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宇
乳腺乳頭狀病變的特點是導管出現擴張,纖維血管軸心呈陽性,合并管腔上皮發生病變,乳頭狀自身結構及有可能產生的上皮增生直接決定其生物學行為,臨床主要選擇手術切除病理診斷或CNB實施病理診斷[1,2]。醫療技術的不斷更新,微創得到患者普遍認同,與手術切除病理診斷相比較,CNB不會給患者帶去太大損傷,且能達到女性對美的要求,被普遍運用于臨床。本文分析CNB與切除病理診斷乳腺乳頭狀病變的價值,挑選2017年4月~2020年4月在本院經CNB診斷為乳腺乳頭狀病變且行切除術的3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4月~2020年4月在本院經CNB診斷為乳腺乳頭狀病變的300例患者,所有患者都是女性。行CNB后,238例患者在1~4周內行切除術,年齡22~71歲,平均年齡(46.5±8.2)歲。此次研究經由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允許,患者知情。
1.2方法
1.2.1CNB 患者均實施CNB,選擇BARD半自動活檢槍,搭配16G Tru-Cut活檢針,設定彈射距離15~22 mm,平均留取每一乳腺病灶的3條組織樣本。樣本切片后,安排2名病理師單獨審片,診斷結果相同的290例直接進組,診斷結果不同的10例則安排在第3位高資歷病理師的引導下,對切片展開集體討論,達成一致意見后進組。在初次診斷結果相同的病例中,利用數字表法抽取40例樣本同初次診斷結果不相同的10例樣本共同實施免疫組化染色輔助檢查,確定診斷結果。
1.2.2手術切除病理診斷 238例患者接受CNB后,行切除乳腺腫物手術,依據CNB與影像學檢查結果,挑選手術方式,同時病理檢查切除物。
1.3觀察指標 分析CNB與手術切除病理診斷的診斷結果。
2.1CNB與手術切除病理診斷的診斷結果 手術切除病理診斷乳腺疾病9例,占比3.78%(9/238),均被CNB誤診,且沒有發現腫瘤組織;IP 69例,占比28.99%;AIP 79例,占比33.19%;PC 81例,占比34.03%。CNB診斷IP 96例,占比40.34%;AIP 74例,占比31.09%;PC 68例,占比28.57%。CNB診斷IP、AIP、PC均有誤診與漏診現象。見表1。
2.2CNB與手術切除病理診斷結果符合情況 CNB中,診斷IP結果與切除病理診斷結果吻合率為68.75%(66/96),診斷AIP結果與切除病理診斷吻合率為82.43%(61/74),診斷PC結果與切除病理診斷吻合率為100.00%(68/68);診斷IP時,有25例病變級別降低,占比26.04%(25/96);診斷AIP時,有6例病變級別降低,占比8.11%(6/74)。見表2。

表1 CNB與手術切除病理診斷的診斷結果[n(%),n=238]

表2 CNB與手術切除病理診斷的診斷結果[n(%)]
伴隨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飲食、作息習慣變得越來越無規律,乳腺疾病患病人數隨之不斷增多。據調查統計,在乳腺良性腫瘤當中,IP的占比超過5%;在乳腺惡性腫瘤當中,乳腺惡性乳頭狀病變占比介于0.5%~1.0%[3,4]。
乳腺乳頭狀腫瘤早期病變就是乳腺乳頭狀病變,在乳腺良性腫瘤當中,占比達到20%,發生惡變的幾率很大[5]。乳腺乳頭狀腫瘤的特點是纖維血管組織成為支撐,上皮細胞出現增生,合并有或肌層細胞沒有發生增生。臨床實踐指出,乳腺乳頭狀瘤良性進展成惡性的幾率竟然達到7%[6]。所以,及時診斷乳腺乳頭狀疾病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從乳腺病理學的角度出發,病理診斷乳頭狀腫瘤的難度性較大。就惡性乳頭狀病變與良性乳頭狀病變而言,兩種疾病有著許多近似的特點,在診斷時難以辨別。運用CNB診斷時,會面臨很大風險,如果是局部病灶AIP,在整個病變中,病變范圍為一小部分,觀察病變位置分布,呈現不均勻的特征[7,8]。所以,診斷AIP時,難度系數就會大為加大,甚至不能夠有效判定其他位置的典型狀況。
對乳腺乳頭狀病變進行及時診斷,有利于確定恰當的治療方案,并明確手術方式,既而使治療效果得到提高。切除病理診斷的方式需要把患者乳腺組織切開,提取樣本,會對女性第二性征造成傷害,對患者的機體健康與心理健康都造成不利影響[9]。CNB操作流程簡單,不會給患者帶來太大創傷,運用粗針活檢可以提升檢測乳腺腫物的精準度[10],現已被臨床普遍用于診斷乳腺腫物。診斷乳腺乳頭狀病變的精準度同以下因素密不可分:診斷醫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以及操作水平。此外,診斷當中,借助B超引導,醫師確定乳腺穿刺部位的誤差,以及CNB本身的缺陷,都會嚴重影響到診斷的精準度[11]。雖然CNB診斷PC精準度較高,然而,在實際檢查中,CNB無法精準判定IP與AIP,換言之,CNB診斷手段具有缺陷,即低估病變[12]。而低估病變就使得無法及時有效治療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段,使疾病惡化的幾率大大增加,嚴重影響治療效果與預后。
本次研究分析兩種診斷方法的結果,結果顯示CNB診斷PC吻合度高,然而診斷IP、AIP時,CNB存在低估病變的現象。因此,對于確診的IP患者,務必要把病變位置全部切除干凈,以減少疾病惡化幾率。
綜上所述,對于運用CNB診斷確診為IP的患者,需要完全切除病變位置,防止出現漏診,避免疾病惡化。臨床在診斷乳腺乳頭病變時,應當綜合各類診斷手段展開診斷,以提升診斷精準度,避免出現低估病變的情況,盡最大可能減少患者今后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