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城東分校 王 華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認識到思維導圖教學法的重要作用。思維導圖與初中作文教學的有效融合,不僅成功地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也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將思維導圖教學法引入到作文教學中。
一、利用思維導圖整理寫作素材,挑選符合寫作要求的內容
作文教學培養的是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擴展能力,需要學生根據教師給的中心思想,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篩選相關素材,圍繞主題寫作。這個過程不僅考驗學生的構思立意能力,也考驗學生的素材積累和語言整合能力。將思維導圖教學法融入初中作文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圍繞作文主題寫作。
以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寫作訓練“學寫讀后感”為例,教師首先要明確告訴學生什么是讀后感和讀后感的格式,還要指導學生圍繞主題挑選素材。學生的讀后感可能不止一點,但作文的篇幅有限,不可能把每一個感想都寫出來,這個時候,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思路,選出最合適的素材。作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要幫助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梳理寫作素材。因為絕大多數學生積累的素材量很大,但雜亂無章,想要整合寫作素材集中表現作文中心思想是不太容易的事情。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條理性有很大差異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便無法選出合適的素材。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運用思維導圖,指導學生梳理寫作素材。
二、利用思維導圖構建寫作框架,梳理寫作的脈絡
選取了合適的素材后,就需要構建大體的寫作框架了,寫作的大體結構是一篇作文的骨骼,支撐全部內容。結構建立起來之后,才能夠把相應的素材添加到骨干里面去,使文章內容飽滿而豐富。利用思維導圖構建寫作框架,能使整篇作文的結構更加分明、條理更加清晰,因為思維導圖具有直觀形象的優勢,能夠為寫作提供清晰而具體的脈絡。
以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寫出人物的精神”作文教學為例,要求學生要多角度地描寫一個人物,寫其經歷了什么樣的事情,表現其精神。寫這類主題的作文首先要交代事情的起因和主要人物,其次還要寫具體事件中人物的真實反應,從而體現人物擁有什么樣的精神。這時候,教師可以優先利用思維導圖來教學生構建寫作框架,指出需要明確的每一個關鍵點是什么,梳理寫作順序。明確了大體的脈絡之后,學生就能夠清晰地知曉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去寫作了。思維導圖的結構特點與人體的大腦結構類似,是可以無限延展的,豐富多彩。教師由主要內容向外延展,深入挖掘與此內容相關聯的各種知識點和素材,在大腦內將這些知識點與素材充分混合,外化成具有枝干和條理的圖片信息,提供給學生,使他們一目了然。
三、利用思維導圖總結寫作技巧
作文在語文教學中難度較大,很多學生都因為沒有少新鮮的素材和清晰的寫作脈絡而頭疼,這些都是因為沒有真正掌握寫作技巧。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水平,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寫作的要點梳理出來,明確告訴學生寫作方法,及時幫助學生修改錯誤的地方,引導學生分析常規寫作思路,并從中找到提升方法,提升寫作能力。
以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撰寫演講稿”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發揮去寫演講稿,看看學生一般會從哪些方面入手,然后利用思維導圖分析學生的寫作習慣和思維方式等,指導學生逐漸掌握寫作技巧。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創新寫作思路,有利于其寫作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是一種高效的作文教學工具,教師要把思維導圖教學法有效應用到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合寫作素材、搭建寫作框架、總結寫作技巧,提升自身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