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芳 呂清巧 劉芳娥 姚珍珍 姚晚俠
1.西安培華學院醫學院,陜西西安 710125;2.陜西省中醫醫院護理部,陜西西安 710003;3.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陜西西安 710061
便秘是困擾老年人的常見疾病之一,北美洲、亞洲的患病率分別為3.2%~45.0%、1.4%~32.9%[1]。老年人便秘在我國的發病率高達22%,且以功能性便秘(FC)者居多[2]。FC 主要病位在大腸[3-4]。國內外對FC的治療多采用西藥通便為主,經常服用導便藥會影響胃腸功能,停藥后加重便秘,中醫藥治療方法多樣,但常因為按摩持續時間及刺激力度不夠、中藥湯劑口感較差使患者難以接受、針灸刺激使患者產生疼痛、恐懼感等影響治療效果。新型針灸貼是谷世喆教授研發出的產品,將泗濱砭石粉碎至類納米級粉末,結合醫用低敏壓膠制成貼劑,通過穴位貼敷,其能量波(無輻射)會刺激對應穴位,達到類似針灸治療的效果。大黃具有攻積滯等功效,醋制后能增強其軟堅散結的功效,促進燥屎結節排出。本研究旨在探討針灸貼與大黃帖聯合治療老年人FC 的效果,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貼、針、灸的三大中醫手段的結合。進而為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采取針對性的穴位性護理措施及為臨床提供參考依據,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
本研究經西安培華學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選取陜西省長安區養老院FC 的老年患者120 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將其分為4 組。空白組A 平均年齡(75.11±4.49)歲,平均病程(5.39±2.25)年;對照組B 平均年齡(75.77±4.19)歲,平均病程(5.08±2.34)年;對照組C 平均年齡(73.65±5.28)歲,平均病程(4.87±3.38)年;試驗組D 平均年齡(76.07±3.46)歲,平均病程(5.49±2.29)年。四組患者平均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參與本研究;②符合功能性便秘診斷標準[5]中的羅馬Ⅲ標準。排除標準:①結腸息肉、炎癥性腸病、腸結核等嚴重腸道器質性病;②消化道手術病史;③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④其他原因引起的便秘;⑤嚴重原發性疾病及精神病;⑥中途放棄治療。
1.3.1 分組 將符合上述條件的120 例患者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分為4 組,每組各30 例。空白組A 不進行任何治療便秘的措施,對照組B 給予醋制大黃貼貼神闕穴治療,對照組C 給予砭石貼貼于天樞穴(雙側)治療,試驗組D 給予砭石貼貼天樞穴(雙側)聯合醋制大黃貼貼神闕穴治療。
1.3.2 藥品來源及制作 砭石貼購置于唐山砭泰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大黃、白醋購置于西安同仁堂藥房。將生大黃1.5 g 研細制成粉末,過80 目篩后與白醋適量調和,密封,放于陰涼干燥處保存,使用時將其置于防過敏無紡布膠布上,制成醋制大黃貼。
1.3.3 定穴與使用 神闕穴即肚臍,天樞穴即肚臍旁開2 寸。第1 次由研究人員指導受試者貼敷,確保受試者能準確定位。每天上午9 時貼敷,6~7 h/次,結束后取掉。1 次/d,連續治療10 d,研究者跟蹤觀察受試者排便情況并記錄收集資料。
1.4.1 排便次數 根據1994 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便秘的療效標準執行:治愈:2 d 內排便1 次,便質轉潤,解時通暢,短期無復發;好轉:3 d 內排便,便質轉潤,排便欠暢;未愈:治療后臨床癥狀未改善。總有效率=(治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4.2 首次排便時間與排便速度 首次排便時間為試驗開始到第1 次排便的間隔時間,排便速度為整個療程中1 次大便平均所需的時間。
1.4.3 大便性狀 根據便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7]判斷大便性狀:1 型:大便為干燥球狀,排便費力;2 型:大便成型,但不光滑;3 型:大便成型,表面干燥有裂縫;4 型:大便成型且表面光滑;5 型:大便成型且便質柔軟;6 型:大便邊緣蓬松,便質稀軟;7 型:大便不成型,水樣便。1 型、2 型糞便性狀為無改善,3 型、4 型糞便性狀為改善,5 型、6 型、7 型糞便性狀為明顯改善。總改善率=(明顯改善+改善)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19.0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內兩兩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四組患者排便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試驗組D、對照組B、對照組C 患者排便總有效率高于空白組A(P <0.01)。試驗組D 患者排便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B、對照組C(P <0.05)。見表1。

表1 四組患者排便次數比較[例(%)]
四組患者首次排便時間與排便速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試驗組D、對照組B、對照組C 患者首次排便時間與排便速度均較空白組A 明顯縮短(P <0.01);試驗組D 患者首次排便時間與排便速度較對照組B、對照組C 縮短(P <0.01)。見表2。
表2 四組患者首次排便時間與排便速度比較(±s)

