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鑫
(廈門原正工程檢測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為了確保室內環境各種有害物質如甲醛、氨、苯等在安全范圍內,特別是住宅、醫院、幼兒園等人員密集場所,國家對相關標準及檢測控制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加大了對室內環境質量的監察力度,檢測指標更加嚴格,但同時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室內有害物質越來越復雜。在此背景下,我國當前一般的室內環境檢測實驗室已經不能滿足高安全、高準確的要求,需要對其進一步的改進。本文結合我國室內環境檢測現狀,對室內環境檢測樣本的實驗室質量控制方法做具體分析。
室內環境檢測是判別室內環境質量最直觀的技術方法,也是人們健康生活的重要技術保障。該技術是指通過使用現代科學方法及儀器設備的相關理論和方法,對室內環境因子及有害污染物的分布及濃度變化做深入檢測分析,進而判斷室內環境中污染物的種類、濃度以及性質是否會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我國室內環境檢測方法起步較晚,但是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判別室內空氣質量是否滿足質量標準的重要方式。在室內環境采樣過程中,對室內采樣點、通風情況、采樣頻率等有著較高的要求;而在進行污染物檢測時,不僅需要對所采取樣品的數量和保存方法進行核實,同時實驗檢測也必須嚴格按照規范標準要求執行,對于進行檢驗的樣品,如出現不符合要求的情況,需及時通知委托方,進行相應的整改或處理,然后進行復驗,直至滿足規范指標要求后,方可出具合格報告。
在室內環境檢測整個過程中,要進行全方面的質量控制管理,除了對實驗室操作平臺的設備及衛生條件有較高要求,對操作人員操作水平、樣品的采集與保存流轉、依據的規范政策以及試驗室環境溫濕度也有嚴格的規定。以此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無誤,只有在質量管理得到最好的控制,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室內環境檢測作為目前最主要的室內空氣環境質量檢驗手段,其結果的準確性尤為重要,而最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的是設備準確度和人員操作能力,因此,可通過能力驗證來判定檢測機構的檢測準確性。能力驗證是由國家或地方行政機構組織的,在相應范圍內按照預先制定的準則,通過實驗室間比對,來評價參加者的能力。當有的量值的溯源尚難實現或無法實現時,可利用能力驗證來表明測量結果的可信性。能力驗證直觀地體現了實驗室質量管理的水平,而影響準確度的因素有很多,我們從最基本的人機料法環入手,來分析并提高我們檢測的準確性。
高素質且具有專業素養的室內環境檢測人員是檢測的第一要素,檢測人員對檢測的流程及要求不熟練,不能按照國家規定的檢查標準進行操作,往往是導致檢測結果失實的最重要原因。
以2018年《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2018年度鄭州市室內環境檢測機構人員能力驗證結果的通報》(鄭建文〔2018〕201號)為例,該地區對當地22家具備檢測資質的企業人員進行能力驗證考核,考核項目分為放射性檢測、現場采樣、化學分析、色譜分析,采用理論考核加實際操作的形式,化學分析和色譜采用的樣品為標準樣品,樣品的均勻性及穩定性由國家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檢測中心進行驗證
結果顯示,參加本次能力驗證的人員總計555人(包括繼續教育及新進人員),其中放射性183人,通過19人,通過率10.4%;采樣183人,通過117人,通過率63.9%;化學分析101人,通過17人,通過率16.8%;色譜88人,通過19人,通過率21.6%。
而在此前一年,同樣的能力驗證,其結果是,參加人員總計131人(包括繼續教育及新進人員),其中放射性106人,通過61人,通過率57.5%;現場110人,通過78人,通過率70.9%;化學分析61人,通過28人,通過率45.9%;色譜62人,通過33人,通過率53.2%,總體通過率59.0%。
通過這兩組數據對比,我們發現兩個問題。
1)上崗人員的培訓考核不到位,2018年參加能力驗證的人員較上一年度大幅增加,在檢測單位數量沒有大面積增加的情況下,檢測人員數量增加,證明了各家單位都招收了不少新人;新入職人員的上崗培訓與考核并不盡如人意,通過詳細匯總表可以看出,不通過的人員主要也集中在新入職人員上。
