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國電達州發電有限公司)
該理念最早由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并且成為“二八定律”的衍生成果,即將事件或物品根據各自的權重來劃分為ABC 三類,A類為主要影響因素,B 類為次要影響因素,C 類為一般影響因素。通過對群體的權重劃分,就可以更好幫助工作人員明確事件或物品的輕重緩急,這也成為了經濟領域常用的一種管理辦法。對庫存管理而言,ABC 分類法就是將庫存物品根據數量和占用資金的多少來進行分類,A 類為特別重要的庫存物品,B 類為一般重要的庫存物品,C 類為不重要的庫存物品,然后根據庫存物品的不同分類來制定差異化的管理辦法,最終達到壓縮庫存總量、釋放占壓資金、庫存合理化與節約管理投入的效果。
一般而言,庫存物品可以分為可量化金額和不可量化金額兩類。大眾商品均屬于前者,對這類庫存物品只需要根據其種類來計算金額,并根據金額總數大小及占用庫存金額的比率來進行降序排列,即可得出累計頻率,累計頻率0%~60%分為A 類,累計頻率60%~85%分為B 類,累計頻率85%~100%分為C 類。而針對不可量化金額的庫存物品,則需要管理人員根據經驗來進行判斷,具體可依據其對企業正常運營和發展的影響力來進行劃分。待數據收集整理后,將其繪制成ABC 分析表(詳見表1)。

表1 ABC分析表
根據上表1 可以發現,A 類物品雖然在數量上僅占總數的10%左右,但其消耗的金額卻占了總金額的70%左右,所以A 類物品就成為了做好企業庫存管理的“關鍵少數”,管理人員可將主要的時間和精力放在A 類物品上,力求保障A 類物品的安全,以及降低A類物品的庫存數。另外,如果從需求角度來看,A 類物品無疑是企業正常運營和發展中的重要物資,單純為了降低庫存成本而過分追求存儲數量的下降,則可能出現缺貨的風險,甚至給企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如果說降低A 類物品的庫存是手段,那么保證A 類物品的供給則成為了基本原則。具體而言,首先,管理人員需要根據企業對A 類物品的實際需求量來進行采購,并通過少量多次的辦法來按需存儲,避免大批量存儲造成資金占用過多的情況,或者在漲價前進行一定批量的存儲,以為企業節省采購成本。然后,管理人員要實時監控企業對A 類物品需求的動態變化過程,以明確劃分出哪些物品是日常需求的,哪些是臨時需求的。最后,對日常需求的A 類物品要設置最低定額、安全庫存和訂貨報警點,以防止因缺貨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發展,必要時可尋找類似物品的替代品,以提高企業在采購價格博弈中的優勢地位。
ABC 分類法最顯著的優勢,就是量化分析海量庫存物品的輕重緩急,以實現將“關鍵少數”與“不重要的多數”區分開來,確保企業可將工作重心放在“關鍵少數”上,這就符合了“二八定律”的客觀要求。但對商品流通企業而言,各項經濟業務活動所涉及到的物品有很多,如果僅僅是注重了對A 類物品的庫存管理,而忽視了BC 類物品,則有可能導致整個生產活動的停工待料。因此,“長尾理論”也強調了對BC 類物品庫存管理的重視程度。對B 類物品而言,其雖然不像A 類物品那么重要,但對其的庫存管理也不應放松,具體可依據物品的大類來進行數量和庫存金額的管理,并且做到每周一次盤點;對C 類物品而言,雖然單個種類所占權重較低,但因種類和數量較多,所以占用的庫存資金也比較大,針對具體的某種物品而言,可采用集中采購的辦法來壓低單價,并且通過“雙堆法”的方式來進行庫存管理。比如,將某種物品分為兩堆,當第一堆物品用盡后開始發出采購訂單,并開始從第二堆里進行供給,確保第二堆用盡前第一堆到貨即可,如此循環往復,便可以滿足企業生產的日常所需。
注意事項:庫存物品的周轉成為了生產管理活動的必要環節,其強調了陳列代售物品與庫存物品間的周轉問題,管理人員一方面要做到對陳列貨架物品的及時補充和更新,另一方面要做到庫存物品的先進先出,確保提供的物品永遠是新鮮的,并且及時登記物品的保質期、代碼、存放條件及存貨數,以更好滿足客戶的需求。
綜上所述,對于商品流通企業而言,庫存管理不僅關系到了生產管理活動的正常運行,而且事關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強調ABC 分類法在企業庫存管理中的應用,可以更好解決庫存管理重心把握不當、庫存物品積壓帶來成本增加等方面的問題。因此,企業管理者一方面要意識到庫存管理的重要性,以盡可能將其作為一項日常性工作來對待,另一方面要確保庫存管理人員可以嚴格按照ABC 分類法的要求來進行庫存管理,從而有效降低庫存投資成本和存貨損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