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恒瑞(遼寧對外經貿學院)
東莞地區農村金融扶貧工作自開展以來取得的成績我們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它主要運用小額信貸方式來幫扶和支持農村的生產經營,使其早日脫貧致富。如今金融扶貧占據著一個不可忽視的位置,主要得力于國家對金融扶貧政策的高度重視,以及對金融支農力度的慢慢加大。鑒于東莞地區農村金融扶貧還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困境,本人在下文中整理了東莞地區農村金融扶貧所取得的成效以及所面臨的幾大困境,同時提出了解決所面臨困境的相應對策。
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在“十二五”期間,東莞地區總共幫助656萬人實現脫貧,就2016-2018三年期間共實現脫貧352萬人,具體數據如下表所示:

表1
在農村金融人才的成長道路上,金融業的發展因為諸多因素而受到影響,要改善金融機構沒能更好的為農村的金融發展提供造血功能這一狀況,需要以引進高端金融人才和在金融人才市場化運作機制及自身的培養機制等方面為突破口,來完善農村地區的金融人才機構,使得他們能夠施展自身所長,更好的貢獻于農村地區的金融發展。如今農村地區的金融扶貧大多數是在以政府為主導的模式下發展,扶貧資金差不多分離了市場資源配置,而是通過貸款資金進行配置。
從目前來看,東莞地區農村繼續開展金融扶貧工作還是存在任務繁重的壓力,而且金融服務供給也不足、產品創新還不夠及配套機制不健全等。總體看來,主要存在以下幾大困境。
現在,在東莞地區只有大多數縣城才有四大國有銀行的蹤跡,很少設立在鄉鎮,更別說是村了,中國工商銀行都是最近一兩年才開了唯一的一家,部分縣城連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都沒有設立,鄉鎮就更不用說了,在一些鎮上只設立了郵政儲蓄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兩家銀行,導致扶貧參與度低。
當前,對貧苦農民來說東莞地區農村等貧窮地區的信貸覆蓋面較小,然而貧苦農民又不適用于抵押和擔保,農行信貸大多數只針對于工薪階層,農民貸款要么有擔保要么有抵押,當然要除去少數有裙帶關系的。在農村信用社雖然農戶貸款相對容易一些,但是貸款利率也相對較高,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有錢人更容易貸到款,越是貧窮的人貸款越難。加上縣城的擔保機構不成熟,農業保險處在發芽階段,造成金融產品供應和扶貧需要不成正比,導致扶貧成果不理想。
東莞地區農村的金融扶貧工作是在政府的指導下進行,但是由于各個地區貧苦人口的分布狀況相對較復雜,貧窮人口返貧又有相對的變動因素。所以,社會加入分類管理必須要加快速度,但是到目前為止精準扶貧分類管理不是十分成熟。
當前在東莞地區甚至是全國鄉村的金融機構準入限制都過于嚴格,缺少特定的扶貧機構及特別的財稅激勵機制去為貧困區域服務。加上支農再貸款政策粗漏,并且其引導力不強,中國人民銀行需要加強對相關金融機構的考察,風險分管機制及扶貧貸款貼息還沒有創立,各大金融機構也未制定特定的扶貧細則。
有些農戶出現搭便車甚至爭當貧困戶的現象,貧困戶始終安于貧窮落后的現狀。貧困戶的觀念里,國家要扶貧,便是理所當然的給他們發放扶助金、修建公路和搭建新房。更有少數所謂的貧困戶并不是真正貧窮。通過隱藏財富、把難處夸大、無理取鬧、還說要向上級起訴等方法“裝窮”“爭當窮人”“坐等低保”,以坐享其成“得到好處”為光榮。這種“以窮為光榮”“有便宜不拿白不拿”的陳舊觀念,在某種程度上也還保留著。在扶貧過程中部分地方也還存在著“速度快”“持續脫貧時間短”“效果一般”等問題,返貧因素越發凸顯。
東莞地區有些地區的貧困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他們終身居住在懸崖上面,上山下山都是靠爬看起來非常危險的由鐵棒搭起來的天梯,似乎已經與外界隔離,更別說開設金融機構網點了,但是不管條件有多艱苦,我們都必須盡量去幫助每一個人實現金融夢,盡量不丟下任何一人與時代脫軌。所以希望放寬農村貧苦區域商業銀行的準入限定,加大財政投入,鼓勵他們到農村建立村鎮銀行和扶貧小額貸款機構等,增加扶貧機構數目,增添貧苦區域的金融供應。鼓勵及指導各大國有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去農村貧苦區域設立營業網點,為貧苦區域的企業及農民供應多種金融服務。
