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第二實驗幼兒園 莊志娟
在體育區域活動中,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可以互相配合,互相幫扶,共同發展各項綜合能力。而教師要做的就是科學觀察幼兒行為,不打斷幼兒游戲思路和進程,觀察幼兒游戲中的需要,以幼兒的視角去理解幼兒的動機,去分析幼兒的行為習慣,去參與、推進幼兒游戲的進展。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游戲的發展水平也不相同,所以在游戲材料的投放上以開放性的低結構、無結構材料為上選,可通過引導幼兒討論、設計、表征不同的游戲方案,推進游戲內容的多樣化。如:自主區內的廢舊輪胎,輪胎的多樣玩法,具有很多開放性游戲情節,幼兒可以組合排列、行走跳鉆滾等。而教師在觀察幼兒玩輪胎時,引導幼兒小結討論、梳理經驗、發散想象思維,然后支持幼兒創新、繪畫出輪胎的不同玩法,然后實踐中選擇一些半成品或者其他材料,進行輪胎、不同材料的加工、組合,從而豐富、推進游戲情節,發展各種動作技能和綜合能力。又如在“運輸小果農”游戲中,幼兒嘗試運用不同高度的單元筒、單元磚、平衡凳等材料搭建形狀、高低不同的平衡橋,以提籃、背籮、挎籃、抱籃等不同難度的運輸方式挑戰走平衡橋,體驗走平衡帶來的樂趣。教師觀察、記錄幼兒游戲中對材料的組合搭建情況、平衡能力的發展方面等,小結時幼兒分享經驗,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如何鋪出一條不同高度的“小山坡”,幼兒通過選擇低結構的廢舊材料,以不同的材料組合拼搭出難易不同的玩法,充分探索出游戲的不同玩法。游戲發展中,幼兒自主生成買賣果蔬的游戲情節,以仿真果蔬、梅花樁、奶粉罐、竹籃、背籮等多元材料進行游戲,感受游戲的快樂,習得游戲中蘊含的數學知識,發展平衡能力。
作為一個戶外體育區域游戲,教師除了讓幼兒自主地選擇游戲材料外,引導其同伴間的相互學習,也非常重要。如在“拋接球”游戲中,幼兒可以選擇不同的游戲方式,自主探索、比較哪種甩拋方式更容易接住,持續一段時間,幼兒的游戲興趣逐漸低下。教師回顧環節可給予幼兒及時回應,通過同伴的經驗分享,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游戲中的革新和探索,讓幼兒去嘗試更高級別的游戲方式,如單手接球,還是雙手接球,甚至更高級的兩人互動式接球,都是幼兒在游戲中自主摸索出來的。
我園設置了多元化的體育活動區域:自主區、騎行區、挑戰區、海趣區、勞作區、球類區、建構區等七大區域。這些區域孩子們互相“走訪”,它們是開放性的,也是互相聯系的。每個區域中,每位教師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負責幼兒安全的教師,也有負責觀察、記錄幼兒游戲行為的教師。大家樹立以幼兒為主體,教師是觀察者、支持者的游戲理念,通過通力協作,讓體育區域活動內容變得更加的豐富、多樣、趣味十足,案例內容更加深入。如在勞作區,幼兒選擇諸如奶瓶之類的“障礙物”,進行復雜路況的搭設。當他們提著自己喜愛的水果穿過高約20cm的平衡木后,要提著物品勇敢地踩上高約28cm的“小山坡”這個挑戰難度,個別幼兒不敢去踩,從而導致了“交通堵塞”,觀察的教師耐心等待,再引導后面的幼兒等待前面的伙伴,用語言鼓勵孩子想辦法,克服困難,最終走向平地,把水果賣給老板。整個游戲過程,教師保持全程觀察,選擇適當時機去推動游戲進程,讓整個游戲順利開展。
家長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是幼兒園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是提高質量的堅強后盾,有了家長的大力支持,體育區域活動的開展將事半功倍。如體育器械制作、材料收集、日常中幼兒動作發展的引導等方面體現家長資源的重要性。在體育區域活動中,也需要家長來助教,參與各區域活動的開展。建筑區的房子搭建,需要家長一起參與、引導幼兒如何用水、泥土等材料和泥,怎么用磚塊建構民間古厝;自主區游戲中的“拉魚”“趣味跳繩”的游戲,需要將漁網、繩子等材料拉起或參與游戲,既能訓練幼兒跑、跳的動作,也進一步加深游戲的趣味性、多樣性。家長的有效參與,在不知不覺中增進了幼兒和家長之間的情感,也為體育區域活動的游戲情景豐富和增強幼兒的體育素養添磚加瓦。
綜上所述,在體育區域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興趣愛好,將幼兒的意愿放在第一位,讓幼兒成為體育區域活動上真正的主人,讓體育區域活動氛圍變得更加快樂,讓孩子們在這種氣氛下去體驗各種角色扮演,體驗各種器械的訓練,體驗不同的挑戰活動等等。作為教師,在體育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懂得科學觀察、善于思考,為幼兒創設更加愉快的成長環境,促使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