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國,倪健強,蔣建華,董萬利,方琪,祁加俊
1.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江蘇蘇州 215006;2.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育培訓處,江蘇蘇州 215006
人體的神經系統主要是由腦部、 脊髓以及周圍的神經所組成[1]。神經內科主要是對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以及骨骼肌的疾病進行研究的臨床醫學,主要是采取內科的手段進行相關的研究[2]。在臨床上神經內科所接收的患者病情主要為脊髓、腦血管疾病、運動障礙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以及癲癇和頭痛等相關的變性疾病[3]。在對神經內科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比較復雜,因此需要醫生具備較高的治療水平,特別是對于剛到神經內科實習的醫生,需要通過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來對其進行臨床教學,才能更好地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4]。該文從 2017年6月—2018年5月期間選擇神經內科中的實習醫生(60 名)以及神經內科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探討SP 和CBL 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神經內科教學中的應用,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神經內科中的實習醫生(60 名)以及神經內科患者(60 例)作為研究的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醫生30 名,患者30 例進行常規教學)和研究組(醫生30例,患者 30 例,進行 SP 和 CBL 相結合的教學)。對照組醫生男女比例為 17:13;年齡 18~22 歲,平均年齡(20±2.1)歲,患者男女比例為 17:13;年齡 34~62歲,平均年齡(48±3.1)歲。研究組醫生男女比例為 16:14;年齡 18~23歲,平均年齡(20.5±2.3)歲,患者男女比例為 18:12;年齡 34~63 歲,平均年齡(48.5±3.2)歲。通過對比,兩組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的方法,研究組則采用SP 和CBL 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具體為:①教學前的前期準備。講師在進行教授之前根據醫院的具體情況建立相關的神經內科SP 和CBL 的病例庫,根據神經內科教學內容的相關大綱,并結合實習醫生的治療知識要點,對SPS相關的CBL 病例進行編寫,編寫的內容主要包括腦血管疾病、周圍神經疾病、癲癇、運動障礙疾病、神經肌肉接頭并以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等,將病例內容編寫完整之后,根據具體的內容來對實習醫生進行教學指導。②對SP 進行標準化的選擇,SP 的入選標準包括能夠熟練的掌握神經內科中常見的病理理論以及技能知識;具備一定的表演能力,能夠在治療的過程中將患者的反應形象具體的描述;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患者能夠接受學生的肢體接觸;需要具備較為良好的記憶能力以及注意能力,在進行實際的治療操作過程中,能夠接受具體的信息;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SP 人員需要守時可靠,其工作的時間能夠根據臨床的相關需求來進行調整,不會對正常的教學工作造成影響。③講課過程中的病例討論。在進行神經內科的教學過程中,結合CBL 的教學方法,對所選取患者的相關癥狀以及檢查結果進行了解,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討論,通過對患者病例的講解來幫助實習醫生提高創新的意識,促進其進行自主的思考和討論,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設立病例討論的時間,由教師進行主導的提問,讓實習醫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的討論當中,針對具體的病例,運用所學的相關知識,來對患者的病例進行綜合分析,并根據分析的結果來對患者疾病病史的采集、查體以及診斷等相關臨床問題進行解決。教師根據討論的結果,對重點和難點進行梳理,并進一步強化實習醫生對知識的理解,加速對知識的內化。④對教學的效果進行評估。在完成教學活動之后,要對實習醫生的相關學習效果進行評估,主要包括對操作技能的掌握、臨床的思維以及病歷的書寫水平等。
在該文的研究當中,所涉及到的對比項目為:教學效果評分、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程度以及患者并發癥發生的概率。
使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表示為(±s),用 t 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百分比(%),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操作技能的評分為(90.2±2.4)分,病歷書寫的水平評分為(91.3±2.5)分,臨床思維的評分為(92.4±2.5)分;對照組操作技能的評分為(82.3±1.7)分,病歷書寫的水平評分為(83.7±1.4)分,臨床思維的評分為(85.4±1.8)分。通過對比,研究組的教學效果相對較好(P<0.05),見表1。
表1 教學效果對比[(±s),分]

表1 教學效果對比[(±s),分]
組別 操作技能 病歷書寫 臨床思維研究組對照組t 值P 值90.2±2.4 82.3±1.7 2.420 0.031 91.3±2.5 83.7±1.4 2.430 0.032 92.4±2.5 85.4±1.8 2.410 0.034
研究組對治療表示非常滿意為18 例,滿意為10例,總體滿意程度為93.3%;對照組對治療表示非常滿意為16 例,滿意為9 例,總體滿意程度為83.3%。通過對比,研究組對治療滿意程度比較高(P<0.05),見表2。

表2 患者對治療的滿意程度對比
在并發癥發生概率方面,研究組發生例數為2 例,概率為6.7%;對照組發生例數為6 例,概率為20.0%。通過對比,研究組并發癥發生概率比較低(P<0.05),見表3。

表3 并發癥發生的概率對比
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提升,在臨床的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教學需求,因此需要更為先進和有效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的工作[5]。神經內科是臨床上的一個重要學科,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實踐性,SP 指的是標準化病患,將其和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CBL)相結合,在教學上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6]。SP 主要是指在經過標準化的培訓之后能夠對實際臨床問題進行實際表達的病患,其作為現代化醫學教育的標志,已經得到了全球范圍的普及以及認可,并被廣泛應用在醫學院臨床技能的教學以及評估當中。CBL 是一種將問題作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其教育的核心為“以病例作為先導,以問題作為基礎,以學生作為主體,以教師作為主導”,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臨床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為學生提供臨床的模擬環境,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臨床思維,并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將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發揮,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的能力。將SP 和CBL 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結合,能夠讓教學的方式更為靈活和生動,并有效提高臨床治療的效果。
該文通過研究對比發現,研究組操作技能的評分為(90.2±2.4)分,病歷書寫的水平評分為(91.3±2.5)分,臨床思維的評分為(92.4±2.5)分;對照組操作技能的評分為(82.3±1.7)分,病歷書寫的水平評分為(83.7±1.4)分,臨床思維的評分為(85.4±1.8)分。通過對比,研究組的教學效果相對較好(P<0.05);研究組對治療表示非常滿意為18 例,滿意為10 例,總體滿意程度為93.3%;對照組對治療表示非常滿意為16 例,滿意為9 例,總體滿意程度為83.3%。通過對比,研究組對治療滿意程度比較高(P<0.05);在并發癥發生概率方面,研究組發生例數為2例,概率為6.7%;對照組發生例數為6 例,概率為20.0%。通過對比,研究組并發癥發生概率比較低(P<0.05)。
綜上所述,在進行神經內科的教學過程中采用SP 和CBL 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學的效果,更好地培養實習醫生的治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