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開啟的烽火馳援,已星火燎原。據上證報資訊統計,在這一波紓困潮中,已有百余家上市公司或其大股東獲得了來自各路資金的馳援,涉及資金總額近千億元。目前來看,獲得紓困的上市公司和伸出援手的資金大都獲益良多。一方面,得到雪中送炭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一解燃眉之急,迅速回歸正軌;另一方面,隨著企業經營狀況企穩,也帶動股價上漲,紓困資金已經獲得不小的浮盈。
更令人欣喜的是,紓困正從一次“情急之下”的“急救”,變為符合市場化規律的“常態操作”。截至目前,目標規模已經超過5000 億元的各類紓困資金已吹號集結,當資質良好的公司遇到短期困難時,對公司發展持樂觀態度的相關資金就會入場伸出援手。
百利科技7 月13 日發布公告稱,大股東海新投資計劃通過紓困的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降低質押率,計劃分兩次協議轉讓不超過12%的股份,首次轉讓的受讓方為陜西銅川金鋰產業發展基金(有限合伙),轉讓比例為總股本的5%。
百利科技僅是近期多起紓困A 股上市公司的案例之一。今年6月份以來,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獲得紓困資金的馳援,其中不少來自地方國資。
利歐股份7 月4 日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王相榮及其一致行動人王壯利擬轉讓5.72%的股份給臺州富浙。其普通合伙人為浙江創新發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有限合伙人為臺州市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溫嶺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浙江省發展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和林丹芳。此次轉讓價格為1.95 元/股,交易總價為7.42 億元。
(來源:上海證券報)
