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葉鳳 朱亞君
(浙江省紹興市人民醫院,浙江紹興,312000)
現階段我國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務是,針對各科室需要使用的臨床用品,手術用品以及醫療器械等進行滅菌消毒,并且完成統一發放。但是在進行消毒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某些醫療器械需要使用過氧化氫或者有毒的氣體進行消殺操作[1],所以導致很多從業人員會受到一定的職業暴露危險,這不僅會導致從業人員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脅,還會由于利器的傷害等,使很多醫護人員出現病毒感染問題,所以,對消毒供應中心中的從業人員進行有效的防護措施非常必要。
本次選取的實驗研究對象是2019 年3 月份到2020 年3 月份,在我院的消毒供應中心中任職的從業人員35 名,并且使用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配為兩組,一組標識為對照組,而另一組標識為研究組,在對照組和研究組中,分別采取不同的防護措施。對照組中主要采取的防護措施為常規的日常防護,而在研究組中則采取了有效的防護措施。其中研究組中的從業人員年齡范圍在25~45 周歲之間。學歷為中專及以下的有6 名,大專的有6 名,本科的有5 名,對照組中的年齡在24 周歲到53周歲之間,中專及以下7 名,大專6 名,本科5 名。
實驗探究的主要方法是,對照組中采取常規的防護方法。而針對研究組中的從業人員成員,則采取以下幾種有效的防護措施。首先應該加強對消毒供應中心中從業人員的安全防護培訓[2],確保每個從業人員能夠增強對職業暴露危險因素的認識。由于自我保護意識相對較為薄弱,是現階段導致消毒供應中心中從業人員出現暴露危險的重要因素,所以通過建立更加健全的安全防護制度,并且增加對從業人員的安全防護相關知識培訓的力度,可以使從業人員全方面掌握消毒供應中心相關工作的工作技巧,并且也可以真正做好相應的防護工作。其次是要確保研究組中的從業人員能夠對傳染性的疾病進行合理的防護,由于血液傳染可以通過醫療器械以及其他醫療設備等進行傳播,所以消毒供應處的從業人員應該在清洗和回收醫療設備的過程中,能夠明確職業暴露的風險[3]。同時還應該向各從業人員強調血管性傳染病的具體防護流程和防護措施,保證從業人員在清洗相應的儀器設備時,能夠穿戴好從業人員防護服,并且避免醫療器械上的相關液體,噴濺到皮膚上。然后是要盡量避免尖銳物品對皮膚的傷害,防止出現感染現象。由于從業人員需要負責回收并且清洗污染物品,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必須要高度集中,防止雙手或者其他皮膚位置被尖銳的刀片或者針頭刺傷,從而導致傳染性液體進入到血液中。一旦被刺傷后,則應該及時擠出被污染的血液,并且要在消毒包扎完成后,進行血液疾病的相關檢查。然后還要明確化學消毒液在進行防護的過程中具體的操作流程,確保每一位消毒供應中心中的從業人員都能夠了解化學有毒試劑的相關性質,并且明確消毒液的具體配制方法,在使用化學消毒液進行消毒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試劑的使用需求進行佩戴防護。尤其是要避免有毒的化學消毒試劑,侵染到皮膚或者其他身體位置。最后是還應該對噪音進行相應的防護,由于很多醫療設備在進行清理的過程中需要使用超聲波或者次聲波,并且預真空滅菌劑在工作的過程中,其噪音值也能夠達到90~100 分貝,所以必須要保證從業人員在進行清理操作的過程中能夠佩戴噪音防護設備。
本次實驗的觀察指標是分別對研究組和對照組中的從業人員進行滿意度調查,并且對職業暴露危險的發生概率進行統計。
通過對實驗的數據進行統計,可以發現,研究組中的從業人員滿意率為95%,而對照組中的從業人員滿意率為65%,在17 名從業人員中,研究組中有16 人對防護措施滿意,而在對照組的18 人中,只有13 人對日常防護措施滿意。在研究組中,只有一名發生了暴露危險,所以其發生的暴露危險概率為5%,而在對照組中有5 人發生暴露危險,暴露危險發生概率為30%。
通過對以上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通過化學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對從業人員進行相應的防護,能夠提高從業人員的滿意程度,并且降低暴露危險的概率。化學方面的因素是從業人員在利用消毒液進行化學試劑消毒的過程中,為了避免呼吸道或者神經系統被有毒氣體損害,應該了解化學消毒試劑使用過程中的防范流程。在生物因素方面,如果從業人員的皮膚受到了尖銳物品的刺傷,則為了避免微生物進行感染,必須使用合理的防護措施[4]。最后是在物理因素方面,由于供應室中的噪音相對較大,可能會對從業人員的身心健康產生影響,所以必須要對噪聲進行合理的防護。同時,消毒供應中心中從業人員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還有在工作過程中,動作相對較為單一,因此會出現一定的頸椎病,肩周炎等職業病。針對以上可能出現的暴露危險,必須要采取合理的防護措施,確保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從業人員們能夠在應對職業暴露危險的過程中,了解防護的具體操作流程。在醫院方面,需要注意能夠重視對消毒供應中心中從業人員的防護培訓,確保新進入消毒供應中心的從業人員,也可以全面了解各項防護措施和防護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