調查中發現,有的扶貧產品在設計過程、程序制作及運作上都不太符合基層真實狀況,政策的實行效果不太理想,這就需要金融機構的上級行在產品的設計和制定上更多的考慮基層實情,確保操作上接地氣。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需要完全考量農民脫貧在利率、限額、限期和貸款條件等方面的真實狀況,做到利率上用得起,額度上錢夠用,期限上能與實際生產周期相匹配,確保農戶用得到,保證農戶能貸到款的前提是看重信用和勤勞,其次才是抵押及擔保,真正使信貸資金起到脫貧致富的作用。要做到發展創新金融扶貧產品,首先是要積極探索和開發適合農村貧困地區不同主體、不同領域和不同特點的貸款專項產品,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其次是穩妥地開展貧困地區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戶住房財產權和抵押貸款業務,有效盤活貧困地區的存量資產,當前唯有推進貧困地區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戶住房財產權典質政策革新,才足以完善其融資境況及條件。
要解決政府扶貧過程中的好處依賴及貧窮陷阱等問題,第一需要創立貧窮人口精準識別體制。建立貧窮辨認大數據平臺,把每個人的信息跟幫扶對象建檔立卡信息進行結合。開拓數據核算及調查軟件,精確核算貧窮人口的收入,自動形成幫扶對象名單。要了解扶貧機構的權責,在法令上授予扶貧機構對騙保人實行行政及經濟處罰的權利,明確在供應扶貧對象信息時所負擔的使命及責任,保證信息及證實屬實有用。增強民政、扶貧等機構的和諧結合,進行扶貧對象收入對比,確保能精準識別扶貧對象,增強跨機構間的政策調和。二要摸索實行扶貧對象分類救助體制。對本身沒有成長空間的扶貧對象,將他們歸入低保范疇,同時跟著經濟發展程度、財務承受范圍的改變,隨之調整低保范圍。對由于自然環境惡化、交通不變、土地資本保障不夠等因素導致貧困的人,需要時可準許全體搬遷。鼓勵采納政府及社會資源互助等方式,不停改變其生活、成長的根本前提。對由于自然災難、讀書和暫時生病等原因造成經濟條件惡化的對象,要把扶貧重點放在增強自我成長方面,加強自身的發展和創造能力。對由于本身缺乏發展動力造成貧窮的人,要對其進行思想觀念教育。三要實施扶貧變化監管約束體制。實施獎勤罰懶鼓勵機制,引發扶貧對象自我成長的愿望。設立動態監管評估體制,按期公布監測結果,實時調整扶貧標準和幫扶手段。建立政府機構及社會方面多層次、廣籠蓋的民主監管網絡,嚴厲監管各區域幫扶資金的投入和使用、幫扶人員的篩選和落定等任務,增強政府監管和農戶自治的有機結合。
首先對于中央來說,須要給予地方更多的經濟調配權,地方政府比上級政府更容易了解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授予地方更大的宏觀調控權利,對推進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其次對于地方來說,須要地方政府在存取款的交易過程中給以鼎力支持。例如銀行一年的存款增長,就給以一定的獎勵,這對增添本行的貸款資金來源,加強貸款投入力度,支撐本行存貸款業務量增長等都有重大意義。最后對于中央和地方聯合來說,理清中央及地方政府兩者間的和諧體制,增強政策互助,確保該政策的統一性及持續性對商業銀行交易進行、策劃辦理等都具有很大效用。如果商業銀行未能持續信貸貼息政策,就會阻礙本行扶貧貸款交易的成長,希望對信貸資金給以特惠政策,突顯扶貧政策的作用。對于中國郵政來講,希望地方政府把它當做中央和自治區挪動付出扶貧事項的代辦行,以利于該行更好地施展支農效用;對于農信社來講,希望合時恰當調整貸款監管,對于支農資金需要放寬貸款政策及貸款范圍。
貧窮是病,扶貧是藥。想要解決貧困這個難題,首先需要去除思想貧窮這個阻礙。如果想要擺脫貧困,除了政府的幫扶和政策的牽引外,自身的頭腦富有才是脫貧的關鍵。貧困不丟人,怕的就是自身的觀點想法貧窮。若是把貧困戶比作病員,那么政府就是大夫,大夫看病不能只給病人開藥,更重要的是要搞好藥效跟蹤和打好預防針。身為扶貧政策的執行者,政府不能只把政策實施下去就知足,不能只滿足于短期脫貧,更重要的是把政策落實到農戶的內心去,把扶貧當做一項長久的任務堅持下去。疾病醫好了還需要牢固治愈效果,沒生病更要打好預防針。東莞地區農村的扶貧任務應該看重的是普遍性的脫貧致富和通過造血來進行轉型,而不是救濟式的進行輸血。群眾對待貧困的認識和態度也需要加以指導,扶貧思想觀點還需要更新,以后有必要把脫貧致富當作長久義務來堅持。
從目前東莞地區省開展金融扶貧工作取得的成效來看,金融扶貧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還存在多重困難,這就足以證明學術界對于金融扶貧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成熟,所以他們需要在金融扶貧思想的指引下,不斷對金融扶貧的有關理論知識進行闡述以及對實踐不斷探究,為東莞地區省的扶貧決策提供對應的憑據。與此同時,金融扶貧作為東莞地區省以后將長久實施的扶貧措施,我們就應當認識到,金融扶貧是一場持久戰,我們仍然有長遠的一段路要堅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