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
復發卵巢癌一般是指在減滅腫瘤細胞,采用規范足量化療措施以后臨床癥狀完全緩解,但是于停藥半年以后出現腫瘤再次發生的現象,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這就意味著患者需要采取二次化療方式。目前在臨床上療效比較理想的藥物主要為紫杉醇,但是其藥物價值比較高,在應用范圍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據有關調查研究數據表示,在復發卵巢癌治療期間采用異環磷酰胺+依托泊苷的治療方式具有一定的優勢,主要體現為出血量少、創傷小以及安全性較高等,此次研究選擇100例確診為復發卵巢癌的患者的臨床資料展開研究分析,探究如下。
1.1一般資料 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復發卵巢癌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小33歲,最大47歲,平均年齡(37.62±2.41)歲;病程7 d~2年,平均病程(1.14±0.84)年。觀察組患者年齡最小30歲,最大49歲,平均年齡(37.18±2.56)歲;病程10 d~2年,平均病程(1.20±0.6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患者于研究前護理人員均已告知所有研究內容,同時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均存在復發卵巢癌的相關臨床癥狀,與診斷標準相符合;于治療期間能夠嚴格按照醫囑完成相關治療措施。排除標準:精神狀態異常者;于近3個月內采用其他治療措施進行治療,對此次研究結果產生一定影響者。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依托泊苷單藥治療,在用藥時取100 mg依托泊苷與氯化鈉注射液相混合,氯化鈉注射液選取劑量為500 ml,行靜脈滴注,用藥1次/d,3周為1個療程,用藥2個療程以上[2]。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在靜脈滴注依托泊苷的同時聯合應用異環磷酰胺治療,用藥劑量為2.0 g,將其與500 ml氯化鈉注射液混合,在1~5 d時行靜脈滴注,1個療程為21 d,患者連續用藥3個療程。(用藥要點:在異環磷酰胺靜脈滴注時需要同時應用泌尿系保護劑美司鈉,用藥劑量為400 mg,一般用于異環磷酰胺用藥0、4、8 h以后輸注,連續用藥5 d。其次在化療前半小時需要給予患者康泉或者樞復寧,用藥劑量分別為3、8 mg,采用靜脈推注的用藥方式,以起到對抗消化道反應以及減少患者疼痛程度的臨床效果)[3]。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對比兩組患者在采取治療措施以后肝腎毒性、手指麻木、血小板減少、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②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CA125值與CA125Ⅱ值,二者正常值參考范圍均為血清<35 U/ml。③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效果判定標準: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療效評估標準為依據,顯效:患者在采取治療措施以后自身臨床癥狀以及體征變化情況有所好轉,基本消失;有效:患者體征變化情況和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但是日常生活中需要家屬進行協助;無效:患者治療前后無明顯改善,或者病情持續發展[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n(%)]
表2 兩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n(%)]
2.3兩組患者CA125、CA125Ⅱ指標對比 觀察組CA125、CA125Ⅱ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CA125、CA125Ⅱ指標對比(±s,U/ml)
表3 兩組患者CA125、CA125Ⅱ指標對比(±s,U/ml)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復發卵巢癌是一種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發生率的惡性腫瘤,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以及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再加上遺傳因素、工作方式以及社會關系的影響,增加了復發卵巢癌的發病情況,上述因素都是引發復發卵巢癌的主要原因,但是其發病機制并不明確[5]。據調查研究數據顯示,復發卵巢癌的發病率僅次于子宮體癌以及子宮頸癌,發病部位涉及陰道殘端、腹部、盆腔等,少數患者會病變轉移至大腦、骨骼以及肝臟和肺部,對于此類患者采用一線化療藥物并不能取得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對于此類患者來講在治療期間選擇安全、有效的二線化療藥物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以及延長生存時間的關鍵。雖然紫杉醇是臨床公認的二線化療效果,但是缺陷在于藥物價格較為高昂,安全性并不高,因此臨床應用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6]。
異環磷酰胺作為環磷酰胺的同分異構體,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用藥后的毒副作用比較輕,大量臨床研究資料證實,在卵巢癌初次治療期間采用異環磷酰胺的有效率能夠達到55.2%[7]。此外異環磷酰胺屬于一種細胞周期非特異性烷化劑,能夠通過肝臟中存在的酶作用轉化為細胞毒性代謝物,和其他類型的烷化劑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依托泊苷作為臨床新研究出的半合成鬼臼脂類衍生物,作為一種細胞周期特異性抗腫瘤藥物,對于中晚期以及G2期細胞具有較高的殺滅作用,其作用位點主要于拓撲異構酶Ⅱ,在藥物酶DNA之間能夠充分形成穩定的可裂解復合物,堆積或體內某些內切酶具有積極意義,或者能夠通過代謝物作用于DNA,治療指數較高[8,9]。此外依托泊苷對復發卵巢癌治療期間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因此在中晚期復發卵巢癌治療中取得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理想。異環磷酰胺與依托泊苷在臨床治療期間藥物抗腫瘤機制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并不存在交叉耐藥特性,但是所用藥物在血液學毒性方面存在疊加的現象,藥物作用在配合以后能夠降低后遺癥,對改善血液循環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能夠加快營養物質的吸收,具有促進組織生長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痛苦程度[10,11]。
綜上所述,在復發卵巢癌患者臨床治療期間采用異環磷酰胺與依托泊苷聯合治療具有一定的優勢,對緩解相關臨床癥狀具有積極意義,具有一定的可靠性,患者用藥以后不良反應較少,易耐受,值得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