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學紅
在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中,遇到一個好教師、好班主任,無疑是一大幸事。就像在家庭中既需要嚴父也需要慈母一樣,如果在一個人的學習生涯中能夠同時遇到溫柔的與嚴厲的班主任,那該是怎樣的幸運啊!
作者筆下的這位嚴肅而又古板的初中女班主任,并不被這個年齡階段的女生所喜愛,但在一次“愛的教育”主題活動中她給了這個女生以至今難忘的溫柔擁抱;對于一對男女學生“私奔”的過激行為,班主任除了關心愛護之外,并沒有另眼相待,而是一如既往地要求他們,由此傳遞出一種平等與尊重;班主任在教室后面為學生準備好的熱水、零食,甚至主動為學生買飯的細節,至今仍留在學生的美好記憶中。正如作者所說,一個真正做到了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班主任就是一個合格的班主任。
另一位被學生叫作“純哥”的高中班主任,學生對他的感覺是又敬又“恨”。他對學生的學習要求近乎“魔鬼”,要求學生把自己任教科目每一次的教學內容背誦并默寫下來。在學生眼里,他也是最認真負責的班主任:每天最早來教室帶早讀、在教室外面觀察學生上課的表現、認真幫學生分析考試成績等。雖然他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過于唯分數,但他的嚴格要求、認真負責,仍然得到了大部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
從這兩位性別不同、性格各異、帶班風格各不相同的班主任身上我們發現,學生對班主任的評價是公正客觀的。對于學生個體而言,他們對班主任的評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的態度;二是對待學生的態度,例如能否做到公平公正等;三是帶班能力或教學水平。道德教育或做人的教育總是由內而外、推己及人的,學生總能從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中敏銳地感覺到班主任對待自己的態度是喜歡還是厭惡。
學生就是班主任的一面鏡子,照見班主任的一切面貌,學生們既聽其言,也觀其行。在學生最美好的時光里播撒希望的種子,用心呵護他們的成長,是每一位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