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教育是把男孩教育成真正男人的教育。中國古代將人格高尚之人稱為君子,更把心胸坦蕩無私的人視為“君子之男”。今天,提倡以培養真男人、好男人為目標的君子教育,于家庭、于國家都具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義。中國古代十分重視父親的教育責任,明確強調“父者,矩也,以法度教子”,意思是說,父親,是規矩,要憑借法治和尺度教育兒子。其實,無論古今中外,每一個女孩都有公主夢,每一個男孩都有君子夢。如果君子夢不能在現實中實現,他們便會在虛擬世界中去尋找自大的雄性和男子氣。當今中國社會并不缺少真正的男人,而是缺少培養和打造真正男人的教育文化、體制和機制?!澳锱陲L氣”和“媽寶教育”,必須堅決糾正,否則將貽害無窮。君子教育,需要每個父親都承擔起自身的家庭教育責任,更多參與到孩子特別是男孩子的教育活動之中,把男孩子教育成為真男人、強男人、好男人。
(摘自《中國教育報》)
不知從何時起,家長輔導孩子作業“情緒崩潰”屢屢成為新聞,輔導作業這事兒儼然成為社會公共話題。低齡兒童的學習習慣還沒完全養成,更沒有形成系統的邏輯思維能力,自我約束力不夠。事實上,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不一樣,家長不過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總覺得孩子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搞不懂,就是一個字——笨。更何況,自己家的孩子,想發脾氣就發脾氣。
耐心是家庭教育的前提與基礎。對很多家長來說,更應該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性格的短處,轉而不斷修正自己的暴躁脾氣。
所幸的是,家長也只能陪孩子做作業一程,到了初高中階段,作業的難度會超出家長的能力范圍,再加上孩子進入青春期階段的叛逆期,家長想管恐怕也管不了了。還處在作業煎熬中的家長們,不妨學會適當地放一放,放棄“孩子應該一講就懂、一學就會”的不合理預期,多多提醒自己不必過于著急。
何況,家庭教育所蘊含的內容也是復雜、多元的,輔導作業只是家庭教育中很小的部分。家長在陪孩子做作業的過程中,還可以多一些心靈上的溝通與交流。比如,怎么和別人交往和相處、怎樣互相理解和包容,和孩子聊一聊這些“非知識性”的生活智慧。
(摘自《中國青年報》)
家里鋪一張地墊,草坪尋一塊空地,700 多個孩子在各自的“賽場”上,對著鏡頭一板一眼操練起來——這是中國空手道協會日前舉辦的首屆“型”線上公開賽的一幕場景。“讓孩子練空手道,為的是強健體魄、磨練意志。”看著兒子何嘉栩勇奪幼兒組冠軍,父親何文勇滿臉自豪。
百余年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完全人格,首在體育”的理念,如今得到學校和家長越來越多的共鳴。“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體育能教會他們如何面對勝利和失敗,培養拼搏到底、永不言棄的精神?!敝袊鴬W委會副主席李玲蔚說,一些青少年成長中出現心理波動,運動是緩解壓力、調節情緒的良方。
每天傍晚,6歲的天津女孩安妮總會纏著爸爸在小區里跳繩、玩輪滑。其他“遛娃”的家長也逐漸參與其中,不知不覺,社區親子體育時間大受歡迎,大人孩子都玩得非常盡興。青少年尤其是學齡前兒童,運動啟蒙和興趣培養更多起始于家庭和社區。社區體育在發展中理應關照孩子們的成長。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楊揚說:“家長和孩子們在社區運動是一種生活方式,不僅營造體育氛圍,也能拉近親子關系、鄰里關系?!?/p>
(摘自《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