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從農村地區的初中學生來看,后進生的群體規模比較大,在數學運算方面的能力較為薄弱,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主的理念,結合素質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切實做好學生的運算能力的提升,要充分考慮到地區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運算教學指導工作。
農村的初中生數學運算能力普遍偏弱,因此應進一步加強運算的訓練,通過訓練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和邏輯能力,提升運算的質量。適當加強運算訓練并不違背素質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也不違背減負計劃的要求,而是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運算實際情況而進行了優化教學,在運算訓練方面不追求大水漫灌,也不搞疲勞戰術,而是要圍繞學生的運算熟練程度、準確率和運算結果是否最簡為指標,合理安排運算訓練的內容,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水平,提升運算訓練的針對性。
以《二次函數y=a(x-h)2+k的圖像和性質》為例,這一部分內容相對比較復雜,涉及圖像和性質的內容,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的著重點在于圖形和性質的理解,至于練習則在課后完成,但農村地區的學生數學能力有限,在課后習題解題過程中容易出現各類問題,錯題比較多,有的是圖像不對有的是性質運用出現錯誤,容易打擊學生數學運算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增加課堂練習的環節和內容,在課堂練習中可以專門占用一個課時來講解二次函數y=a(x-h)2+k的圖像和性質常見的習題,指導學生進行運算,如拋物線(x-3)2與x軸的交點為A,與y軸的交點為B求三角形AOB面積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畫出拋物線的圖像,先計算出A點和B點,然后在圖像中構建三角形AOB的形狀,然后再進行運算,通過例題的逐步引導加深學生對數學內容的理解和性質的掌握。
總之,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指導過程中,針對學生運算質量不高、運算錯誤較多的情況必須要適當增加運算訓練,在課堂中適當增加課堂訓練占用的時間,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課后訓練要具有針對性,根據學生群體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針對性訓練。
初中生運算能力偏弱,在運算總結歸納方面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導,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運算引導,通過合理引導讓學生在運算過程中逐步建立起總結歸納的方法,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總結歸納出一些規律,將運算中常見的問題和規律進行總結歸納,幫助學生解決后續中遇到的同樣事情。初中生在運算方面的總結和歸納處于起步階段,大部分學生能力偏弱,教師的引導能力必須要加強,要尊重學生能力弱的事實,加強教師的干預,避免學生在運算總結歸納方面出現自由性。
以錯題整理為例,錯題本整理錯題是初中數學教學中常見的教學策略,錯題本整理錯題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避免重復錯誤題型的出現,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但從錯題本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部分學生在運算題整理過程中通常是遇到一個錯題整理一個錯題,沒有總結歸納的能力,導致常見錯誤依然頻繁出現。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一方面是錯題本要提高利用率,要定期對錯題本進行二次學習,同時結合學生后進生比較多的現狀,教師可以對學生錯題本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將錯誤本中同一類型錯題進行整理,指導學生對錯題本進行二次整理,提升錯題本的質量;另一方面,針對學生常見的錯誤類型和錯誤內容,教師要做好總結歸納,幫助學生解決運算中常見的問題,從例題講解的角度幫助學生學會將同一類型的運算題,放在同一目錄下,提升錯題整理的效率和質量。
初中數學學生在運算方面的依據意識不是很明確,在運算過程中容易陷入思維慣性的誤區,在計算過程中按照自身想當然的進行計算,而不是考慮計算過程中是否存在計算的依據,是否按照相關的運算規矩執行。依據意識是初中生運算的薄弱點,學生在學習了基本的數學理論和數學邏輯以后,從理論上看學生對理論內容大部分都可以很快的背誦并記憶,但在具體運算時,學生套用數學計算邏輯的意識不是很強,在計算過程中缺乏必要的依據,因此造成了學生運算的失誤,而此類失誤學生大多歸屬于自己的馬虎所導致的,而實際上反映的是學生依據意識不足,沒有嚴謹的數學思維意識。
以《降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為例,教學內容涉及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的降次方法,每一個方法都有不同的適應范圍,在具體解題過程中也會涉及綜合應用,但從學生的實際解法來看,學生在方法的運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混亂或不知道如何選擇降次方法的情況,因此在計算中出現了隨意降次的情況。如(3x-2)2-49=0 計算時,開平方法是最快的解題方法,但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出現了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的計算傾向,造成計算煩瑣而且失誤比較多。因此,教師在例題講解過程中要根據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的降次方法特點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掌握計算過程中的必要依據,提升學生的運算準確率。
總之,初中數學教學指導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計算要有依據的習慣,而不是拿到數學例題以后按照慣性思維去解題,要真正做到運算“循規蹈矩”,每一個運算的過程都要有依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和運算的準確率。
初中生在運算過程中普遍存在“馬虎”導致的運算錯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丟分、失分,影響了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信心。特別是考試時,學生預估分數與實際分數出現較大差距時,學生統計分數就可以發現很多丟分項目都是由于自身細節意識不夠而引發的,因此教師在運算指導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細節意識,提升學生運算能力,幫助學生在運算過程中養成嚴謹思維,提升細節意識,幫助學生減少“送分”題丟分,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如《解一元一次方程(一)—移項與合并》教學中,移項與合并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組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在運算過程中最為常見的問題。以ax+b=cx+d型為例,其最終要化為的形式,但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移項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如3-4x=9+x計算時,學生移項容易變為4x-x=9-3 的形式,其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在移項中沒有注重“+/-”的變動問題,只注重了格式的變化沒有注重細節處理由此造成了運算的失誤。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加強學生運算細節的處理工作,加強細節指導,幫助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形成嚴謹的思維。
總之,教師在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方面要加強學生的細節指導,在學生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進行教學預設,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常見細節問題進行展示,加深學生對數學常見問題的認識,提升學生運算能力和嚴謹思維。
初中生加強運算能力必須要做好基礎知識的把握,要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數學運算的基本定義及其推理,在理解過程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農村地區的學生在數學運算能力弱的問題并不是單純的一方面,而是一個系統化的問題,其主要是學生在運算理解方面存在問題,這種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運算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數學基本定義、推理等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與認識。
以《乘法與因式分解》為例,最為常見的運算公式是①(a+b)(a-b)=a2-b2;②(a±b)2=a2±2ab+b2;③(a+b)(a2-ab+b2)=a3+b3;這些計算公式較為常見,也是運算中常見的公式,但如果單純地記憶而不是從邏輯推理的角度進行分析,學生容易出現計算的問題。如②(a±b)2=a2±2ab+b2在數學運算中的錯誤最為常見,很多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會得出②(a±b)2=a2±b2的結論,在運算過程中出現此類問題很容易打擊學生的數學積極性。因此教師在②(a±b)2=a2±2ab+b2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從推理的角度幫助學生掌握公式的由來,如從代數來講,(a±b)2可以看成(a±b)(a±b)自然可以得出相應的結果,從幾何角度來看,(a+b)2可以看成(a+b)的正方形面積,以此來幫助學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避免學生在公式應用方面出現錯誤。
總之,初中數學基礎知識的教學對學生的運算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對公式的推理和理解能力,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提升學生在計算中的靈活運用能力。
初中學生的運算能力偏弱,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初中學生運算能力總體比較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要適當增強運算的訓練,不斷提升學生的運算質量,通過培養學生嚴謹數學思維、總結歸納、細節意識等多方面內容,進一步幫助學生提升運算的能力,在學習和鞏固基礎知識方面不斷提升數學運算法規的掌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