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輝(華興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當前,新的信息技術推動產業變革,促進傳統經濟向信息化經濟轉型。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筑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也發布《行業信息化建設總體方案》《注冊會計師行業信息化建設規劃(2016-2020年)》及相關配套文件,提出“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信息化水平,必須要與客戶的信息化程度相匹配,甚至要高于客戶的信息化水平”的目標。對比這個目標,要全面推進行業信息化建設,整體提高行業信息化水平,關鍵是培養大量“互聯網+”審計人才。
“互聯網+”審計人才是指有較深刻的信息技術理念,在審計執業過程中具備利用信息化手段識別并降低業務風險,設計或者應用信息化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能力的專業人員。先進信息技術在審計執業中的應用并不能完全替代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伴隨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只有具備“互聯網+”審計技能才能駕馭信息化時代的審計執業。“互聯網+”審計人才應具備以下信息化技能:
當前,影響審計數據分析工作的因素分為兩個部分,即外部影響因素和內部影響因素。外部影響因素主要有被審計單位的數據信息資料不完整和被審計單位各業務系統之間的關聯性差,內部影響因素主要有審計人員對數據分析的認識不夠和審計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不高。審計人員要具備豐富的信息化建設經驗,能夠通過訪談、檢查、觀察、分析等程序在客戶復雜信息化環境下了解業務的模式,發現可能存在的管理上薄弱環節,驗證客戶數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從而降低審計風險。
被審計單位的數據信息資料無法做到真實、完整,一些重要的關鍵信息也存在缺失或者不準確。例如,一些商業銀行的管理信息系統中中錄入的貸款人的聯系方式與紙質借貸合同中的信息不一致;明明是期房按揭的貸款、信息錄入時卻錄入為現房信息;房地產按揭貸款中不按照實際情況輸入按揭樓盤的信息、沒有錄入樓盤信息或者隨意錄入樓盤信息等等。不真實的信息會引導審計人員經常走彎路,更有甚者得出錯誤的分析結果,極大浪費了審計的人力和時間;一些不完整或者不存在的數據信息有時候使一些審計分析工作無法有效地開展,甚至使一些審計分析工作只得被放棄。
圖1
圖2
具備能夠從客戶獲取數據,并根據客戶業務模式設計業務數據分析模型,從數據層面驗證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的完整性,降低客戶數據舞弊的風險。
能夠針對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敏捷研發審計輔助工具完成特定審計目標。
根據 IDC 統計測算,我國每年IT人才市場供給約200萬新人,目前國內IT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約1500萬人,按照年增長15%的速度,每年約225萬新增崗位,加上5%退休和離職率,每年大約有300萬市場需求,預計國內每年IT市場人才缺口約100萬。從數據分析,信息化人才主要流向高科技、游戲、動漫、在線視頻等產業及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前端信息化方向。
會計師行業信息化偏重于技術的應用,缺乏技術層面的創新驅動和智能應用商業模式的創新空間;注冊會計師行業作為以規范性為基礎的行業,在IT方向創新突破的彈性不足,在IT方向發展的外延受限;國內注冊會計師行業對GDP貢獻長期穩定在約0.1%(見附圖),產業規模有限,難以形成爆發式增長,增長特性不符合IT行業對爆發式、突破式、井噴式發展的要求。由于注冊會計師行業固有的特性,對IT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難以形成人才的行業集聚效應。
為應對當前注冊會計師行業“互聯網+”審計人才短缺的問題,各會計師事務所應將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到戰略高度,進一步增加“互聯網+”審計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充分利用實務鍛煉、繼續教育、交流培訓等途徑完善人才的選拔評價。
(1)提升“互聯網+”審計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高度。隨著信息技術的大規模化應用,作為經濟“看門人”的注冊會計師行業,需要審計人員掌握和運用計算機信息系統、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完成對各種信息數據的選擇、核對和分析等復雜工作,提供高質量鑒證和咨詢服務。因此,各會計師事務所應將“互聯網+”審計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到戰略高度,組建專門的信息化委員會,制定信息化發展戰略,明確信息化委員會的目標、任務、職責,確保對“互聯網+”審計人才隊伍建設的財力、人力和物力的持續投入,以應對信息化環境下對會計師事務所高質量服務的挑戰。
(2)把好“互聯網+”審計人才招聘和引進“入口關”。改進校園招聘計劃,擴大高校合作范圍,不再局限于財經、審計類專業,吸引具備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場景化等信息化思維和知識結構的畢業生加盟事務所,從根本上改善事務所的人員結構;引進優秀信息化類人才,提升信息化水平,可以從信息化咨詢公司、軟件開發公司甚至是互聯網公司挖掘、引進信息化人才。
(3)加大內部信息化培訓。首先,在后續教育中增加信息化方面內容,從外部聘請專家開展培訓,選拔優秀員工參加外部信息化培訓、學歷教育,同時也對現有IT審計人員開展財務審計相關知識培訓,使目前的IT審計人員理解和掌握更多財務審計知識,成為精通財務審計的IT人才。其次,事務所應保證對“互聯網+”審計人才的相關人力資源政策支持和投入,鼓勵參加IT工程師、IT規劃師等信息化相關資格考試并給予適當獎勵,對在審計工作中利用信息化工具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質量、提升客戶滿意度的員工予以表彰,樹立典型榜樣。再次,建立內部信息化交流和分享,培養審計人員學習信息化氛圍,樹立信息化文化,進一步提升員工學習信息化的積極性。
以“大智移云”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浪潮已經到來,“互聯網+”審計人才的培養必須擁抱科技,建立信息化管理思維,運用數據,管理數據,以數據說話。當“互聯網+”審計人才培訓的土壤肥沃之時,事務所的信息化建設開花結果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