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蘭州市第六十三中學 武建國
在新課改持續深化的大環境下,很多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逐漸被淘汰。新課改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將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出來,使學生能夠獨立探索知識。然而,在當下高中物理教學中,仍有物理教師在使用傳統教學方法,以課堂為中心,以考試為中心,將課本上的物理知識以及各種應試技巧傳授給學生,導致學生的學習浮于表面,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在本文中,筆者立足當下物理教學現狀,就如何利用項目式教學法改善教學質量分享幾點拙見。
項目式教學是一種以項目為中心展開教學活動的教學方式,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設置項目,或者由學生自主討論并明確項目主題,然后學生圍繞項目搜集資料、分析問題、制訂計劃,最終完成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習得了知識,還體驗到了學習、探索的樂趣。此外,在完成項目后,學生還能獲得滿足感、成就感,自信心也會變強,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也會越發濃厚。
確定項目是實施項目式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會直接影響項目式教學效果。在設置項目的時候,物理教師要聯系所講解的教學目標,結合教學目標以及高中學生的實踐能力、認知水平、理解能力等,在這個基礎上設置一個對學生來說難度適中的項目。一般來說,在設計項目的時候,應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關聯性原則。即設計的項目一定要與課本上的知識有關聯,不能僅僅為了讓學生實踐或者活躍課堂氣氛而設置,要確保學生通過項目獲得相應的物理知識和技能,促使學生理解和消化本節知識。第二,趣味性原則。物理是一門抽象性強且難度較大的學科,學生普遍存在畏難心理,甚至是排斥心理。所以,設計項目的時候,融入一些趣味元素,能夠強化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其中。第三,開放性原則。實施項目式教學,目的并不僅僅是讓學生完成項目,獲得滿意的結果,最關鍵的是參與項目探究的過程。換言之,展開項目式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動腦思考、動手實踐,以此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等。
在項目確定好之后,接下來就是展開項目。一般來說,項目的實施方法有兩類,第一類,學生獨立完成項目,教師在一旁輔助;第二類,多個學生共同完成項目,教師在一旁輔助。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動機,同時也為了激活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會采取第二類項目實施方式,即小組合作探究法,由多個學生共同完成一個項目。首先,教師應科學、合理地分配小組,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按照3~5人為一組進行劃分,并選出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其次,教師再讓各個小組的組長帶領學生展開交流,圍繞項目任務制訂計劃、展開探究,然后完成項目。
在學生完成項目任務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逐個展示成果。這是十分關鍵的一個環節,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動機。教師要讓每個小組的組長進行作品展示,在展示的過程中將具體的思路闡述出來。以《牛頓第一定律》這節課中的項目為例,在各個小組設計出實驗之后,教師讓組長邊展示實驗邊說出設計實驗的思路。如某個小組利用刻度尺、粗布條、毛巾、木板、斜面、小車等設計一個實驗,讓小車從表面光滑度不同的斜面上滑下,然后測量出小車停止后滑行的距離,結果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車滑行的距離越遠。所以得出結論:假如平面足夠光滑,也就是在完全沒有摩擦力的情況下,小車會一直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在組長展示完實驗并闡述出實驗思路之后,教師再讓其他的小組進行評論,同樣指出優點和不足,其他小組成果展示也是如此。這樣的展示、評價和交流,能夠真正彰顯出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
作為一種新興的、強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方式項目式教學的實施對于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調動學生參與興趣、改善課堂教學質量有顯著優勢,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提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客觀認識到項目式教學的優勢并進行有效、科學應用,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在本文中,我分享了幾點自己通過對項目式教學的理解和探索采取的幾點教學策略,希望能為廣大物理教師踐行這種新型教學方式提供參考,使物理教學實現更加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