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中山市沙溪初級中學 李荊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法治教育要與德育課程緊密結合。初中階段,應采取道德與法治課中設置專門教學單元或者集中在某一學期以專冊方式實施教學。有條件的學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多種法治教育資源、形式予以整合、提升,形成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指出,利用優秀影片開展中小學生影視教育,是加強中小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時代需要,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是豐富中小學育人手段的重要舉措。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又有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感覺器官中,聽覺器官對信息的接受效率為11%,而視覺器官對信息的接受效率高達83%。縱觀初中思品課堂,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比比皆是。這種教學方式形式單一,效果不明顯,學生也不喜歡。
初中影視法治教育,是面向全體初中學生的課程,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特點和現實需求;也要充分發動學生參與到影視素材的甄選、制作的過程中來,堅持課程開發以學校、學生開發相結合。影視媒介素材的選取,應采用“好看”“好用”的素材。素材或幽默詼諧,令人捧腹;或感人至深,催人淚下。同時素材能輔助課堂,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初中影視法治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方面都要有嚴謹的規劃和周密的安排。但在具體開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環境、教學對象的不同進行及時調整,堅持課程教學以集中面授和自主學習相結合。優秀的影視資源并不是為初中法治教育課堂教學堂量身定做的,我們需要對相關影視媒介作后期處理和制作。
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1.單一影視作品賞析,其優勢在于能把授課影視作品研究透徹。以《法官媽媽》為例:以電影中張帥的故事引出一個個法律小知識。如通過“張帥入室搶劫,被判三年”的故事情節,引導學生學習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和聯系,學習犯罪的基本特征、刑罰的含義的類別,學習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等知識;又如通過“安慧法官平靜地對待了張帥在欺騙自己”的故事,引導學生學習:遇到問題要學會用法律方法來解決問題,要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等知識。
2.多部影視作品綜合教學,其優勢在于更能靈活地針對實際問題。以《法律為我們護航》一課為例:可選取素材《親愛的小孩》(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需要給予特殊的保護),《法律講堂》(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四位一體,構筑起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四道防線),《模擬法庭》(未成年人還需要增強法律意識、權利義務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1.講授式,即展示素材加點評,其優勢在于傳遞的信息量大。2.小組合作教學,即展示素材加問題,然后分組依據影視情景開展答辯或討論,其優勢在于教學對象參與度更高,往往思維碰撞,能引起更大共鳴,或引發創新觀點。
課題走進法治天地遵守社會規則堅持憲法至上理解權利義務人民當家作主崇尚法治精神民主與法治時間七年級下冊八年級上冊八年級下冊八年級下冊八年級下冊八年級下冊九年級上冊主要內容法律的特征,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社會生活講道德,做守法的公民。維護憲法權威,保障憲法實施。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我國的基本制度,我國的國家機構。尊重自由平等,維護公平正義。追求民主價值,建設法治中國。影視素材親愛的小孩、法律講堂、模擬法庭、熱血教師、孩子不壞。《拉鉤上吊》《熱血教師》《冒牌天神》《曾子殺豬》《山城棒棒哥》。《裝不滿的瓶子》《黃克功案件》《信仰》《忠誠》《憲法日宣傳》《今日說法》《十二生肖》《人民的民義》《熊出沒》《紅海行動》《開國大典》《第一書記》《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協委員》《春天的馬拉松》《寒戰》《追捕》《榮譽》《九品芝麻官》《不一樣的焰火》《法治中國》《厲害了我的國》《中國第一大案》《法官媽媽》《秋菊打官司》《反腐槍聲》《執行利劍》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影視資源無處不在,已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一般來說,優秀的影視資源傾注了編輯、導演和演員等眾多專業影視從業人員的大量心血,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有很多都是精品。相對于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用于教學的視聽素材聲像兼備、視聽兼顧,具有雙通道視聽優勢和現場參與感。用影視素材來講故事,同時調動了學生的“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巧用影視資源,創設與法治教育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收到很好的效果。
優秀影視資源具有生動、形象、感染力強等顯著特點,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藝術和文化價值。應用優秀影視資源開展法治教育,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對信息的接受效率,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立足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以優秀影視資源、師生自主制作的校園視聽素材為媒介,系統開發適用不同年級學生的正反面典型教案例,形成科學系統、與時俱進的影視法治教育體系,追求情感體驗,道德內化,推動初中法治教育實效性的進一步提升。
與傳統的教學素材相比,影視資源的內容具有開放性,蘊含著海量的信息,一個問題的提出,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往往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影視資源進課堂,給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按照法律規定,以法律邏輯為方法進行思考、分析,對信息進行清晰而理性的認知、判斷、分析和使用,從而解決法律問題。開展影視法治教育,培養了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了學生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初中學生的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沙溪中學道德與法治科組運用影視資源,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法治教育,將教學改革原理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新的嘗試與探索,進一步拓展了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的內涵和外延,追求自主歸納、情感體驗、道德內化,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法律意識,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和資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挖掘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培養了學生的法律素養和法律思辨能力,增強了法治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