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16 日,銀保監會通報了一起“內外勾結騙保案件”,該案件由某財險公司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伙同他人大量、多次偽造異地就醫病歷和報銷材料,騙取大病保險資金用于購買房產、奢華消費和網絡賭博等,涉案金額298.9 萬元。
實際上,《證券日報》記者根據銀保監會、國家醫保局、公安部門披露的數據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曝光的各類騙保“套路”可謂五花八門,包括“人傷黃牛”“擺放現場”“醫保騙保”等手法。其中,上海市公安局7 月15 日公告,在市司法局、市銀保監局的密切配合下,上海公安機關歷經近一年的縝密偵查,一舉搗毀12 個在上海市連續作案的“人傷騙保”團伙,共抓獲“人傷黃牛”等嫌疑人125 名,涉案金額近億元。
中國保險行業學會近期公布的一份報告也顯示,隨著保險公司業務的發展,各種潛在的騙保風險也隨之增加,騙保手段呈現多樣化、專業化、團體化等特征。保險騙保作案手段隱秘,涉案人員眾多,涉案金額巨大,一些領域的騙保讓保險公司防不勝防,損失巨大。
針對保險業發展中出現的騙保、欺詐頻發等現象,金融壹賬通董事長兼CEO 葉望春表示:“高速發展的保險科技,或為保險業提供了突破口和新的機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已經進入保險的核心業務流程,覆蓋包括產品設計、售前承保、理賠、售后服務、銷售風控等各個環節,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根據銀保監會10 月16 日通報,因上述險企蘭州市分公司尚未與蘭州市醫保局就2018 年大病保險項目進行清算,未造成醫保基金損失。目前,李某已自首,公安機關初步認定該案為內外勾結騙保案件,并拘捕其他涉案人員2 人,已追回大部分損失。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