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菊燕
幼兒時期是極為重要的教學階段,是幼兒初步認知世界并且了解世界的過程,對于幼兒的各種美術素養的培養也是黃金階段。在幼兒時期開展美術教學,不僅僅要側重于幫助幼兒運用各種傳統的美術技巧,比如運用顏料進行繪畫創作之外,還應該側重于運用生活化的材料幫助幼兒逐步形成借形想象的美術能力。運用貼近幼兒生活的一些材料開展美術教學,能夠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到生活中廣泛存在美,而且也能夠讓幼兒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從而讓幼兒激發起對美術學習的興趣,為幼兒的美術素養綜合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幼兒園創意美術是將生活中的圖形、食物、玩具、文字、自然界的物體、生活用品以及身體的部位等,讓孩子們通過添畫法、拼貼法、拓印法、組合法等方法,成為幼兒美術活動的重要發展方向。
教師們只有在不斷摸索和實踐中,總結指導方法和各種材料的運用,才能為孩子的生活為切入口,充分挖掘幼兒身邊所熟悉的、喜歡的、并且感興趣的材料,從形的轉換、立體制作、組合創造三方面開展“借形想象”活動,為孩子開啟了創想的空間。生活化材料其實是幼兒想象力的橋梁,也是幼兒進行美術創作的時候將自己的想象力傾注出來的一個平臺,教師要善于把握生活化材料中豐富的美術元素,并且讓幼兒樂于創作,從而在不斷的觀察與模仿之中,讓幼兒能夠不斷提升與完善自己的創造力。文章結合幼兒園創意美術教學實例,將生活化的材料用于美術課堂進行有效探討。
借助實物的形態進行幼兒美術教學,是相對比較貼近幼兒日常生活的教學方式,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到非常多的水果和蔬菜等,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觸并且習以為常的一些素材。幼兒園美術教師在開展這一類教學時,應該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把這些食物轉變成為美術素材,并且鼓勵幼兒進行創作。
例如,幼兒園教師可以讓幼兒攜帶土豆等,因為土豆這一類的食物在幼兒日常生活中隨意可得,而且土豆有比較好的可塑性,在形態上面也可以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創作,所以教師在保障幼兒操作安全時,可以讓幼兒借助一些工具把土豆進行雕刻。比如把土豆轉變成為日常見到的一些人物,雕塑成為一些人物的頭像或者配合彩色紙卡,裝扮成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比如燈籠等。實際上這一類比較好進行創作的食物還有很多。在一些節日到來之際,結合如元宵節等傳統節日的文化傳承,可以創作南瓜燈或者蘿卜燈等,這些都是借助食物原有的形態,讓幼兒發揮想象力進行創作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借形創作的時候,不必讓幼兒先入為主的觀察其他人創作的作品,盡可能讓幼兒放開自己的想象力,對于這些食物的形態,以自己的想象和觀察之后再進行創作。通過這種方式,幼兒能夠進一步地聯想和發揮自己的創造力,當他們看到香蕉的時候,也可以聯想起彎彎的月牙,或者是在展示南瓜的時候,幼兒就可聯想到可以制作成燈籠。這些都是借助實物原有的形態進行美術創作教學的方式。
從上述的這一教學例子可以看出,幼兒園美術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應該抓住這些食物應有的特征,特別是這些食物的形態,在創作藝術的時候可以如何進行延伸,教師在進行備課時可以進行思考,選擇適合特定年齡段幼兒進行創作的食物形態。幼兒園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避免幼兒出現創作時的既定思維。因此教師不必先展示已經創作好的實物藝術作品圖片,而是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屬于自己風格的一些作品,這樣對幼兒借助形態進行美術創作而言有著重要的價值。
在現代生活中,幼兒也可以接觸到非常多的舊瓶罐,這些不同的瓶瓶罐罐,其實也有著不同的美術形態,這些形態也可以在幼兒美術創作過程中作為一種素材從而進行借形美術教學。在幼兒選取不同的瓶瓶罐罐時,可以把這些材料巧妙地結合到我們課堂的互動中,也就是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對廢舊的瓶罐進行收集,教師對這些瓶罐的安全性可以進行評估,對于不安全的一些情況可以進行剔除,剩下一些相對比較安全的瓶瓶罐罐,則可以作為幼兒在日常美術教學時的素材,讓幼兒發揮想象力進行創作。
