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楊洪濤/重慶市忠縣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白公街道站 404300
口蹄疫是反芻動物比較易患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也是人畜共患病,雖然該疾病死亡率較低,但是患病過程中會對動物的采食、生長發育等造成一定影響,降低飼料的利用率,增加養殖成本,給養殖場帶來非常大的損失,所以養殖過程中應該重視做好防控和診斷。
牛口蹄疫的診斷首先需要根據臨床癥狀進行初步判斷。若是想要進一步確診,可以采用病例剖檢、檢查皮膚分泌物等方式,依靠實驗室診斷去做進一步的確診。
1.1 臨床癥狀該疾病的潛伏期通常比較短,潛伏期在2~4d左右,最長1周時間。發病時會伴有發熱癥狀,病牛口腔、蹄部以及乳房等部位,均有水泡出現,隨著病情進展,水泡會發生潰爛。患病牛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口部和蹄部的癥狀比較嚴重,水泡分布面積較大,牛舌頭背面也會有水泡出現,病情嚴重的牛其嘴角有白色泡沫出現。
通過的對病死牛進行剖檢,能夠發現病死牛其口腔、氣管、胃黏膜等部位,都有大量的水泡存在,并且出現潰爛,肺間質和心肌表面都存在病變。成年的患病牛多呈現良性,患病后1周左右能夠恢復,死亡率較低。相較于成年的牛,犢牛其自身免疫力和身體素質比較差,一旦感染,死亡率會比較高。若是出現惡化,病程持續超過2周以上,則可能出現全身衰竭、心臟麻痹的癥狀,最終造成死亡[1]。
1.2 實驗室診斷依據臨床癥狀和剖檢能夠初步確診,若是想要實現進一步確診可以運用分離病毒和細胞培養的方式,取患病牛的水泡部位的液體或是皮膚等,將其放置在50%的甘油生理鹽水中,做病毒分離鑒定,該診斷方式比較有效。或是采集康復患病牛的血清,依靠中和試驗或瓊脂擴散試驗,確定病毒的類型。
2.1 預防要點
2.1.1 做好免疫工作免疫工作的進行能夠較好的提高牛群整體免疫力,降低牛口蹄疫的發病概率。要根據牛生長的實際情況,還有自身養殖區域牛口蹄疫的疫病流行狀況,制定科學的免疫計劃,確定合理的免疫時間和次數。一般情況下,需要半年注射1次,1年注射2次。常見的疫苗種類有:口蹄疫滅活疫苗、口蹄疫亞單位苗、基因工程苗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正確選擇。
2.1.2 做好消毒清潔工作養殖過程中不可忽視衛生消毒工作。牛口蹄疫流行的高峰期,更需要重視衛生消毒。養殖人員需要穿戴好專門的防護衣物,才可以進入到養殖區,外來人員禁止進入養殖場。此外,制定嚴格的消毒清潔制度,對飼養環境、飼養用具等做好及時的消毒殺菌,糞便等排泄物也應該做好及時的清理。
2.1.3 科學飼養養殖過程中,要為牛提供充足且營養豐富的食物,保證牛的各個生長階段都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物質,提高抵抗力。可以在飼料中加入維生素,實現牛的身體機能的平衡。另外,要保證牛舍的溫度、濕度適宜,保證足夠的光照,做好通風工作,為牛的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2.2 治療要點
2.2.1 做好隔離消毒工作一旦發現疑似患病牛,需要及時采取隔離措施,并且及時進行上報,同時精心照料,為其提供足夠的飲食和水源,對其生活的區域做徹底的消毒,尤其是其飲水用具等。病死牛要做好無害化處理,避免出現二次污染,造成疫病的蔓延。隔離養殖區域,需要消毒后空置一段時間,才可以飼養其他的牛。同時,每一批牛出欄后,都需要做徹底的消毒[2]。
2.2.2 對癥治療對于確診的患病牛,需要及時采取治療措施。首先,可以肌肉注射一定量的青霉素,連續注射3~5d,1次/d,能夠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其次,需要依據患病牛的實際病癥,做進一步的治療。可以運用高錳酸鉀溶液或是2%的醋酸溶液去清洗口部的水泡和潰爛部位,2~3次/d;蹄部可以涂抹碘甘油,也可以用3%的來蘇水進行涂抹沖洗,清洗之后涂抹青霉素藥物,癥狀嚴重的話,可以對患病部位做包扎,有助于病情盡快好轉。乳房或是身體其他部位,可以涂抹消炎軟膏。
綜上所述,牛口蹄疫是養殖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的疫病,該疫病一旦暴發,會對整個養殖區域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增加養殖成本,降低養殖效益,因此需要養殖戶給予足夠重視,做好疫病知識的宣傳,掌握一定的診斷方式還有防治措施,降低牛口蹄疫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實現養殖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