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金珠,雷銀生,譚 勇,單 初
(武漢輕工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23)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踐為我國在新時代實現產業布局優化、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及在更深程度上融入經濟全球化注入了強大動力,也必將對被稱為“國民經濟的血液”的中國物流產業起到牽引發展的巨大作用。湖北省在國家中部崛起戰略中處于“支點”部位,也是東西雙向開放戰略的重要交匯省份,更是長江中游地區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樞紐。隨著湖北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工作的強力推進,就業市場對物流人才,特別是復合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將持續增長。因此,基于湖北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視角,探索荊楚卓越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機制具有重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湖北承東啟西,通南貫北,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已經形成貫通全省聯結全國的鐵路、高速公路、高等級航道骨干網。在“一帶一路”建設下,湖北全方位開放以及提升自身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的地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優勢主要集中于農牧業和資源型產業,對礦產開采、鋼鐵冶金、裝備制造、通信信息、汽車交通和水泥建材等產業有很強的發展需求和合作愿望,而湖北在光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鋼鐵冶金、汽車、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建筑建材等領域均具備較強的產業基礎,雙方在這些方面的合作上存在巨大的利益契合點,從而大大提高了湖北攜手沿線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可能性[1]。因此,湖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提升潛力巨大,必將成為湖北經濟增長與結構調整的重要助力[2]。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將大大提升湖北經濟貿易和產業升級的發展空間,并進一步強化湖北的商貿物流樞紐功能,實現貨物貿易與生產要素互聯互通,促進湖北開放發展。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實施,必將對“一帶一路”區域間及幅射帶的物流系統運作、管理、服務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由此而產生全系統的物流相關人才的需求壓力[3]。湖北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必將帶動區域內物流業的發展,湖北物流業正朝著國際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方向加速發展,這必將對物流人才的質與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湖北物流業的服務水平,提升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質量是關鍵。總體上來看,“一帶一路”建設下物流管理人才素質能力特點主要表現在:專業復合、語種多樣和國際視野三個方面。
物流管理兼具應用性和服務性,物流管理專業對多領域學科知識均有涉獵,如交通學、財會學、管理學以及決策學等[4]。物流管理人員除了必須具有生產計劃、戰略計劃、成本管理、物流技術、組織管理、信息管理、團隊合作的能力,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物流管理人員還要熟悉國際物流運營技術,通曉外貿規律、慣例、法規,更要知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法律和經濟常識,并能深刻認識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與中國傳統的異同。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國際物流業務逐漸增多,物流運作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具備一定國際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管理人才,要求他們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適用性,能夠有效解決“一帶一路”實施環節的企業物流運作問題。因此,高層次物流管理人才需要具有扎實的經濟管理理論基礎,豐富的管理經驗,能統籌協調物流作業的各個環節,具有精準的戰略眼光和判斷力、宏觀調控能力和敏銳的市場判斷力等。此外,還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實踐動手能力,能將系統的物流管理理論和方法運用到物流的實際運作和設計優化中。
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湖北產業布局正在加速調整,產業價值鏈的重構需要完善的物流網絡及配套服務體系。為了提高湖北現有產業和實體經濟的物流效率,促進貿易、運輸、金融、咨詢、旅游等相關產業的共同發展,高校培養高質量物流管理人才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發展理念,培養更多具有吃苦耐勞精神和高效工作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共同推動湖北物流業的轉型升級,走向人類命運共同體。
隨著湖北“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與實施,國際大規模、多渠道、多方位的物流需求將為湖北物流業的發展帶來重大機遇,由此,也為物流管理專業高等教育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成長空間。但是,由于缺乏實際經驗,如何培養面向“一帶一路”建設的高素質物流管理人才不可避免地面臨重大挑戰。面對新空間、新舞臺、新的開放紅利和新的發展契機,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如何培養成為一個亟需回答的課題?;诤薄耙粠б宦贰笨鐓^域合作多邊機制的背景,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機制必須充分契合跨區域經濟發展模式,融入市場與供應鏈協同的構架與內容,發揮先進技術乃至體制政策等優勢因素。荊楚卓越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要適應“一帶一路”建設在湖北的實施,同時考量“一帶一路”全系統物流布局與發展對物流管理人才供需均衡化的要求。
絲綢之路中國段承擔對中亞、東西歐輸出民用、工業、公共建筑、大中型機械設備及各類日用工業品生產與物流轉接,亟需大量建筑類、機械應用類、物業服務類、管理類人才[5]。荊楚卓越物流管理人才培養須以上述人才需求為前提,構建四類專業群:以物流土木專業為核心的建筑專業群,以物流機械專業為核心的工業應用專業群,以供應鏈整合服務為核心的物流服務專業群,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為核心的管理專業群。按照“在專業基礎、技術領域和職業相近的專業之間進行資源共享”的原則,及時調整專業結構,根據物流業發展趨勢,實現在物流技術和業務領域的全面對接。