2)檢測人員操作不規范,對于難度較大,操作復雜的檢測項目,參考人員未能充分理解原理,操作手法生疏,通過化學分析和色譜分析較低的合格率可以看出,這也充分暴露了檢測人員在檢測操作上的缺陷。
從以上兩個問題可以看出,必須加強檢測人員的崗前培訓和操作規范性,這是保證準確率的關鍵所在。
室內環境檢測用到的設備往往都是較為精密的一些化檢設備,該類設備的管理維護和保養校準要求都比較高,依據相關檢測技術規范或管理規范要求對設備進行保養維護也是保證檢測結果準確性的重要條件,但并不是所有機構都對儀器設備進行準確的檢定確認和保養維護。
在天津市2017年度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檢查結果的通報中,與環境相關檢測監測單位共計42家進行了監督檢查,涉及到儀器設備相關問題的單位就有25家,檢查出的問題包括儀器設備管理的混亂、未能及時登記儀器使用記錄、儀器設備過期未及時檢定、未做設備期間核查等。這些都會直接影響檢測結果。
儀器設備使用記錄未及時登記,人員便無法及時知曉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是否出現損傷或出現其他問題,未能及時發現進行維修保養或者停用,從而影響檢測結果數據;而設備過期未檢定或未做期間核查,則無法知道設備準確度是否還滿足檢測要求,如果出現偏離值過大,檢測數據的準確性將會存疑。
此外,檢測設備更新較快,部分檢定校準方法滯后于工業設備的發展,設備在檢定或校準時,因為無相關規范或者依據引用,因此,設備得到的證書或報告僅僅為校準數據,并沒有結論,僅從數據無法判斷該設備是否滿足檢測的需求,這也使得檢測結果存疑。
樣品采集是檢測工作的開端,采集樣品的方法是否正確,是檢測結果準確性的重要導向。仍然以2018年《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2018年度鄭州市室內環境檢測機構人員能力驗證結果的通報》(鄭建文〔2018〕201號)為例,該次能力驗證中,采樣合格通過率為63.9%,雖然上文有分析過這其中有新晉人員的原因,但是,上一年度,通過率也僅僅為70.9%。采樣作為檢測工作的開端,在質量管控中是起到一個導向的作用。三成多的采樣不合格率其實直接讓后續工作變成徒勞,而造成采樣不合格的,有以下幾個原因。
1)點位及頻率設置有誤,未按照檢測規范要求布置,采樣過少、點位布置不合理都會影響采集樣品的代表性。
2)采樣設備陳舊或易耗品未及時更換,無法準確采取樣品;部分單位為節約成本,采用已淘汰采樣設備,或對一次性易耗品采取反復使用的方法,從而導致采集的樣品不具代表性。
3)采樣現場不具備采樣條件,部分檢測單位在現場不具備采樣條件的情況下,仍然堅持采樣,導致采集的樣品無法真實反映現場情況。
4)部分樣品在運輸和保存有環境溫濕度要求,未能保證相應要求也導致了檢測數據失實。
顯然,作為導向的樣品采集在整個檢測過程中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目前室內環境檢測機構主要依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 50325-2010)中的要求來進行工作,該規范也是對室內環境檢測和驗收的最主要依據。而除了該規范以外,各項具體的實驗的操作方案也需要依照相對應的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執行。
天津市2017年度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檢查結果的通報中,與環境相關檢測監測單位共計42家進行了監督檢查,在這42家單位中,除了上述提到的設備管理問題被通報外,還有其中14家存在標準規范引用不合理或者未能及時變更的情況。目前,室內環境檢測均需要依據最新標準執行,以應對快速變化的技術發展。如果繼續采用舊方法舊標準進行檢測,則設備及樣品可能無法滿足要求,從而導致檢測結果錯誤。另外,在這42家單位中,幾乎全部單位都存在質量體系漏洞,或未能及時改版,或作業指導書不全等,這些漏洞會全方位地影響到檢測過程,繼而影響檢測結果。
檢測環境也對樣品采集及檢測的準確性具有重大影響。
在樣品采集時,不同的采集環境直接導致采集的樣品存在差異,例如室內是敞開式或打開門窗,通氣性較好;有的室內環境是封閉式的,難以散發污染物;有的樣品采集是在高溫度的環境;有的在低溫環境中采集等。這些環境因素都會影響污染物濃度。而在室內試驗時,試驗室的環境條件是影響檢測結果的一個重要誘因,關鍵有以下幾點。
1)環境溫濕度的控制與監控:實驗室內部分實驗設備或實驗方法需要在特定要求的環境溫濕度下才能進行,部分實驗還是階段性的,需要在相應時間內保持溫濕度恒定,因此,溫濕度實時登記與監控是必要的,如果未能及時發現溫濕度超范圍變化,容易影響檢測結果準確性。
