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鼎新彝族苗族鄉長豐小學 李世貴
在日常的教學中,很多教師發現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很多學生對網絡方面的技術特別感興趣。考慮到學生習作能力較弱,提升習作能力是非常關鍵、非常重要的,所以為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提升習作能力,很多教師認為通過學生對網絡的興趣在網絡環境下可以讓小學生學到知識。學校可以把相關課程知識設計在網絡環境下,一方面學生可以加強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在這樣的網絡環境下,學生會感興趣地參與到學習環節中。另外,學校也可以增加一些設置或要求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比如:要求學生習作用真實的想法并設置一定的字數。或許很多教師會覺得這樣的要求會讓學生因為達不到字數而拼湊字數,但其實這樣會讓學生把事情敘述清楚,注重完整性能夠引導學生逐步成長。教師也可以設置學生在答作文之前寫出一個結構框架,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整體思路,明確自己想寫的順序及內容,這樣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增強學生的邏輯能力。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對習作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教師需要鼓勵引導學生主動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并敢于表達出來,這樣對于學生的習作能力及個人能力的提高很重要。
每節課有個好的學習氣氛是非常重要的,語文課更是如此。語文教師應該講一些有趣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且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話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感興趣。同時,想要更好地讓學生學習,他們的參與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最好的參與就是設置一系列的問題讓他們思考,這樣不僅能夠讓他們主動思考,調動他們的興趣及求知欲,還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而對于小學生來說,太過于理論的會讓他們覺得索然無味,特別難,可以從一些生活方面入手。比如討論自己身邊的人或事,說自己看某個景區的感受,談談自己的夢想等等。既可以貼近他們又可以婉轉地糾正不足之處,最后讓他們以習作的形式寫下來。這樣既增強了作文的真實性,又可以提高他們的習作能力。
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快,許多學生逐漸沉迷于網絡,既然如此,何不利用網絡讓學生豐富自己的習作素材,提升自己的習作能力呢?大家都知道,語文課需要準備很多資料,豐富學生的習作內容,以此來保證學生有足夠的習作素材且真實。而學生對于日常教師傳統的材料傳輸并不敏感,既然如此,教師完全可以借助網絡即學生感興趣的入手,比如準備一些文學視頻、經典人物視頻讓學生觀看,從里邊尋找習作素材并總結。日積月累,對于學生的習作能力一定會有一個提升的。在以往的課堂中,學生往往有無話可說的問題,他們可能感到沒有什么東西可寫。對于這方面的問題,可以利用網絡資源來豐富素材。網絡資源和生活的距離比較近,能夠提供鮮活、豐富的作文素材,彌補學生缺乏生活經驗的缺陷,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來考慮文章的主題和核心內容,創新自己寫作的內容。網絡資源包括紀錄片、組畫和圖片等等,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來整合資源內容。
在傳統的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需要批改學生的作文,而那僅有的幾頁內容也似乎成了教師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但是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個人觀和世界觀也不同,這會直接影響教師對于學生作文的批改,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習作能力不會得到科學的引導。但借助網絡可以改變很多,通過上傳自己的習作內容,在開放的網絡平臺上,學生可以和很多人探討自己的習作內容,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這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習作能力。而且,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在課堂、在校園,還可以走出校園,延伸自己的學習范圍。
在以前的習作評價中,改卷教師或者說作文批改者才是最權威的人,分數定義學生習作的能力,這里邊包含很多因素,比如教師的個人偏好、三觀、字體美觀度等等。但這對學生來說不公平,可以說教師只是一方面評價。借助網絡技術,這種不公平就會少見,學生一方面可以得到更多的認可,培養出對于習作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更快地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而且小學生的心非常脆弱,教師的否定會讓他喪失自信。同時,通過學生在網絡上獲得的評價,教師也可以總結自己,發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強調并發揚。這樣以網絡為一方面提高習作能力的方法可以帶來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的總結改進,也可以讓學生真正參與習作,提升習作能力。
總體來說,網絡的發展給農村小學生的習作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學習機會,這不僅是傳統教學活動的創新,也是當今互聯網時代小學生習作的需求所在。因此,網絡環境下,教育創作工作者的不斷實踐研究定會帶動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