同時,順應國家物流業信息化、國際化發展趨勢,以先進物流技術為核心,高效、高精度地為湖北經濟國際化與世界經濟國內化的雙向融合服務。高等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應將國際先進工藝流程、技術與服務標準、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學內容,積極配合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增強企業“走出去”的能力,為“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企業海外擴展提供強有力的物流業人力資源支持。
在湖北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背景下,進一步明確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的目標,重視物流人才需求的特點,優化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突破傳統學科知識型人才的培養模式,秉承適應性、差異性、實用性原則,構建面向“一帶一路”建設的應用型人才課程供給體系。結合現代物流業發展和湖北經濟發展,注重課程體系的應用性與創新性,重新構建物流管理人才課程體系,根據崗位技術的新要求,適時優化各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設置。
教學內容應密切關注行業發展,注重按照課程體系優化原則更新教學內容的能力,在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上,除了傳統課程,還應加入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和能力的課程,注重學生在物流倉儲能力、物流金融能力、物流外語能力及智能物流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引進和借鑒國外物流管理專業優質的教育資源,加強國際合作,建立和共享“國際交流資源庫”,這其中包括中外文化資源包、國際物流發展知識資源包、外語課程資源包及專業課程資源包等。
在物流管理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建設等方面需要進行針對性的研究和設計,改變教育觀念,不斷探索與創新,建立一體化教學課程體系。湖北省屬高校必須突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特點,緊貼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生產和管理的需要,保持人才培養的遠見,使整個課程體系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避免專業課程的相互割裂或重復教學;組建專業教學團隊,采取相應激勵政策,調動與激發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力,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同時要扎實基礎,使廣泛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生適應整個物流管理課程體系。
在物流管理實訓實習環節,高校的學生目前多從事的是關于貨物分揀、倉儲、運輸等體力型管理的實習實訓項目,與“一帶一路”建設之間存在不匹配問題。因此,需要結合湖北省“一帶一路”建設,對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訓實習環節進行系統研究,需要建立一套全面而規范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基于該評價體系,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并使校內外實踐教學評價趨于一致,最終形成全方位、全過程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加強工學結合,將多元化的校企合作、物流實驗室與培訓實驗室作為培訓平臺,重點為學生創設實踐鍛煉的國際化物流環境與平臺,實現“學中做,做中學”,讓學生在各類平臺中得到有關“一帶一路”項目的實訓,有效培養與鍛煉學生關于此類項目的操作能力及思考能力。此外,學校應開展形式各樣的實踐教學環節,如社會與課程實踐、專業培訓、物流模擬實驗、認知實習、物流案例教學、物流設計競賽等。學校需要充分利用自身學科特色,與相關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開展產學研活動,使學生學習并了解專業工作內容以及專業技術人員能力與素質要求,以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和物流技術創新能力,培養具有“一帶一路”實操能力的物流人才。
在中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帶一路”建設大背景下,培養荊楚卓越物流管理人才需要開拓和推進沿線國家在物流實踐教學領域的務實合作。積極推進湖北省屬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按照“引進來、走出去”的發展思路,貫徹“特色、質量、國際化”的中外合作教育理念,嘗試搭建湖北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物流科技合作平臺,加快建立湖北省“一帶一路”物流管理產教協同聯盟,積極通過國際合作創新開展物流管理高端人才教育項目。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享中國物流管理人才教育發展理念、辦學模式,針對物流管理專業,培育更多的國際合作辦學項目。要明確中外合作項目的質量保證體系,不斷完善相關的監督工作,確保國際物流管理人才的培訓質量。
創新物流管理專業教育境外辦學的新模式,探索跨國培養與跨境流動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機制,激發湖北省屬高校接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的積極性,推動國際學分轉換和學位雙向認可,大力吸納物流專業國際性人才,增強物理管理專業英文授課課程和范圍,提高省屬高校國際化水平,探索與國外或國際組織合作科研項目。同時,積極搭建學生海外實習就業平臺,進一步暢通物流管理專業學生海外實習和就業的渠道。
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和世界多極化持續推進的世界潮流中,湖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更趨活躍頻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極其渴望通過教育來使其步入現代化的進程,因而迫切需要加強教育合作與交流,以此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文化交流,增進民心相通,國家互信。
通過舉辦物流管理國際學術會議,搭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湖北地區學術合作交流的平臺。憑借物流學科教學科研的平臺,積極建立和發展與國外高校長期友好合作關系,形成特色導向、問題導向、未來導向和多學科交叉導向的研究成果,并通過研究中心、企業以及政府部門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不斷推進物流領域教學、科研、科技創新與技術開發、科研成果轉化等多層面合作。此外,搭建人文和文化交流平臺,促進開放合作的平臺越做越大,充分發揮各類平臺在荊楚卓越物流管理人才培養中支撐作用及橋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