2)實驗室分區,必須將實驗室劃分區域并有效隔離,實驗環境的相互影響會讓檢測結果數據受到影響,嚴重的可能會引發一些安全事故。
3)環境控制設備,環境條件的維持離不開環境控制設備的運轉,因此,維護保養環境控制設備,保持其工作的順暢性也是保證檢測結果數據合理的基礎。
要對每個新進的檢測人員在入職時開展實習培訓,明確其在檢測中的工作職責及應承擔的相應義務和責任,通過實際操作訓練技能與考核,打出分數,確保其能力滿足規定的要求。
對已經在崗的檢測人員、授權簽字人等,應按要求參與官方或協會的培訓考試并取得資格證,持證上崗。保證檢測人員和審核人員具備相應的能力。同時進行不定期監督和抽查,確保這些人員是能夠勝任工作且受到監督,保證正常工作的開展。
多組織內部培訓和評審,宣貫最新的政策法規與前沿檢測動態,通過提升自我來實現全行業的提升,企業也能更好地確定發展計劃與方向。
對于新購置設備,實驗室依據檢測方法中規定要求提出購置申請,并就儀器設備的名稱、型號、測量范圍等編制檢測項目的能力分析表,由設備管理員負責組織對新購儀器設備的先進性、符合性及可行性進行評審,并按照購買流程填寫相應的申購材料,設備到貨后要組織進行驗收并申請檢定校準,確認符合要求后投入使用。
在用儀器設備,應有人負責日常維護、保養;使用儀器設備應認真填寫設備使用記錄,確保儀器設備功能正常;儀器設備維修、停用、報廢等應按規定辦理手續。儀器設備管理員負責建立儀器設備的完整檔案,設備監督人員進行不定期監督和抽查使用記錄與維修保養記錄。
檢測人員在使用前對儀器設備的功能和狀態進行檢查;質量監督員在質量監督過程中,鑒別有無過載、誤用、損壞情況;若設備脫離了實驗室的直接控制,設備負責人要對所有設備運轉情況等進行實時監督,確保該設備返回后,在使用前對其功能和校準狀態進行檢查并能顯示滿意結果。設備管理人員要在儀器設備周期檢定管理過程中,不定期組織抽查是否超出檢定周期,若需進行修正的儀器設備是否正確更新了修正值,若有調整裝置的是否有變動等。
嚴格執行現有檢測法律法規及公司檢測操作要求,對于提高檢測質量,確保檢查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實驗室檢測人員要嚴格執行查新程序,掌握第一時間的檢查規范及時更新檢測要求資料,讓檢測人員能按照最新要求和操作規范做好檢測工作。對于新的檢測標準,要組織檢測人員進行培訓和學習,并通過考核等方式讓檢測人員嚴格遵守,對于未按照規范實施工作的人員進行相應的懲罰,確保檢測工作嚴格按標準執行。
實驗室應建立滿足檢測工作需要的環境設施、安全應急設施及服務性設施等,對可能影響檢測工作的環境因素進行有效地監控,有條件的可增加自動化監控設備,以保證檢測結果的質量。
實驗室檢測環境要合理分區布局,實行實驗室與辦公場所分離,實驗室作為實施檢測的專用場所,不得另作它用,并保證相關場所的干凈整潔有序。實驗室(區域)應布局合理,采取有效隔離措施,防止相鄰工作區域間的不利影響。
將《設施和環境條件控制程序》、《試驗室安全作業管理程序》、《現場檢測工作程序》等實驗室環境要求整理成冊并形成制度上墻,組織檢測人員學習,并時刻提醒實驗人員按照要求操作。
實驗室檢測結果質量保證能力的高低是體現檢測水平高低的主要方面。為了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能夠滿足對檢測質量的要求,必須實施有計劃的檢測質量控制活動,以消除導致不符合檢測的各種因素,對檢測結果的質量提供保證。要完善并細化檢測生產流程,嚴格按照流程程序執行檢測工作。要加強全方位的監督與監管,包括:人員技術,操作,道德品質;設備運行,精準度,維護保養;規范更新,執行,與設備的匹配程度;環境條件的要求,登記記錄等。質量控制部門每年要制定本年度“年度質量控制計劃”,組織實驗室內部和實驗室間比對,并參加能力驗證活動;對一些關鍵項目,檢測部可自行組織比對活動。
技術負責人組織對質量控制的結果進行評審,必要時使用統計技術。如果對測試活動有效性或測試結果準確性懷疑時應找出潛在的不合格原因,并按照《預防措施程序》要求采取預防措施。評審的結果應形成質量控制情況報告,上報管理評審。當對監控結果進行分析后得出檢測系統處于不穩定狀態,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應及時采取控制措施,控制措施可能是糾正措施也可能是預防措施。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的室內環境檢測市場需求越來越大,現有的檢測技術和質量控制體系還不夠成熟,不能滿足室內環境檢測高質量的需求。因此,應該加強其質量控制,確保室內檢測的準確性,保證人們的健康。
[ID:0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