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云塔娜/內蒙古新巴爾虎右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021300
反芻行為作為肉牛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是肉牛消化功能良好,身體健康的外在表現。然而,牛瘤胃積食的發生會嚴重影響牛正常采食和健康生長,且具有發病急、危害重、損失大等特點。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肉牛采食大量飼料后,肉牛飼料中的粗纖維在瘤胃中聚集成體積較大的團塊,使瘤胃無法正常蠕動,從而無法及時快速的對其進行消化,進而影響瘤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該病的發生輕則會導致肉牛生長發育延緩,重則可導致肉牛脫水直至死亡。通過對眾多瘤胃積食病例進行分析得知,肉牛瘤胃積食產生的原因無外乎兩種,一是原發性瘤胃積食,二是繼發性瘤胃積食。
1.1 飼養管理不規范在肉牛飼養管理過程中,沒有按照日齡、品種、時期等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飼養程序時,可能會導致瘤胃積食。如在飼養過程中,沒有對肉牛進行定時飼喂,導致肉牛因饑餓而在補料后一次性采食過量飼料,這就極易導致肉牛出現瘤胃積食。
1.2 飼料配方不合理飼料配方對肉牛的生長發育起著決定性作用,從而直接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養殖戶應堅決杜絕為節約飼養飼喂成本,而飼喂低質量飼料。并且要結合肉牛生長發育特點,在不同發育階段飼喂符合本階段需求的飼料,嚴禁飼喂不易于肉牛消化吸收的物質。若粗纖維飼料的比例過高,將易于引發瘤胃積食現象的發生。
1.3 肉牛消化功能不健全肉牛對粗飼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會隨著自身機體情況的衰退而減弱,例如肉牛年齡過大,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從而在采食飼料后,更易導致瘤胃積食的發生。因此,對于年齡較大的肉牛,應適當增加其運動量,以促進其瘤胃更好的進行消化。
1.4 飼料配方的隨意更換在肉牛的飼養管理過程中,肉牛瘤胃會逐漸適應飼料配方的營養配比,隨意更換飼料配方將破壞肉牛瘤胃微生物與菌群的相對動態平衡關系。同時,對于肉牛飼料配方的配比,若將其中的精飼料用粗飼料進行代替,將極易導致肉牛消化系統紊亂,瘤胃則會因無法快速消化大量粗纖維飼料而蠕動緩慢,進而導致積食。
針對上述導致肉牛瘤胃積食發生的相關原因,其預防措施歸納總結如下:
2.1 在對肉牛進行飼養管理時,肉牛采食后要進行適量運動,以促進肉牛瘤胃的蠕動與消化,促使瘤胃內容物正常順利的排出體外。
2.2 確定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比例,做到營養均衡、精粗搭配,科學設計并計算相應用量與比例。
2.3 嚴格按照飼養程序進行飼養,用量精準。更換飼料時應該逐漸少量的進行更換或摻混。
2.4 飼喂時應供給足量的清潔飲水,必要時可提供淡鹽水供肉牛進行飲用。
2.5 在春冬兩季,肉牛瘤胃積食易于發生,因此應對牛群進行多次觀察,當出現踢腹、噯氣減少等異常行為時,應及時采取措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2.6 肉牛飼料的飼喂量應合理,并加強飼料的日常管理,對于剩余草料,應及時清理,以防止肉牛貪食或偷食等的發生,以防止肉牛采食大量飼料而造成瘤胃積食。
2.7 加強肉牛飼料的管理,防治飼料霉變的發生,堅決杜絕飼喂變質或不易消化的飼料。
3.1 人工按摩法在引導牛適當緩慢運動的同時,在牛的左肷部(瘤胃),用手掌輕輕按摩,每次按摩10min左右,1天3~4次即可。
3.2 穿刺放氣法若肉牛的瘤胃積食是由于原發性瘤胃鼓氣所導致,則需及時將氣體排出體外,降低瘤胃壓力。通過利用穿刺針對瘤胃進行穿刺,可以使瘤胃釋放一定量的酸臭氣,從而對瘤胃積食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具體做法為,將病牛站立保定后,剃凈左坎部毛發,使用碘酊或酒精消毒,并使用專業的穿刺氣針刺入瘤胃,慢慢放氣。
3.3 喂食瀉藥可以通過喂食一定量的石蠟油或松節油,促使病牛腹瀉,從而促進瘤胃中的食物順利排出,以治療肉牛瘤胃積食。
3.4 靜脈注射使用一定濃度的氯化鈉進行靜脈注射,在促進瘤胃蠕動的同時,也可進行水分的補充。注射一定濃度的碳酸氫鈉可緩解酸中毒現象。
3.5 導管洗胃洗胃可有效緩解肉牛的瘤胃積食。通過將一定長度的專用塑料管從口腔或鼻腔導入瘤胃中,確定進入瘤胃后,用導管刺激瘤胃,使瘤胃中液體緩慢通過導管流出,從而緩解肉牛的瘤胃積食癥狀。
3.6 中藥治療相比于西醫治療,中藥治療是比較有效,且副作用小的治療方法。可以將山楂、大黃、枳實、厚樸、芒硝、玉片等碾成細末,混合后開水沖調、灌服,即可有效緩解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