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實驗小學 代麗嬋
語文新課程標準是語文教學的指南針,它提出要讓學生成為寫作的主體,教師要關注他們的生活和心理狀態,指導他們用兒童的視角觀察、思考和寫作。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素材積累和思維特點,運用情境教學法,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認真思考,發散思維,進而寫出優秀的文章。
寫作是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綜合體現,需要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掌握必要的運用技巧。當然,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特別是小學生寫作能力的任務十分艱巨,因為他們的語言組織與運用遷移以及思維能力不足。很多時候,面對教師布置的作文訓練,學生感到很苦惱,覺得沒有內容可寫,更不知道寫什么。
情境教學法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通過故事、游戲或是多媒體,圖文并茂地呈現生活場景,讓學生回顧知識、聯系生活、激發生活體驗,然后寫作。如在上學路上看到過哪些有趣的事情、在操場和同學玩耍有什么收獲等。情境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前,用心思考,精心設計,創設適合他們觀察、發現和思考的情境,讓學生聯系生活,從而寫出反映真實生活、抒發真情實感的文章,以此表達對他人、對自然和對社會的認識與理解。
可以說,在寫作教學中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回顧自己的閱讀與生活體驗,在觀察、分析和思考中形成一定的認識、觀點或者情感,然后按照一定的思路,運用合適的語言寫作,從而寫出有一定內容、主題和思想的符合要求的作文。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創設學生熟悉,能夠獲得一定體驗和感悟的情境。這樣的情境以學生為主體,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情境還要具有層次性,讓學生深入理解,在情境中互動、交流,留心觀察,獲得深刻的感悟,從而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小學生雖然生活經驗不足,但是,生活是萬花筒,多姿多彩,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的時候,可以給他們提供貼近生活的,或是他們體驗過,但不一定留心觀察和深入思考的情境。如教學“母親”這個以親情為主題的作文時,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能找不到具體而精準的素材,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生活感知力。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多幅“母親”的生活圖片,如農村孩子的母親在雨天田間勞動、在烈日下翻曬谷物的圖片;城里孩子的母親在工廠辛苦勞作、在菜場買菜或者商店購物的圖片等,這些真實的情境重在引領學生思考生活、感受親情。當然,還可以展示名家生活的圖片,如朱自清的父親蹣跚過月臺的情景、史鐵生的母親在地壇尋找史鐵生焦急而憔悴的畫面。
當然,這樣的情境是引子,是用來引導學生寫作的。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和分析情境,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找到生活中適合寫作主題的情境,深入思考,寫出內容真實、情感真摯的作文。
一篇作文是否優秀,取決于多方面,其中語言、結構等是可以在訓練中不斷提升的。但是一篇文章的精神內核不能通過訓練獲得,需要學生深刻體悟。批改作文時,教師面對的大多數都是內容空洞、滿眼華麗辭藻的偽優秀作文,還有貌似情感深刻的“高大上”文章。學生如能寫自己真實的經歷和抒發真實的情感,其實,是可以寫出好作文的。如在“雪”的寫作訓練中,教師提供了瑞雪兆豐年的畫面、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雪中蹣跚前行的視頻;孩子們打雪仗的歡樂場面或孩子們艱難地行走在上學路上的圖片。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角度地思考雪、雪天、雪災、瑞雪等意象,聯系自己的生活交流和互動,并適當穿插一些描寫雪的經典片段,加深學生對雪的感受和印象,從而產生了寫雪的動力和渴望,寫出有一定思想和個性的作文。
另外,運用情境教學法,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情境活動中,如“寫一次有意義的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話劇排演,通過角色扮演來豐富學生的體驗,充實寫作內容。
總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視角出發,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讓他們積極參與,深入思考,不斷體悟,先體驗再作文,從而寫出內容真實、情感真摯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