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令雙 熊國蘭 姜圣蘭 秦云美(新余學院)
《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1]顯示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在持續加重加深。隨著全民大健康理念的貫徹,中國全科醫生缺口達30萬[2],
世界公認的“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腦血管病腦卒中致殘致偏癱率高。腦卒中后80%的患者上肢出現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活動和質量,上肢康復機器人訓練是腦卒中患者進行康復的重要運動處方。
文章通過調查問卷方法,研究分析關于對人們對上肢康復機器人的認識及市場前景。
采用調查問卷研究方法式,設計調查問卷;發放問卷和進行網上問卷發布;隨機發放問卷200份,有效收回195份;對收回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
對問卷中的關鍵問題問題項進行分析后,得到不同的結果。


統計分析數據結果顯示,人們對上肢康復機器人的認識見圖1、圖2。
圖1中的結果顯示,非常了解上肢康復機器人的人們占8.21%,了解上肢康復機器人的占27.18%,一般了解上肢康復機器人的占26.67%,不了解上肢康復機器人的占33.33%,對于上肢康復機器人有4.63%的人處于非常不了解。由此可見,人們對上肢康復機器人的了解程度較低,對其認知較低。
圖2中的結果顯示,人們對于腦卒中造成偏癱這一情況處于了解占比41.03%,一般占比29.74%,說明人們對于腦卒中能導致偏癱,引起上肢出現功能障礙這一情況較了解,由此可見,由于腦卒中所引起的疾病在生活較為常見。
選擇上肢康復機器人康復的情況及影響結果見圖3、圖4。


根據圖3、圖4中數據結果顯示,如果人們自己或者家人不幸因中風導致偏癱,61.03%的人會選擇使用上肢康復機器人康復。52.82%的人認為使用上肢康復機器人進行康復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非常有影響的較多。
上肢康復機器人的療效結果見圖5。

由圖5中結果顯示,47.69%的觀點認為上肢康復機器人對于腦卒中患者療效一般,25.13%的人認為非常有效果。
手臂機器人用于腦卒中治療時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見圖6。


圖6結果顯示,在選擇使用上肢康復機器人的時候,32.93%的人比較關心價格,少部分人擔心治療效果會達不到預期值。對其康復過程中認為治療收費高的人占多數,以及病情得不到緩解和存在操作復雜的人占比21.15%。可見在臨床應用康復過程中上肢康復機器人仍存在治療費用高、對患者病情康復效果欠佳、存在操作復雜、安全性無法保證等問題。這些便是我國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爭取最大程度的恢復患肢功能,使其重返社會。
人們對上肢康復機器人的市場期望分析見圖7。
圖7結果顯示,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上肢康復機器人應用也隨之普及。在調查結果中顯示,圖749.74%的人們認為未來市場上肢康復機器人的前景廣闊,發展勢頭良好。由此可見上肢康復機器人在日常生活中對人們的影響深遠。
在中國,腦卒中是第二大致死病因、第一大致殘病因[3]。國家應完善相關政策,完善并加大對康復患者的補償機制,對于由于腦卒中損傷造成的偏癱患者需要經歷很長時間康復,期間需要大筆的康復費用,很大程度上一些家庭難以承擔,加大對該方面的補償可以大大減輕巨額康復治療費用帶來的社會與家庭經濟負擔[4]。
康復醫療機器人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扶持。國家應加大對康復機器人研發的財政支出,更應該加大對上肢康復機器人的支持,鼓勵相關科研人員,完善其激勵機制,激發相關科研人員的生產積極性和創造性,爭取實現上肢康復機器人康復操作過程的簡單化,爭取最大程度地為國家康復方面做出偉大貢獻,最大程度地幫助腦卒中患者在體格上、精神上、社會上等的能力恢復,使他們重新走向社會。
隨著世界上人口增長,老齡化人口越來越多,腦卒中的發病人數也將大大增加,康復機器人的研究,特別是上肢康復機器人的研究,將為他們的康復帶來更多希望,同時康復機器人的發展日趨穩定,這為日后的腦卒中患者康復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可見未來市場上肢康復機器人勢頭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