表2 四組患者首次排便時間與排便速度比較(±s)
注:與空白組A 比較,aP <0.01;與對照組B 比較,bP <0.01;與對照組C 比較,cP <0.01
四組患者大便性狀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試驗組D、對照組B、對照組C 患者大便性狀改善明顯高于空白組A(P <0.01)。試驗組D 患者大便性狀改善高于對照組B、對照組C(P <0.05)。見表3。
中醫學認為造成便秘的原因很復雜,包括多方面因素,過肥、過甜食物會導致胃腸實熱,耗氣傷津,導致腸道蠕動受限[8]。外邪入侵導致津液不暢,胃腸燥熱,大便凝結,形成燥屎;情緒不暢可增加氣機不宣,體內瘀滯,腸道受損,肌體失衡,糟粕排出不暢,進而形成便秘[9]。對于老年人而言,FC 尤為常見,此病為長期慢性病,易反復發作。老人多合并有心腦血管、消化系統等基礎性疾病,用力排便會導致顱內壓急劇上升,腦血管破裂等,嚴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對老年人的生活帶來很大影響與不便[10]。但是鑒于西藥及中醫藥均有不足,因此,臨床工作中急需一種新的療效確切、簡單易行的治療方法,使便秘患者易于接受、能自行操作,從而解決便秘帶來的痛苦。

表3 四組患者大便性狀比較[例(%)]
采用針灸貼敷貼天樞穴治療老年人FC,患者的總有效率達86.67%,便質基本轉潤,排便還算通暢,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及排便速度也有所縮短,大便性狀也變得光滑,大便基本成型。天樞穴具有調理氣血、疏通腑氣的功能[11-14]。谷世喆教授研發出的新型針灸貼可增加穴位的能量代謝水平及CO2的排泄速度、氣體交換能力,改善肌體循環狀態[15],改善便秘癥狀。但從研究結果看,單獨采用針灸貼治療老年人FC,其效果不及針灸貼與大黃貼聯合(有效率為96.67%)使用,出現此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單獨采用穴位針灸治療,穴位刺激力度不夠,這與王海軍等[16]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醋治大黃貼敷貼神闕穴治療老年人FC,患者的總有效率達83.33%,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及排便速度縮短,大便成型。此研究結果與楊夢娟等[17]、王清香[18]、蔣幸麗等[19]的研究結果相一致。神闕穴用藥,可以達到強腎健脾、理腸和胃、通滯散結、益氣溫陽的效用[20-22]。中藥生大黃味苦、性寒,具有蕩滌腸胃、推陳致新、消積化滯、祛除燥屎、推陳致新、清熱瀉火、瀉下攻積等藥理作用[23]。而白醋可以增加大黃軟堅散結、消積化滯、祛除燥屎的功效[24]。現代西醫研究表明,大黃蒽醌類植物可通過刺激腸道神經遞質與增加腸道激素來達到瀉下的功效[25-26]。本研究結果也提示了醋制大黃能有效緩解便秘癥狀,但其療效不及針灸貼與大黃貼聯合(有效率為96.67%)使用,且單獨使用大黃貼治療老年人FC,起效較慢,療程較長,患者的依從性差。
采用新型針灸貼聯合大黃貼治療老年人FC,患者的總有效率高達96.67%,與其他三組比較,患者的首次排便間隔與排便速度都縮短、大便性狀改善,患者排便通暢,痛苦大大減輕。本研究結果提示針灸貼敷貼中樞穴聯合大黃貼敷貼神闕穴治療老年人FC治療效果有更優的趨勢。出現本研究結果的原因可能為新型針灸貼可以起到類似針灸的作用,采用針灸貼敷貼中樞穴,可以增加腸管興奮性,刺激腸道黏膜,提高腸功能,促進腸蠕動,使得便質轉潤,增加排便次數。而聯合使用大黃貼敷貼神闕穴,既發揮了醋制大黃軟堅散結、消積化滯、祛除燥屎的功效,又利用了神闕穴經皮吸收性較高的特點,同時彌補了單獨使用針灸貼穴位刺激力度不夠、單獨使用大黃貼療程長的缺點。因此將新型針灸貼與大黃貼聯合起來治療老年人FC 的治療效果有更優的趨勢。
綜上所述,新型針灸貼是結合了針灸、敷貼的新型產品,具有溫陽補氣、宣導氣血、疏通經絡等功效。大黃具有攻積滯的功效,醋制后能增強其軟堅散結之力,促進燥屎結節排出。在谷教授發明的針灸貼的基礎上,將其與大黃貼聯合起來應用,達到類似“針藥并用”的效果,既有針灸刺激穴位的作用,又有藥物經皮膚吸收的的優勢,解決了患者針刺的疼痛、湯劑的異味、起效慢等問題,且消除了患者對針刺的痛苦及恐懼,操作簡單,治療效果有更優的趨勢,穩定,無副作用,無需專業操作,使用方便,患者依從性好,易于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