比如,幼兒園教師可以結合相關的主題,像太空旅行這一類的主題,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一些太空宇航員乘坐的火箭或者是太空宇航員的空間站,等讓幼兒先觀看一些相關的視頻,了解太空人在宇宙中如何工作,隨后讓幼兒根據手頭的這些廢舊瓶罐,創作自己想象中的一些航天器。在這種教學時,幼兒在既定的主題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教師不必過多干預幼兒在發揮想象力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讓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盡可能地按照自己的聯想創作出屬于自己風格的航天器玩具。從這一教學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讓幼兒意識到兩個方面的理念,一種就是讓幼兒產生變廢為寶的理念,把廢舊的情況轉變成為藝術品,從而讓藝術能夠再次呈現在大家的眼前,另一個理念則是讓幼兒意識到自己的想象力十分寶貴。因此,教師當幼兒創作這些廢舊瓶罐轉變而成的航天器玩具時,要多進行引導和褒獎,讓幼兒感受到榮譽感,從而鼓勵幼兒運用這些形態進一步地發揮自己的想象,為他們的美術創作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當這些食品罐、紙盒、果殼、蛋殼、樹葉、種子、石頭、瓦片、稻草等資源制作的作品,是孩子們創造的見證,并留存在教室的墻面、橫梁上,成為他們展示作品的地方。
從這一教學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師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關鍵是在既定主題的范圍內開展教學,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任何事物的形態只要發揮想象力,都可以按照相關主題內所指定的內容進行創作。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可以讓幼兒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進一步體會各種不同事物形態與自己既定主題之間的聯系,從而為幼兒的美術想象力提供良好的基礎。
在日常生活中還有一類生活化的材料是相對容易被忽略的,那就是各種不同的裝飾用品,這些裝飾用品其實非常豐富,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塑料盤、瓶子,或者穿著漂亮衣服的各種玩具,甚至幼兒經常接觸到的發卡或者閃閃發光的一些發帶等,這些都是可以作為生活化的材料,融入幼兒的美術教學中。在進行這一類教學的過程里,教師應該讓幼兒根據這些裝飾用品的形態對這些形態進行聯想,從而讓他們運用這些生活中容易接觸到的用品,創作出屬于自己想象力空間里的美術畫作或者其他的藝術品。
例如,幼兒園教師可以讓幼兒繪畫一些花朵,這些花朵其實并不一定是要通過自己用想象力直接畫出來,而是可以根據這些生活用品所具備的一些美術元素,根據這些生活用品的形態把花朵描繪出來。就像發卡或者發帶,這些裝飾用品往往有自己的花邊,這些花邊其實是可以讓幼兒用筆隨著這些花邊的輪廓繪畫出自己心中的花朵,在這種創作過程里面,利用不同的生活化材料繪畫出自己想要的形態,是借助這些生活化材料原有的形態,進行美術創作。又比如一些裝飾用品像花瓶一類的用品,幼兒園教師可以讓幼兒把這些花瓶邊角上面的圓形或者其他弧狀的形態,用畫筆根據這些輪廓給描摹出來,這樣也可以創作出自己心中的花朵。在教學中,幼兒園教師要注重對幼兒的引導,由于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各有不同,有些幼兒觀察這些日常的裝飾用品,不一定能夠想象到這些材料和花朵之間的聯系,因此可以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創作,把這些生活化的材料轉變成為自己的藝術作品,這種教學中的關鍵就是教師如何進行合理引導的方式。教師把美術活動中技能和形象兩者完美地結合起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如:碎瓦片、碎貝殼、絲瓜瓤、紙盒、紙袋、瓶罐等材料進行立體制作。在此基礎上進行添畫、制作,就變成一個非常生動的立體形象。
由此可見,生活化材料中的裝飾用品借形美術教學,主要是教師和幼兒都要有著比較強的想象力,教師在準備生活化材料美術創作教學應該抓住重點進行備課,嘗試通過幼兒的視角運用裝飾用品進行美術創作,在安排不同的裝飾用品時,教師和幼兒可以共同收集幫助幼兒準備好這些相關材料,從而讓幼兒能夠有這些基礎性的美術素材。同時教師在引導教學時,還應該關注幼兒在創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及時為幼兒提供一些新的思路,讓幼兒在思路引導之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創作出自己心目中的一些藝術作品。由此可見,生活化材料中的美術元素其實是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挖掘,特別是越不起眼的一些元素,更需要教師以發現美的眼睛進行研究,這樣才能夠與幼兒共同進步,從而共同形成更好的想象力,為幼兒對美術創作的興趣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開展生活化材料的美術創作時,關鍵是讓幼兒多觀察這些生活化材料的形態,也就是不同的生活化材料所具備的不同形態,應該在日常教學時加強幼兒觀察力的培養。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如何把幼兒的想象力和生活化材料之間形成一定的聯系,就需要運用不同的生活材料形態,引導幼兒有更細致的觀察體驗,通過這種緊密的聯系與互動,激發起幼兒美術創作的興趣與熱情。教師借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體驗,讓幼兒能夠更進一步去體會美術創作的樂趣,這是運用生活化材料進行幼兒借形美術想象教學時候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