真的是小龍蝦嗎?也許是患者劇烈嗆咳導致的,也許患者本身有肺部血管畸形,也許還有其他的可能,由于病因復雜,我們目前還無法查證。但我們一定會盡最大努力,還患者健康平安!
咳血,是內科常見急癥,嚴重者威脅患者生命,應盡快找出病因,明確出血部位。急則治其標,先止血保住患者的生命,但千萬不能忽略針對病因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