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霞/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維新鎮畜牧獸醫站 748414
在我國農業當中,畜牧養殖業是尤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狀況直接決定著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動物疾病會對畜牧業養殖的正常開展起到較大的阻礙作用。因而,有效控制動物疾病可以實現畜牧養殖業的長遠發展。
1.1 傳染性疾病在畜牧養殖業當中,傳染性疾病是一類會造成極為嚴重惡劣影響的動物疾病,其病原主要為細菌以及病毒,它們會侵入到動物機體內導致動物患病。動物傳染性疾病種類繁多,禽流感以及豬瘟等傳染性疾病一旦發生會給畜牧養殖產業造成毀滅性的損失。
1.2 寄生性疾病在畜牧養殖業當中,動物寄生性疾病較為常見,其主要為寄生蟲疾病。在日常飼養當中,動物機體內本身就攜帶有寄生蟲,所以很多時候飼養人員很難發現動物寄生蟲病[1]。寄生蟲會結合自身實際生長狀況選擇最為適宜的寄生,在生存壓力作用下一些寄生蟲會不斷進化,導致其宿主也隨之改變。許多寄生蟲原本僅僅選擇低等生物作為其寄生宿主,在介質的傳播作用下,人類可能會成為寄生蟲的新寄主。
1.3 普通疾病動物普通疾病主要包動物括內科疾病、外科疾病以及產科疾病三個部分。外科疾病通常為眼部疾病以及外傷。內科疾病一般指動物神經系統疾病以及內臟組織疾病。產科疾病主要發生于雌性動物,可以分為孕期疾病、分娩期疾病以及產后疾病三個部分。
在畜牧養殖中,動物疾病發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外因以及內因兩個部分。外因一般是指外部環境因素引起的動物疾病或者飼養人員護理不當所引起的疾病;而內因則是動物在生長過程中因其自身機體發生病變而引起的疾病。
2.1 外因
2.1.1 外部環境因素外部環境因素通常是指動物養殖過程中的氣候條件以及自然災害等。例如,一旦突發自然災害或者氣候條件突然惡劣,動物已經適應的生存環境就會發生巨大的轉變,這種情況極容易導致大批動物患病甚至引發動物的死亡。在此過程中,如果相關動物疾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極容易迅速傳播,使其他動物的健康受到威脅[2]。
2.1.2 飼養人員護理不當在動物養殖過程中,飼養人員是各種疾病的防控主體,因而在動物疾病的預防以及控制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果飼養人員護理不當,極容易導致各種動物疾病的發生。
2.2 內因動物疾病發生的內因一般是指細菌或者病毒等病原體侵入其機體內而引發的疾病。例如,在市場內采購養殖動物過程中,采購人員沒有深入了解動物實際的健康狀況,在養殖場內引入了攜帶有疾病的動物。在日常養殖過程中,患病動物體內所攜帶的細菌或者病毒往往會大量繁殖并且轉移,進而使健康動物受到影響,導致大量動物發病甚至死亡。
3.1 豐富飼養人員理論知識要想實現優質的畜牧養殖,就要求飼養人員具備豐富的動物疾病防治相關理論知識[3]。飼養人員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學習科學養殖理論知識以及技術,不斷汲取他人的經驗教訓,為后期專業養殖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3.2 選擇科學的養殖地質在日常飼養過程中,飼養人員需要結合動物實際生長特性為其選擇最為適宜的養殖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后期養殖活動的順利開展[4]。飼養人員需要盡可能選擇具備良好通風條件、充足光照條件以及通暢排水條件的地區來建立養殖基地,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各種動物疾病發生的概率。
3.3 加強日常消毒以及檢疫在日常飼養過程中,飼養人員需要定期對動物的生長環境進行消毒,同時做好其檢疫工作,從源頭上對動物各種疾病的發生進行有效的預防以及控制。例如,需要定期為動物注射疫苗以提高期免疫力,降低疾病發生的概率。在日常飼養過程中,還需對動物實際生長變化進行定期觀察,從而及時發現患病動物,在此基礎上采取科學有效的防病措施[5]。
3.4 合理處置患病動物在日常飼養過程中,需要及時發現養殖場內的患病動物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措施。一旦發現患病動物首先需要對其隔離,從而盡可能降低疾病傳染的概率。分析隔離動物疾病發生的原因并采取正確的藥物治療措施使動物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需要嚴格監管動物病情的發展變化情況并做好相關記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