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白山池南區九年制學校 王立娟
記得有句話已經塵封很久了:“教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一根草去”。今天把它拿出來,只想說一點,做班主任需要付出,真誠地付出。“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我的學生我一定要強調:每天保證早中晚一日三餐的質量,一定要我的學生每天吃早晨,不允許不吃飯進課堂。為了保證給學生溫暖,讓學生不空著肚子學習,我的辦公桌里總是備有吃的,學生都知道放在哪,餓了就去取。這樣我與學生的距離就近了,尤其是心的距離。季節更替,及時提醒學生,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增減衣物;遇到學生的拉鏈開了就幫忙拉上;每天離別一句話:靠右側通行,注意安全。注意用細節溫暖學生,感化學生。
比如坐姿吧,強化坐姿是我管理學生的重要一環,坐直、坐正,把兩手放在桌子上,上課的時候就集中精力。一味地強調只能讓學生反感。怎么辦呢?有一天,我和學生做了一道假想題:歪歪扭扭的坐姿,對于我們正在生長、正在定型的骨骼來說,時間長了會有什么影響?學生紛紛說“背彎了,腿不直了,沒氣質了”。我順勢加了兩句“給你配根棍子,一身破衣裳,一個破碗,怎么樣?”學生笑了,這樣的職業前景是什么?“乞丐”。“乞丐能舍下人格和尊嚴,你能舍下呢,還是父母能舍下”?不用說后面的話,學生的坐姿就端正了。學生都有自尊,尊重他們,不拿走自尊,堅信真誠地愛學生,學生就會接受你,你的工作就好做。
一節成功的班會,勝過一學期的思想教育。一次班會課,我告訴學生: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有什么樣的行為就有什么樣的習慣,有什么樣的習慣就有什么樣的性格,有什么樣的性格就有什么樣的命運。著名的教育家查·艾霍爾這樣說:作為班主任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養成好習慣。怎樣才能讓學生發自內心地養成好習慣呢?我與學生分享我們身邊的“壞習慣”影像,學生似乎從畫面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言而喻。看到這學生有些慚愧了,順勢我拿出相機告訴學生,我要給大家拍照,我的設想是“搜一搜”“拍一拍”“亮一亮”。搜集我們陽光靚麗、積極向上、團結奮斗的畫面,把它們拍下來彩色打印,張貼在墻上作為班級相冊,讓來到班級的人都看到。我的想法被一致通過。所以班級文化中就有了靚麗的一角“班級相冊”。接著用相冊中的行為規范學生的習慣,并告誡學生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你的習慣無法改變,但可以用好的習慣來替代壞習慣,每天有一個小變化,天長日久,你就離成功不遠了。無論做什么,其實成功就這么簡單,只要把簡單的事重復做,養成好習慣,如此而已,一學期下來學生改變很大,早上中午自習課,教師都不在的情況下能無聲地進行自習課。
人治不如自治,教師管學生,不如學生管學生,學生管學生,不如自己管自己;教師管理學生,教師累,學生管學生有些不全面,說到底還是學生自己管自己最實用。我用一節班會課的時間,研討學生自主治,定班級管理細則。采取舉手通過制,按照選舉的參數定,全班同學如果有80%通過率,此條細則通過。很順利地制定細則結束,即日起生效。紀律、學習、衛生評比制度的版權歸全班同學所有。這樣全班同學就凝心聚力,向好的方向發展,最開始有幾個習慣不好的,不努力學習的孩子心里不舒服,他們的壞習慣受到了全班同學的監督和管理,后來及時做好思想工作,學生的自主管理就開始了。
記得有一次我檢查作業,我的語文作業就有三人沒寫。提前跟學生說好了,不寫就撕,說到做到,我撕了三本作業本。其中,有一個學困生曉梁同學,現在還記得當時的場景:她是一個很潑辣的女孩子。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很打怵,不想惹麻煩。手在抖,心中無限恐怖,只有她瞪著眼睛,目光呆滯,喘著粗氣,似乎一觸即發。當時我的心情只能用“忐忑”這首歌名來形容。無奈我對她說深呼吸,深呼吸,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想一想,再想一想,“你是選擇和我大干一場,還是選擇接受,讓同學們對你刮目相看”,不到5分鐘,她說我不跟你干,你講理,仗義。她聽話了,后來班級管理就比較順暢了。這次我贏了,但我贏得膽戰心驚。真誠的尊重讓學生有了權力,有了權力的學生就是快樂的小鳥。有一天,我站在窗外無意中我聽到了歷史劉老師的話。劉老師說,期末考試不及格的同學給及格的同學買巧克力,有贊成聲,當然有反對聲。孫同哲同學堅決不同意。我乘勢說:你要能拿及格,我給你買兩塊巧克力。歷史教師也在說“你能及格,我也給你買兩塊巧克力”,我們兩個教師共同挑戰學生。結果成績出來前,這位同學還擔心不及格,結果他及格了。他贏了,我們輸了,我輸得很開心,我寧愿天天與學生下這樣的賭注,天天輸給學生,輸得特開心。真誠的交往,讓學生在快樂中收獲頗豐。
總而言之,我很欣賞農村教育改革家李元昌老師,也很崇拜魏書生老師,我爭取用他們的理念管理班級,讓班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學生自治,學會用真誠的愛溫暖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