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玉環市沙門中心幼兒園 陳妮雅
建構活動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依照幼兒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以及游戲需求,投放相應的游戲設施或者材料等,讓幼兒自主自愿地進行操作,從而使產生的建構活動,能夠激發幼兒的自主選擇能力,在游戲過程中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
人類本身屬于需要大量交流合作的群體社會機制生物,因此在幼兒階段就有針對性地培養其交流合作的能力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建構活動對幼兒的深遠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幼兒在交流合作中需要得到其他伙伴的認可,而不僅限于教師的鼓勵。幼兒在建構活動游戲的過程中必須摒棄自私,積極與其他小朋友進行合作以及分享,從而促進游戲有序進行。2.團結合作精神的培養有助于幼兒未來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幼兒在建構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根據他人的需求進行自我修正和調整,從而取得更好的交流成果。
與其他游戲活動相比建構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幼兒們的參與度,建構活動給予了幼兒更大的發揮和想象空間,同時在建構活動的區域內能夠出現互相協商、禮讓,也能夠出現爭奪材料、破壞他人建構物品的現象,針對不同的現象也能反映出每個幼兒不同方面的個性,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幼兒的正向發展,在活動開始前就制定相應的規則,促使幼兒在規則的界定下學習如何尋求幫助、尋找游戲材料、提出合理建議、禮讓其他伙伴的行為,提升學生在固定空間內的團結合作意識。
建構活動所需的空間支持主要是體現在建構設置的區域是否有利于幼兒發展團結合作能力上,一般情況下建構區域的空間越小,幼兒之間互動合作的支持就會越多,但是同時出現的問題就是由于空間過于狹窄,會產生自身建構空間不足而導致的爭奪空間或者爭奪材料的狀況。如果是相反的情況,幼兒在建構活動中擁有較大的空間,幼兒就會在一片領域中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建構,對于其他幼兒沒有交流和互動,同時幼兒之間也不需要互相攻擊,無法培養幼兒團結合作地進行建構活動。
建構活動所需的時間支持主要是指保證有序安排之后,幼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建構。建構活動持續時間越長,幼兒之間的互動就越多,相對的建構活動持續時間越短,幼兒之間的互動就越少。一般中班幼兒控制在30~35分鐘之內為最佳。
建構活動主要的表現形式是建筑活動,根據不同性格、不同發展水平,開展針對性強的引導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之中溝通交流,促使幼兒在建構活動的過程中提升合作能力。
在建構活動的初期,幼兒往往面對情境卻不知道應該怎樣合作,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引導幼兒正確的合作模式,教會幼兒如何合作、選擇合作時機的方法。1.鼓勵幼兒以協商代替爭論。在幼兒的游戲活動中,幼兒時常會遇到困難,針對不同的困難會產生不同的爭執。比如游戲原材料不夠用、部件搭建不到位等,都需要幼教進行有效引導并給予協商,以解決問題,此時幼教要注意自己的語氣,應采用引導和鼓勵的方式勸導幼兒。游戲原材料不夠用,那就鼓勵幼兒輪流使用道具或者進行內部協商后謙讓過去;部件搭建不到位,需要求助于身邊的人時,教師要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向他人尋求幫助;從而從各個方面引導幼兒,讓團結合作貫穿于整個游戲中,從困難中發掘出需要幼兒學習和發揚的團結主義精神。2.針對差異個例進行引導,促進幼兒融入集體。在中國娃的案例中我們能夠發現,陳俊豪小朋友的動手能力是比較不錯的。當他一個人不能夠完成的時候邀請了好朋友參與幫助,說明他的溝通能力以及和同伴的合作能力也非常不錯。但在建構活動中也有些幼兒比較內向,或者缺乏合作意識,總是自己玩,針對這些情況,幼教要根據具體情況的差異進行引導和建議,以鼓勵為主,不能強制性地命令幼兒不許怎樣,給幼兒一個自由的發展空間,引導他們逐漸融入集體活動之中。我們需要尊重每一位幼兒,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融入集體。
綜上所述,建構活動是一種培養幼兒團結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徑,當建構活動進行時,幼兒之間不再是單純的個體,而是會產生團結、紛爭、求助和給予等不同的活動,有助于提升幼兒的溝通能力,為幼兒未來社會交往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