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春華 譚平
高血壓是當今臨床中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常見危險因素,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速度的加快使得高血壓的發病率不斷增高,且該疾病目前還出現了年輕化趨勢。根據相關研究發現[1],當下我國高血壓患者總數已經高于3億,并且正在以1千萬/年的速度增加,故當今找尋一種治療高血壓的有效方案十分重要。臨床中治療高血壓的主要方法就是藥物控制,有研究指出[2],在治療該疾病中通過將低劑量降壓藥與復方制劑相結合能夠顯著提升治療效果,同時充分降低患者服藥后的不良反應。基于此,本文對本院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高血壓患者治療中應用培哚普利吲達帕胺片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進行詳細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比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比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52~76歲,平均年齡(66.87±16.35)歲;病程6~20個月,平均病程(15.47±6.96)個月。研究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52~78歲,平均年齡(67.72±15.49)歲;病程6~22個月,平均病程(16.39±7.85)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心、肝、腎臟等器官性疾病患者;排除患有語言障礙或認知障礙患者;排除存在繼發性高血壓患者;排除對本次研究使用藥物過敏患者。所患者均已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且本次實驗已經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認可。
1.2方法 對比組患者行吲達帕胺緩釋片治療,吲達帕胺緩釋片[施維雅(天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281,規格:1.5 mg]每24小時口服1片,最好早晨服用。研究組患者使用培哚普利吲達帕胺片治療,培哚普利吲達帕胺片[施維雅(天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756,規格:4 mg]1次/d,1片/次口服,最好清晨餐前服用。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情況和心率情況,血壓包括舒張壓和收縮壓。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包括咳嗽、低血壓以及低鉀血癥。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舒張壓下降值高于20 mm Hg,血壓下降至正常范圍;有效:患者舒張壓下降值10~20 mm Hg,血壓得到明顯改善;無效:患者舒張壓下降值低于10 mm Hg,血壓未到正常范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情況和心率情況對比 治療前,兩組舒張壓、收縮壓、心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舒張壓、收縮壓、心率均優于對比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5.00%低于對比組的2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對比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情況和心率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情況和心率情況對比(±s)
注:與對比組治療后對比,a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n(%)]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高血壓主要是指體外循環動脈血壓,包括舒張壓和收縮壓增高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疾病,該疾病會伴有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者器質性損傷。當今,高血壓屬于臨床中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同時更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重要危險性因素[3]。
根據大量臨床數據研究顯示[4],血管內皮功能與高血壓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系,患者出現高血壓后會造成血管內皮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障礙,故血管內皮功能在臨床中已經成為反應高血壓患者預后的關鍵性因素。高血壓不但會利用自身機械性損傷對患者自身的血管內皮功能造成損傷,同時還能夠提升其對動脈管壁的牽張力、剪切力[5]。藥物為臨床中治療高血壓的主要方法,利用藥物將患者的血壓水平穩定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從而在有效保護患者腎、腦、心等器官的基礎上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生命。
吲達帕胺屬于一種噻嗪類利尿劑,該藥物能通過對患者腎皮質稀釋段對鈉的重吸收形成良好的抑制性作用,進而達到利尿的作用,同時該藥物還能夠對血管平滑肌細胞上的鈣離子具有較好的抑制性作用,從而有效擴張血管達到降壓的目的[6]。
培哚普利吲達帕胺的藥理特性來自于培哚普利與吲達帕胺兩種藥物的藥理特性,將培哚普利與吲達帕胺兩種藥物聯合能夠起到正協調的作用。應用培哚普利吲達帕胺治療高血壓時該藥物可通過血管床以及腎臟的作用促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且患者不會出現水鹽潴留和心動過速的現象[7,8]。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舒張壓和收縮壓及心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舒張壓(74.05±6.05)mm Hg、收縮壓(128.25±6.07)mm Hg、心率(73±3)次/min均明顯優于對比組的(82.34±8.15)mm Hg、(136.58±5.94)mm Hg、(79±4)次/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5.00%低于對比組的2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明顯高于對比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與伯廣干[9]的研究結果[對50例高血壓患者研究中試驗組患者治療后血壓情況以及心率明顯好于對照組;試驗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率4%低于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發生率24%;試驗組患者用藥總有效率98%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用藥總有效率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類似。
綜上所述,針對高血壓采用培哚普利吲達帕胺片治療的臨床效果顯著,患者用藥后血壓水平良好,且用藥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故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