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風凱
“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關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后的現象,是人們經過實證后的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生物學相關事件和現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是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最基本內容,同時也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讓學生對生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僅符合現代生物科目教學的思想,對建立學生的生態觀念,讓學生了解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有著重要價值。因此,我們針對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意義開展討論。
初中生物教學中不僅有著關于人類起源的內容,還有著對生物的進化和生命起源的探索。學習這些知識可以讓學生了解到,無論是人類還是自然界的各種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從生命的本質意義來說,人與人之間沒有任何區別。初中生物教學中還有對細胞的研究以及對人體生命活動的探索,包括人體所需要的營養、人體的呼吸、人體內物質的運輸和廢物的排出等等。這些內容系統地闡述了人體是如何運作的,以及需要哪些營養和物質。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人體的大致構造,了解人體所需要的東西。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人體的生命活動,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到生命的神奇,以及生命的頑強與脆弱。有人曾說過:哪怕是最簡單的細胞,也要比人類迄今為止所制造的最精密的計算機要精巧。人類目前還無法憑空制造出一個哪怕最簡單的活細胞,更不要說一個完整的人體。因而初中生物教師培養其生命觀念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的觀念,樹立良好的人生觀。
生物知識的學習本質上正是對于生命規律的探索,不同的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悟性不同。但是,他們都是具有獨立社會意識和獨立學習意識的個體,如果我們在初中生物的正常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同學們的生命觀念,相信可以對他們的學習產生重要的影響和幫助,提高他們對于生物知識認知的高度和水平,從更高的層次將這些生物知識搭建起來,形成自己的生物知識框架和網絡,用一個個的鏈條將它們串聯起來。既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又提高了認知的能力和串聯的能力。與此同時,也可以不斷的激發同學們對于生物學習的興趣和熱愛,在正確生命觀念的指引之下,同學們會明白自己學習的意義是什么,會明白自己學習的初衷應當是什么,在培養自身核心素養的過程之中也會獲益匪淺。
在生物科目教學的過程之中生物教師本來應當對于同學們的具體狀況有更為深刻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制訂教學策略,增添更多的教學內容。但是,部分生物教師仍然從個人的角度出發看待生物教育教學活動,沒有將同學們做代入式的考慮,沒有將同學們的具體需求放在心上。如此一來,其實際的教學效率必然大打折扣,并且部分生物教師的教學觀念比較落后,難以對于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策略進行更為獨到的認知和運用,同時對于教學問題的反饋也比較滯后。師生之間難以打成一片,教師對于同學們的現狀的不了解,使得雙方之間的隔膜越發巨大,似乎社會閱歷和年齡上的差異是不可調和的,因而難以對學生進行更高效率的生物學習觀念的培養和生命觀念的影響。
生物教材是同學們學習生物的好幫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好助手。但是生物教師在講解課本內容的時候,總是圍繞著中考的需求而已,中考所考的知識點必然要進行深入的學習和講解,對于中考不考的考點則不加關注。因此,授課活動缺乏整體性和條理性,對于生物教材內容的挖掘力度也相對不足,難以使得同學們養成系統學習的習慣和系統復習的習慣,甚至于有的教師將生物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割裂式的講解,更是加劇了以上問題的顯現。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課本之上,而是應當將其帶入到更為廣闊的生物天地之中去,在立足于課本教材的過程之中,進行更多的挖掘和延伸,才是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最好途徑,然而很多的教師卻南轅北轍,與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初衷大相徑庭。
在初中生物的課本之上,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點都是可以用生命觀念去進行相關的解讀和延伸的,同時也并不是都可以用生命觀念進行注解的。對于指向性比較準確,目標針對性比較強,論述較為鮮明的生物學知識可以運用生命觀念才可以更好地達到培養同學們正確生命觀念的目的。生物教師也應該注重加強對于學生的引導和觀察,施加更多正向的影響。例如,在去講解關于《生物和生物圈》這一章節的內容之時,教師就更加應當對于生物圈、生態環境、物種、種群、群落,以及生命個體之間的關系進行更多的分析,將相應的名詞做出更多的闡述,提高學生對于生命的認知和生命層次的認知。緊密地圍繞培養學生正確生命觀念而展開,幫助其形成知識的條理化和層次化,相信教師的引導工作會取得積極的成效,為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效率,以及培養正確的生命觀念產生積極作用。
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我們更應當對于學生進行相應的關注,對于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開展積極的干預活動,幫助他們戰勝這些問題,同時掌握相應的生物知識,提高自己的生物學習的效率。養成正確的思考觀念,培養起正確的生命觀念。因此,就更加需要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同時,施加潛移默化的良性影響。例如,一些生物教師在開展練習使用顯微鏡的相關教師活動之時,選擇了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首先這位教師用循循善誘的語言引導同學們了解顯微鏡的具體知識,將目鏡、物鏡、轉換臺、通光孔、反光鏡、載玻片等名詞進行講解,并且帶領同學們尋找具體的位置和使用的方法。然后對于同學們掌握的情況開展提問或者是詢問活動,同時對于目鏡和物鏡的倍率關系進行了重點的講解,爭取讓全體學生都掌握這一知識點。對于掌握情況較差的學生,教師并不是一味地苛責,而是給予及時的鼓勵和關懷。對于掌握情況較好的學生,則給予肯定和表揚,開展積極的師生互動環節。然后帶領同學們進行實物觀察,將提前制作好的細胞樣本如動物細胞口腔上皮細胞和植物細胞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進行仔細的觀察,對于其顏色形狀進行準確的記錄和判斷。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之中更多的學生對于生命的基本組成——細胞有了更多的了解,教師所施加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受到了預期的成效,在無形之中就培養了同學們的生命觀念。
學生才應當是生物課堂的主體,才應當是生物教學活動的主角。作為教師,我們更應當注重了解同學們的客觀感受,了解同學們的生物知識掌握情況,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正確地認識生命觀念,正確的認識生物學習,同時建立起相應的概念,提高認知的高度和水平。正如同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和兩片一模一樣的雪花一樣,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性是十分明顯的。學生的生命觀念也是存在相應的差異性的,一些學生性格天性比較冷淡,屬于慢性子。一些學生活潑好動,對于未知的知識充滿了好奇,對于日常生活中所見的小動物充滿了關愛。這都是差異性的體現。生物教師更應當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應當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客觀情況,才能制訂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為他們量身打造相應的學習方法,從而幫助每個學生養成屬于他們自己的生命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任何科目的教學活動都必須注重知行合一思想的滲透。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之中,要幫助同學們將其運用于現實生活,運用于實際情況,才能更好地提高這些知識的普適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師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因而在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之中,培養學生正確生命觀念就更加需要幫助同學們對于生物知識進行實際的體驗和感知。在生物探索活動之中,了解生命的偉大和意義,從而找準自身的定位。例如,某位教師就注重運用現有的條件和水平開展了生物體驗活動進而有效地培養同學的生命觀念,鼓勵同學們運用生活中的各種資源,對所學知識進行體會和拓展。
總而言之,我們在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之中所進行的巨大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有效地培養了初中生的生命觀念。越來越多的學生提高了對于生物知識的認知高度和水平,建立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復習習慣,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之中,感悟到生命觀念的內涵,并且從中不斷地汲取力量,為提高自我、鞏固自我、完善自我進行更多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生物教師選擇培育同學們的生命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