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花溪小學 蔡安琪
首先,可以有效地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垃圾分類的意識灌輸到學生腦海中,讓學生明白文明意識,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推動學生對文明行為有更深入的理解。從小培養小學生對垃圾進行分類的良好習慣,可以促使學生在校園中自覺維護衛生環境,進而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我管理的良好習慣,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其次,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現階段人們生活環境有了質的提升,這導致父母對小學生十分寵溺,讓學生在潛意識中形成了自我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一定的集體意識,不僅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也導致學生性格出現了一定的缺陷,形成了驕傲自大等不良性格。而貫徹環保意識的活動中,可以組織學生實際活動,并以小組為單位,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樹立集體觀念,讓學生明白自身無法完成的任務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完成,幫助學生建立合作意識。
在小學階段的基礎教育中,小學生思維能力需要在各個學科的培育下發展,需要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結果導致教材內容無法有效實施,不僅無法徹底貫徹垃圾分類教學,也讓學生在學習其他學科時,存在一定的抽象性,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薄弱,導致學生無法理解。但是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導入垃圾分類教學,可以有效地開展環保教育。美術教學具有靈活性、多元化的特點,且美術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欣賞美、構建美的能力,進而推動學生個人素養全面發展,這與環保教育理念相似。
教師在任何時期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行為舉止將直接影響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對自身行為舉止進行規范,嚴格要求自身行為,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情境教學,已經成為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情境教學其獨特的形象性,可以引導學生處于情境中思考,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利用情境教學,為學生構建垃圾分類的課程,通過生動的畫面,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進而在觀看中加深印象。
例如:美術教師在開展垃圾分類專題的課程中,組織學生觀看垃圾亂丟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如海洋生物因誤食垃圾,失去生命等等。通過這種生動的畫面,促使學生在觀看中了解到亂丟垃圾帶來了危險,并且在震撼中建立危機意識。在學生建立了一定的危機意識后,教師應繼續為學生科普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并通過垃圾回收的視頻,讓學生充分了解,回收垃圾不僅可以保護生態環境,也可以為人們創造許多財富。通過兩種不同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中建立鮮明的對比,在加強學生危機意識后,幫助學生明白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促使學生建立良好的環保觀念。
垃圾分類教學已經成為社會重點教學的內容,并且有關部門已經構建了相應的規章制度,但現階段人們對垃圾分類還沒有明確的認知。因此,美術教師在開展垃圾分類課程活動時,應積極向學生灌輸相關知識,并教授學生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利用生活中的常見垃圾作為教學案例。此外,在加強小學生垃圾分類意識時,美術教師可利用美術課堂的優勢,通過繪畫幫助小學生加強記憶。
綜上所述,在美術教學中開展垃圾分類環保教學,可以培養小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美術教師可利用美術課堂的便利,組織學生根據垃圾分類相關知識進行繪畫,進而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繪畫需求,也能夠提高學生對垃圾分類的認知,加強環保意識,促使小學生的素質得到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