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星鑫 黃方園 葉剛 付茂忠 易軍 王之盛 才冬杰*
1.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動物疫病與人類健康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611130
2.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 610066
3.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營養研究所 611130
牛蹄病是牛場管理中讓人最為頭疼的疾病之一,該病直接影響了牛的壽命,致使淘汰率升高,使養殖戶經濟受到嚴重損失。近年來,隨著以舍飼、禁牧的發展趨勢,蹄病的發生也逐年遞增,發病率約為5%~40%,我國每年因蹄病而被淘汰的牛占淘汰總數的15%~30%。因此,為了提高養殖戶的經濟效益,亟需提高養殖戶對種母牛蹄病的認識,并了解蹄病的防控技術。
1.1 遺傳因素牛蹄病的遺傳因素已受到人們廣泛的重視,與生產性能密切相關,其中不同品種的種用母牛,發病率也不同,加拿大黑白花牛發生率較低,荷蘭黑白花牛發生率較高。種用母牛的牛蹄殼的顏色也和遺傳有關系,牛蹄殼的顏色不同,其堅硬程度也不一樣。紅色最為堅硬,黑色次之,臘黃堅硬度最差。
1.2 營養因素日糧的營養水平很大概率導致了種用母牛牛蹄病的發生。⑴飼料霉變變質可引發蹄病。⑵飼料種缺乏VA、VD、VE和煙酸,尤其是鈣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當,引起臨床上骨質疏松,導致蹄病發生。⑶食入過量高精日糧,導致胃內PH低于正常,大量的革蘭氏陰性菌死亡,產生的內毒素和組胺進入牛蹄的微血管,使牛蹄腫脹畸形進一步發生潰瘍[2]。
1.3 環境因素
⑴種用母牛牛舍的衛生條件糟糕是蹄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如牛糞的堆積與污水混合,產生的氨對蹄壁具有腐蝕作用,極易引起趾間腐爛及蹄底腐爛[3]。⑵圈舍容積過小,運動量不足,影響了牛蹄的正常磨損從而造成了畸形蹄。⑶冰冷堅硬的水泥和結冰地面,也可增加牛患肢蹄病機會。
1.4 管理因素
⑴日常對牛蹄洗刷、藥浴護蹄和季節性計劃修蹄工作重視不夠,使蹄病大量發生。⑵修削蹄不當也易引起感染化膿。
1.5 疾病因素種用母牛的產后疾病如產后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乳房炎、酮病等引起奶牛體質差,易發生繼發性肢蹄病。
2.1 蹄病膿腫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蹄趾過度的生長或者刺傷引起的蹄底和蹄壁沿白線分開。臨床癥狀表現是無法負重,若膿腫發生在后肢外側趾,那么病牛會叉開后肢并以內側趾受力。慢性病例常見系部軟組織腫脹和冠狀帶區。
2.2 局限性蹄皮炎該病多發生于蹄底三分之一處,為非化膿性壞死,此部位正好為蹄底和蹄球相結合的部位[4]。由于病變部位的角質過度生長,導致局部受力不均衡,引起挫傷和出血,進一步產生小葉層非感染性壞死。此病常發生于飼養在水泥地面或者過硬地面的牛群。癥狀為輕度或重度的跛行,若后肢外側趾受到損害,運動時患病牛以內側趾負重為主。
2.3 蹄葉炎該病發生與過量食用高精日糧或飼喂發酵迅速的碳水化合物飼料有關。急性病例癥狀為病蹄的局部溫度升高,用器具壓迫患部會異常敏感,伴隨明顯的跛行。慢性病例癥狀為病牛長時間的躺臥,進食量減少,體重降低,出現蹄輪、蹄壁的過度生長,蹄底部出血。
2.4 蹄損傷及蹄裂飼養場地出現的尖銳的硬塊,牛意外接觸后導致蹄壁損傷,病蹄對檢蹄器敏感,挫傷部位出現蹄底出血,但是在檢查前僅出現跛行的癥狀。
3.1 用5%的高錳酸鉀(KMnO4)或5%的硫酸銅(CuSO4)進行徹底的清洗,將創內壞死組織清除,并對創口進行敷藥包扎:外涂5%的碘酊溶液,撒布用磺胺粉10g、高錳酸鉀20g、草木灰60g配成的藥粉后用紗布包扎[5]。
3.2 對蹄深部的化膿性感染,先用新潔爾滅徹底沖洗,清除膿性分泌物和壞死組織,患部涂上抗生素軟膏后用消毒液浸泡過的繃帶包扎。
3.3 對蹄底潰瘍、皮膚組織的過度增生,除去壞死組織切除增生物,用10%硫酸銅(CuSO4)進行腐蝕,達到止血消炎的目的,流血過多時可用傳統方法燒烙進行止血,也可對創面敷以松餾油,最好套上蹄套,并肌肉注射抗生素。3.4 若患牛表現全身癥狀,可肌肉注射鎮痛藥物并搭配普魯卡因,普魯卡因溶液注射到病灶周圍,具有消炎、加速創面愈合等多種功效,其療法的選擇點也較廣泛,如病灶周圍、四肢環狀、痛點、穴位等處都可進行封閉治療,也可以用氯化鈣等療法進行治療處理。
⑴選擇優良品種,剔除蹄部有缺陷的牛,減少遺傳影響。⑵科學合理喂養,減少營養不均衡造成蹄病的概率。⑶優化環境,給予充分運動空間,運動場要保持干燥,排水通暢,及時清理場內石塊、鐵屑等異物;牛舍要及時清理糞便、尿水、污水等雜物,保持通風干燥,減少蹄病感染。⑷增強防疫管理,增牛抵抗力,防止繼發蹄病。⑸科學修復牛蹄,建立修蹄標準,杜絕人為因素引起的蹄部感染。⑹定期對牛蹄進行消毒處理,又稱“蹄浴”,如用硫酸銅或福爾馬林對牛蹄進行定期消毒。
牛蹄病為牛的高發疾病,在種母牛中也不例外,如若處理不當將給養殖戶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在牛蹄病的防治方面,切勿急于求成,應當做到持之以恒,采取綜合防控措施,早發現早治療,提升管理水準,從而延長牛的壽命,最終為養殖戶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